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众所周知,中国人对伟岸挺拔的柏树充满浓烈敬意,这不仅是因为其具有令人讶异的抗寒能力,还因为其代表着正义、长寿与不朽。在古代,人们时常将其柏树与松柳一起栽种于先人坟地两侧,以希冀死者长眠不朽、后人安宁幸福,那么为什么历代皇帝陵墓前并没有柏树存在呢?说起来,这与西汉时期推崇儒家礼法有关。

为什么古墓要种柏树(古人如此称颂柏树)(1)

▲汉武帝茂陵

古人在死者坟墓两侧栽种树木,实质上是寄托了在世者对逝者“长眠不朽”的愿望,而坟地周围要栽种柏树则与一个古代传说有关。远古之时,有一名叫魍魉的妖兽,无恶不作,尤其喜爱偷食刚刚下葬不久的尸体由于魍魉神出鬼没,人们很难加以防范,压根没法将其诛灭,好在有人发现魍魉非常惧怕山中猛虎与林中柏树,所以古人开始有意识地在墓地两旁摆放石虎与种植柏树,用以驱逐魍魉。

为什么古墓要种柏树(古人如此称颂柏树)(2)

▲《述异记》明代刻本

据南梁任昉所著《述异记》所载,坟地种植柏树另有原因。秦穆公时期,陈仓有一老农在田间耕作时挖到了一个长得既像羊又像猪的不明物什。老农回家途中,遇见两个身穿华服、气质不凡的小孩,两小孩你一言我一语地告诉老农,这个东西叫做“蝹”(yūn),是一种不祥之物,它很喜欢钻入地底偷食墓中尸体脑袋。如果想要彻底杀死它,就必须折下柏树长在东南面的枝条,然后将柏树枝插在其头上方可。说完,这两个小孩便消失不见,老农于是依照他们的方法取来柏枝,最后果然除掉了“蝹”。也就是从那时起,人们开始在墓地两旁种植柏树,防止“蝹”侵入墓中吃食逝者头颅。这两个故事虽略有差异,但其大意都是在表明柏树具有辟邪的作用。

为什么古墓要种柏树(古人如此称颂柏树)(3)

▲黄帝陵

贞观年间,唐太宗为纪念黄帝,祈求其庇佑大唐,诏令工部对黄帝陵进行扩建,并命人在黄帝陵旁栽种千余棵柏树。宋仁宗年间,地方官员又遵照仁宗皇帝圣旨,为黄帝陵增种松柏,黄帝陵的柏树数量进一步增多。由此可见,古人对柏树十分敬重,柏树在陵墓中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那为什么天子陵前却不种柏树呢?

为什么古墓要种柏树(古人如此称颂柏树)(4)

▲汉武帝刘彻剧照

这是因为西汉武帝时期,刘彻采取儒生董仲舒的建议,选择以儒家思想治国,儒家礼教从那时起就作为官方意识形态而存在。在这一过程中,儒家经典著述中所宣扬的等级观念与礼节仪式,自然也成为朝廷认可的“正统”,在儒生的推广之下,最终得到全天下百姓的严格遵守。而根据《礼记》所载,逝者坟墓封土、树木与其生前地位有着严格的对应关系,其中地位崇高者封土高而树多,地位低下封土低而树少。

为什么古墓要种柏树(古人如此称颂柏树)(5)

▲青山翠柏

作为至高无上的第一人,天子陵墓的封土高达三仞,其旁所种之树以松树为尊;诸侯封土半之,只能种以柏树;大夫封土八尺,种植栾树;士大夫封土则不能超过四尺,坟墓旁也只能种植槐树;至于庶人连封土都不能有,低贱的杨柳最适合他们。从那时起,以树木品种代表尊卑等级的做法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认同,象征天子身份的树木也就从柏树演变为松树了。因此自汉以后的天子陵墓都不再种植柏树,否则就是“有失身份”,尊卑不分。

参考文献:

《礼记》《述异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