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说一说晋国,大家知道韩、赵、魏三家分了晋国。其实晋国最早的时候是被六卿架空的。后来六卿相互攻伐,最终仅剩三家,分了晋国。话说,晋国赵氏的赵鞅与一个叫午的邯郸大夫因为一件小事,双方产生了误会均欲置对方于死地。正当赵鞅想派人去除掉午的时候。午却联合了同样为晋国六卿的范氏、中行氏,一同讨伐以赵鞅为首的赵氏。赵鞅不敌三方联合的强大攻势,退到了晋阳。

赵国灭亡后的和氏璧现状(中行氏战赵氏六卿变四卿)(1)

我们都知道,晋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六卿势均力敌,并且逐渐侵蚀公室的实力。这种平衡一直没有被打破过。荀栎(智栎)、韩不信、魏侈本来就与范氏、中行氏有仇,他们抓住范氏、中行氏忙于打仗的机会,出兵发难,报仇。荀栎(智栎)、韩不信、魏侈出兵还有另一层意思,他们不希望范氏、中行氏战胜赵氏,那样的话必然会令范氏、中行氏实力大增,将来他们遭殃的肯定是他们。

赵国灭亡后的和氏璧现状(中行氏战赵氏六卿变四卿)(2)

此时,面对范氏、中行氏无故发动战争,给晋国上下带来不安,作为晋君的晋定公也立刻表明了态度。太史公记载:范、中行反,晋君击之,败范、中行。范氏、中行氏逃亡,智伯立即伙同韩氏、赵氏、魏氏分了他们的领土。作为出兵战胜范氏、中行氏的晋君面对这个结果,差点没气晕了。晋君无法理解智氏、韩氏、赵氏、魏氏为何私自瓜分别人的胜利果实。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晋国公室在晋国的实力多么衰弱,就连保护胜利果实的能力也没有了。为了寻求帮助,晋出公向鲁国、齐国发出了告急请求,希望两国能够帮助晋国讨伐四卿。更令晋出公没想到的是,他请求的外援还没着落,就遭到了四卿的攻击。此时的晋出公哪里还有力量对付四卿,只能逃亡国外。晋出公在逃往齐国的路上就去世了。

赵国灭亡后的和氏璧现状(中行氏战赵氏六卿变四卿)(3)

晋国四卿在与晋出公的讨伐战中取得了胜利。按照常理,此时的晋国已经是四卿来把控,但是四卿中的智氏不这么看。智氏想独占晋国,但是他非常清楚自己的实力无法战胜韩、赵、魏,只能退而求其次,拥立姬骄做了晋君,史称晋哀公。讲到这里,我们会问姬骄是谁?其实,姬骄就是智伯掌控晋国的一个傀儡。因为姬骄的父亲姬忌与智伯一向关系密切。晋哀公当政的时候,晋国的所有政事全部由智伯说了算。智伯也顺理成章地利用手中的权力逐步占有了范氏、中行氏原有的领土,最终成为四卿中实力最强的一家。

赵国灭亡后的和氏璧现状(中行氏战赵氏六卿变四卿)(4)

智伯成为四卿之首,贪欲之心并没有得到满足。据历史记载,智伯开始找茬,他先向韩康子、魏桓子索取土地,以图试探他们对智氏的态度。人家本来都不想给他,但是碍于智伯的力量强大,韩康子、魏桓子在家臣的劝说下答应满足智伯的索地要求。智伯一看,当老大的感觉真是不错,不费吹灰之力就从韩康子、魏桓子那里获得了大片土地。在智伯看来,韩康子、魏桓子已经被智氏的实力折服了,答应献地就是最好的例证。为了进一步占有晋国,智伯将目光聚焦在赵襄子身上,他如法炮制也向赵襄子提出了索要土地的要求。令智伯没想到的是,他在赵襄子这里碰壁了,赵襄子可不像韩康子、魏桓子那么好说话,一听就火了,并且答复智伯说:“要土地没有,你想怎么地,赵家奉陪到底。”此时的智伯实力强大,在晋国俨然就是个老大,他哪里咽的下这口气。于是智伯就调集了韩康子、魏桓子的军队组成了三家联军,去讨伐赵襄子。

赵国灭亡后的和氏璧现状(中行氏战赵氏六卿变四卿)(5)

智伯率领韩康子、魏桓子三家联军把赵襄子围困在晋阳。为了打败赵襄子,尽快拿下晋阳城,智伯命令引水淹晋阳城。智伯对水淹晋阳城的取得的胜利很是满意。有一次,智伯带领韩康子、魏桓子巡视水势的时候,魏桓子为他驾车,韩康子站在右边护卫。智伯洋洋得意地说:“看到这幅场景,我算是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水可以让人亡国啊。”俗话说,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联军中的韩康子、魏桓子仅仅是惧怕智伯的实力才答应与他一起讨伐赵襄子。看到晋阳城被淹成这个样子,两人不约而同地有一种“兔死狐悲”的感觉。听到智伯的感慨,魏桓子用胳膊肘碰了一下韩康子,韩康子也踩了一下魏桓子脚,两人心领神会。正当韩康子、魏桓子担心将来智伯对他们不利的时候,赵襄子派人前来。于是,韩、赵、魏三家一拍即合,约定共同对付智伯。到了约定日期,赵襄子趁着夜色派人杀掉了智伯军队的守堤官吏,让大水决口改道到智伯的军营。智伯的军队被大水淹的一塌糊涂,韩、魏两家军队乘机再从两翼夹击,赵襄子率士兵从正面迎头痛击,最终的结果是智伯的军队大败,智伯身亡,智伯家族也全部被诛灭。赵、韩、魏三家瓜分了智伯的领土,更有甚者赵襄子砍下了智伯的头,涂上漆,用它来喝酒。

赵国灭亡后的和氏璧现状(中行氏战赵氏六卿变四卿)(6)

赵国灭亡后的和氏璧现状(中行氏战赵氏六卿变四卿)(7)

欢迎关注“历史倪说”,与您一起分享历史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