这是我在2020年正月初六晚上写的一篇文章,首发在公众号上。今天是2022年的正月初六,就把以前写的这篇文章转发在今日头条上,给过年添一点喜庆吧!

正月十五大门上挂灯笼(正月初六挑灯笼)(1)

正月初六挑灯笼

今天是2020年农历正月初六,按传统、依习惯,在外工作的大人们该上班的要上班工作了,在家务农的农民们该下地劳作的要下地劳作了。

剩下来继续过年,好像就是孩子们的事情了。传统的习俗,从今天晚上开始是要挑灯笼了,一直要挑到正月十五。

我们小的时候,农村人的生活非常清苦,但人们过年的热情却超高超高,过年的气氛很浓很浓。从正月初二开始,就有乡村的手艺人背着背篓,走村串乡地来叫卖自己制作的灯笼了。他们背的背篓里面,装满了红纸做成的大红的灯笼,每只灯笼卖二角五分钱。

喜欢热闹的小孩子们,围着卖灯笼的人看热闹;考虑走亲访友的大人们,围着卖灯笼的人讨价还价,买要送给亲戚孩子的灯笼。

那个时候,制作灯笼的人们大都是乡村有手艺的人。当其他人们在腊月里无所事事,或者急切地盼望新年到来的时候,这些手艺人们却在他们家里,正忙忙碌碌地抽农闲时间做灯笼,以便正月里走村串乡地叫卖,增加点收入,添补添补家里的费用。

这些乡村手艺人们手工制作的灯笼,是和现在的灯笼不一样的。那个时候做的灯笼非常朴素,且造型简单,用料简单。造型基本是莲花灯笼,或者是能合起来的折叠灯笼。

孩子们晚上挑灯笼时,大人们在灯笼里面点燃洋蜡,洋蜡的光亮映得灯笼一片通红,煞是好看。那个时候,农村还是大集体,社员的收入很低。那时一根蜡烛八分钱,买来后用菜刀截成三节,一个晚上用一节。母亲给出嫁的姐姐家的孩子送灯笼时,才肯破费八分钱,买一根洋蜡连同灯笼一并送去,而我们自己挑的灯笼从来没有花钱买过洋蜡。

小时候家里穷,买不起我们姐弟三人每晚挑灯笼要用的蜡烛。母亲的智慧总是那么的无穷,这点小事是难不住她的。母亲把白萝卜洗净,用菜刀切出一截来,中心掏空,给一小截硬柴棍上缠上棉絮,就像现在医院用的棉签一样,扎在那截萝卜中央,再在萝卜窝窝里面倒上吃的棉籽油。待棉签吸上了油后点燃,就是一盏小油灯。放在灯笼里,和洋蜡一样一样的明亮。我们姐弟三人小时候挑灯笼用的,就是母亲土法制作的灯笼和“洋蜡”!

正月十五大门上挂灯笼(正月初六挑灯笼)(2)

正月初六挑灯笼

乡村的习俗,舅家是要给外甥送灯笼的。小时候过了正月初五以后,我们姐弟三人就一直等候着,盼望着祁家村的舅舅家人快点给我们回节,在回节时舅家人就会送来我们要挑的灯笼了!

小时候,我们非常喜欢挑灯笼,一个灯笼有时候要挑两年。好的灯笼今年挑完了,收藏起来,等明年再挑。挑过的灯笼中,变了形的,或者是被洋蜡火焰烧了洞的,大人们就用紅纸把烧成洞的地方糊一下,继续挑。在正月十五晚上,送已故先人时,把这只灯笼点上洋蜡挂到先人的坟上去,亮一亮故去先人的坟地。

小时候买灯笼的二角五分钱,对农家人来说也是一项较大的花费。大年三十,父母给我们压岁钱(我们乡村叫垂命钱)时,也就是一角二角,最多也就是五角钱,但记忆中,父母好像从来没有给过我们姐弟五角的压岁钱。走亲戚时,亲戚家的大人给客娃娃散钱基本也就是一角钱,给得多的也就是个二角钱。花钱买一个二角五分钱的灯笼,那基本上是大人走亲戚时送人的,自家孩子挑的灯笼一般都是大人们自己做的。

小时候,母亲每年给我们姐弟三人糊灯笼。母亲把扫竹用刀破开,破成竹眉子,再把竹眉子用线绳绑成灯笼架子,上面糊上彩纸,一个灯笼就成了。

母亲手巧,给我们糊的灯笼有青蛙造型的,用绿纸糊起来,下面有四条腿。四条腿用线牵住,挑着灯笼一走动,青蛙的前后四条腿就一前一后有规律地划动,好像在划水,很生动形象的。

母亲也有做的鲤鱼灯笼,用红纸糊的,里面的蜡烛点燃,鲤鱼通红通红的,挑灯笼的线绳放长,走动起来,鲤鱼晃晃悠悠,好像是在水里悠闲地游走着,看起来就是活泼泼的一条活鱼了!

我们姐弟有时合挑一只别样的灯笼,自豪神气地在街上行走,哪里人多就去哪里,惹得小孩子们大呼小叫,大人们啧啧赞叹,夸奖母亲手艺高。

小的时候,乡村沒有路灯,一到晚上,整个村子黑乎乎的一片。这样也好,更能凸显出灯笼的光亮来。

正月十五大门上挂灯笼(正月初六挑灯笼)(3)

正月初六挑灯笼

整个村子黑暗一片,只有各种造型的灯笼在村子里移动游走,大呼小叫,热闹成一片。大人们正在喝汤(我们陕西乡村把吃晚饭叫喝汤),也端着汤碗,一边吃一边跟着我们挑灯笼的孩子们走,一边评论着谁家孩子的灯笼好看。受到夸奖的灯笼,挑灯笼的孩子就非常骄傲,像一只得胜的公鸡,咯咯咯地叨叨个不停。沒有受到好评的灯笼,这孩子便自惭形秽,悄悄地在一边看着。

也有灯笼不幸烧着的,大人小孩子围上去又吹又拍,把火扑灭;也有幸灾乐祸地看着别人的灯笼被烧毁了的。灯笼被烧个洞或者框架烧残了,孩子们就哭哭啼啼地回家告知大人,大人便对烧烂的灯笼进行修补,连竹眉架子都烧尽了的,大人只好另做一个。

现在的小孩子已经对挑灯笼没有多少兴趣了,加之卖的灯笼越来越现代化,缺少了原始的灯笼味儿,挑灯笼就越来越成了过年中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传统的文化,也就是这样慢慢地,一点一点消失着!

去年,前年,初五后,老婆孩子都住在三八社区,我住在火炬路。每晚开门进房门后,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点亮我放在房子内的灯笼。然后关闭电灯,坐在沙发上,静静地看着红彤彤的灯笼,心里很温暖,很舒服,觉得很有年味。一个人在房子里,安安静静的,看着红彤彤的灯笼,有时会把我的思绪引到非常遥远的儿时。。。。。。

今天,我想出去看看有没有卖灯笼的,可能没有吧。因为今年过年期间,疫情形势严峻,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一片风声鹤唳,害得人们犹如惊弓之鸟。但人嘛,总要在困境中找点乐子,何况还是过年呢!

2020年农历正月初六

正月十五大门上挂灯笼(正月初六挑灯笼)(4)

正月初六挑灯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