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垂钓

唐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胡令能的小儿垂钓古诗(每日诗词小儿垂钓)(1)

蓬头:头发蓬乱的样子。

垂纶:钓鱼。

鱼惊:即“使鱼惊”,让鱼儿受惊跑掉

应:答应、理睬、回答

这首诗实在简单,如同白话,朗朗上口,我记得好像是小学二年级课本里面的。

字面意思即是诗意,也没有表达什么深刻含义。

但是这首诗却是那么耐读,你读着的每一句都是一幅画面。

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儿坐在河边的草丛里学着大人的模样钓鱼。

有个过路人想问路,他怕吓跑了鱼儿不敢应声,很远就招手。

胡令能作为诗人也是一个颇传奇的人物。

他是唐贞元、元和时期河南省莆田县人。

少时家贫,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人称“胡钉铰”。(过去农村那种锔锅锔碗锔大缸的匠人)

这样一个普通的劳动者,怎么能写出流传千古的诗呢?

要知道全唐诗共收录唐代诗人2200人、诗歌48900首。

唐诗三百首选的是唐诗的精华三百篇。

诗人胡令能在全唐诗里一共只有四首诗,却能入选唐诗三百首两首诗。

据传说,胡诗人是因梦而成诗人的。

唐代范摅《云溪友议》载:

胡令能,圃田隐者,少为负局锼钉之业。

梦人剖其腹,以一卷书内之,遂能吟咏,远近号为胡钉铰。

因为是个锔锅的匠人却能写出这么美的诗来,解释是因为梦到仙人刨腹放书也是真够逗了!

反正我是不信。

胡诗人家贫,但是他还是可以刻苦读诗书的。

不过胡诗人的诗的确写得好,另外一首《喜韩少府见访》写得也很有意思。

:“忽闻梅福来相访,

笑着荷衣出翠堂。

儿童不惯见车马,

走入芦花深处藏。”

因为胡令能诗写得好,一些达官贵人也来家里拜访。

诗人实在是惊喜,穿上自己的粗布衣服出来迎接。

村里的孩子没有见过车马,吓得躲到芦花深处去了!

(这让我想起来小时候在农村来了一辆大汽车,一群孩子围着看的情形)

同样是简洁生动的语言,把农村孩子的憨厚情态描写得栩栩如生。

宋代诗人杨万里颇受他的影响,写出了许多童趣诗,比如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同样以其深刻的艺术感染力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