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是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中华千年文化奠基人之一。

他4岁时,父亲在当官的任上病死了,抛下了孤儿寡母,也没留下任何积蓄。

郑氏向来敬重丈夫,万分悲痛丈夫的离世。她才三十多岁年纪,没有想过再嫁人,决心将儿子培养成像丈夫那样的读书人,将来一样做一个好官。

迫于生计,欧母带了四岁的欧阳修前往湖北随州,投奔欧阳修的亲叔叔欧阳晔。

欧阳晔接济娘俩在随州居住下来。他官做得并不大,不能给多大的帮助,孤儿寡母在这样的境况下生活,困难可想而知。

家里穷,请不起老师,上不起学堂,甚至穷到没有钱买笔墨纸砚,怎么教孩子读书写字呢?

郑氏很快想到办法。当时随州城外的涡水河畔生长着大片荻草,荻草的茎杆坚硬如木,欧母就取来河边生长的荻草杆代替笔,在沙滩上书写,手把手教欧阳修识字写字,回家的时候,她还不忘割上一大把荻杆,又找来一个木盆,铺上满满一盆河沙,在夜晚的灯光下,以盆里平铺的沙子当做纸,一笔一画地教五岁的儿子读书识字,教育他做人的道理。

孟母教子连环画作者(中华民族四大贤母之一欧母)(1)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孤儿寡母贫穷的日子过得非常艰难,所有的家庭重担都落在欧母头上,她没有被压倒,咬紧牙关挺了过来。

穷人家的孩子懂事早,欧阳修在母亲的悉心教导下,特别努力,小小年纪就读了很多书。

家里实在太穷了,买不起书,欧阳修就到处找人家借,碰上好的书籍,都是借回家一笔一划、端端正正的全文抄录下来,并反复揣摩学习。

就这样,小时候的欧阳修通过读书长了许多见识,后来有机会读到韩愈文集,非常敬佩,立志将来做一个像韩愈那样学问高深,道德高尚的人。

欧阳修20岁那年,接连参加科举考试,连考三场,都取得了第一名的好名次,后于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高中进士,又娶了患难时特别欣赏他的老师的女儿为妻。

穷人家的孩子,靠母亲的教诲和自己不懈的努力终于熬出头了!

欧母为儿子感到高兴之余,更希望儿子不仅学问好,还要做一个好官,一辈子做人做事对得起良知。

母亲将欧阳修父亲当官的事迹讲给他听。她对儿子说:‘你父亲做司法官的时候,处理每一件案宗都非常慎重,尽量不冤枉一个好人。”她还说:“你父亲一辈子廉洁奉公,不谋私利,而且经常拿微薄的工资接济有困难的人。他常常当我说,钱财是身外之物,一个人的品德才是最重要的。他去世后,虽然没有留下一间房,没有留下一亩地,但咱们一家人活得清清白白,对得起自己良心。”

后来欧阳修当官受贬,欧母安慰他说:“无论官当得大还是当得小,坚持心中的理想和正义才最光彩。我们家过惯勤俭的日子,再苦再累都算不了什么,只要你思想上进,不忘初心,我就很高兴了。"

孟母教子连环画作者(中华民族四大贤母之一欧母)(2)

皇祜五年,欧母病逝于南京,享年73岁,欧阳修将母亲遗体运送故乡安葬。母亲的教诲,深深地影响了他一辈子。他一生为官清正,大力提携新人,桃李满天下,成为北宋那个时代的文坛泰斗,成就了一生的丰功伟业。

后来,人们赞扬欧母艰辛教子的精神,在她的墓碑上刻下一幅赞联:“阡表不磨崇国范,古坟犹带荻花香。”她的故事一直流传到今天。

每一位母亲都非常爱她的孩子,但做到像欧母这样正确引导、正确教育孩子,无私付出,非常了不起!

欧母甘守清贫,艰辛教子,再加上孩子争气,出人头地,干出了一番了不得的事业,母凭子贵,欧母因此名垂青史,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四大贤母”之一,永远为后世称赞。

这便是 “画荻教子”典故的由来,感谢这位贤良的母亲,以她伟大的母爱,无私的奉献,为中华民族贡献了一位千古奇才。

孟母教子连环画作者(中华民族四大贤母之一欧母)(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