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在青藏高原兴起了此处数千年历史上最强盛的政权:吐蕃帝国(吐蕃王朝)(公元618年至公元842年)。其最强盛时,领土版图曾囊括整个中国西部地区,兵锋更远及中亚地区和印度地区,同时和唐帝国、回鹘汗国、阿拉伯帝国争霸亚洲。
然而,也正是在和唐王朝进行的持续两百余年的东亚大陆争霸,最终拖垮了这个帝国,令其内部矛盾滋生,最后,竟先于唐朝而土崩瓦解,正是”其兴也勃也,其亡也忽也“。
吐蕃帝国的实际建立者,第33任赞普(即国王)松赞干布,在统一西藏地区之后,便为了争夺青海高原,与唐朝开战,在公元638年的松州之战遭到唐军痛击。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唐将侯君集率唐军步骑五万,击败吐蕃军四万,斩首千级,令吐蕃军初次领略了大唐武威。
唐朝潞国公:侯君集
战后, 松赞干布表面上向大唐臣服, 与唐朝和亲, 迎娶文成公主,受封为大唐王朝的驸马都尉和“西海郡王”,实际上则卧薪尝胆,从唐朝引入先进科技、工艺及历法,努力富国强兵。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
松赞干布死后,葛尔家族的论东赞,论钦陵父子相继成为了吐蕃“大论”(宰相),执掌政权,随着国力日渐强盛,开始和唐朝直接对抗。
虽然在公元659年的乌海之战,唐朝名将苏定方仅率一千亲卫骑兵,就迎面击破吐蕃军八万,斩杀吐蕃副相达延莽布支,令吐蕃人在撰写史书时心惊胆战,甚至留下了“唐军火焚布达拉宫”的不实记载。然而这并不能打消吐蕃人夺取青海高原、进而和唐朝争霸的野心。
唐朝邢国公:苏定方
论钦陵是吐蕃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事将领,极善用兵。他率军攻灭了附属唐朝的吐谷浑部,夺取了对吐蕃至关重要的青海地区,进而率领号称40万大军北上,连取于阗、疏勒、龟兹、焉耆等西域四镇。
连续攻灭西突厥和高句丽两大强国,正与皇后武则天“二圣临朝”,志得意满的唐高宗李治,迅速转移战略方向,将吐蕃确定为唐朝主攻的下一个大敌,甚至不惜放弃百济故地(朝鲜半岛西南),让给属国新罗。
唐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
公元670年,攻灭高句丽战争中居功至伟的名将薛仁贵,受封“逻娑道行军大总管”,率领精兵5万至青海湖南之大非川。论钦陵所部吐蕃军,兵多将广,以逸待劳,双方初战于河口,唐军3万先锋,皆是百战精锐,吐蕃军伤亡甚众,损失牛羊万余。
唐朝平阳郡公:薛仁贵
岂知郭待封所部的2万后军,擅自出击,被论钦陵以20万众围攻,尽夺唐军辎重、粮草。薛仁贵被迫仓促与论钦陵决战,双方均损失惨重。唐军所剩无几,苦苦支撑,论钦陵同样无力扩大战果,于是与薛仁贵约定谈和,让其撤军。
这一战,薛仁贵虽然很大程度上是“非战之罪”,却也是开国以来,连连以少胜多,打遍亚洲无敌手的唐军,遭遇的第一场失利。吐蕃帝国正式作为一个能和唐朝抗衡的帝国,崛起于雪域高原。
对薛仁贵来说,这是“将军百战身名裂”,憾恨此生。而对论钦陵来说,却是他辉煌军事生涯的开端,此后数十年里,他成长为大唐帝国300年历史上,最可怕的劲敌之一。
吐蕃国相:论钦陵
公元678年,青海湖之战,论钦陵大败李敬玄、刘审礼率领的十八万唐军,不但让吐蕃彻底避免了从此沦为唐朝之“逻些道”的亡国危机,更两次乘胜进兵,再次短暂夺取了西域的安西四镇。
也在青海湖之战,百济国降将出身的唐将黑齿常之,率五百敢死之士夜袭吐蕃军,令唐军主力十余万人得以安然撤回。之后, 黑齿常之又在公元681年的良非川之战率三千精骑夜袭三万吐蕃军, 斩首两千, 缴获羊马数万。因此被唐高宗简拔为方面大员。
唐朝燕国公:黑齿常之
随后, 黑齿常之经略河源之地七年, 增设烽火台戍守点七十余处,开屯田五千余顷,每年收获粮食五百余万石,并多次击破论钦陵之弟论赞婆统率的吐蕃青海军团, 烧其粮草, 缴获大量铠甲牲畜,令吐蕃深为忌惮。
公元682年,唐将娄师德于白水涧之战迎击吐蕃军,八战八捷,令敌军胆落。此刻,在青海高原东部的长年军事对峙中,唐朝依旧占据了一定上风。吐蕃遂移兵云南,占领岷江畔的安戎,架设神川铁桥, 降服当地的六诏部族,对唐朝形成夹攻之势。
唐高宗去世后,执政的武则天,为了改朝换代的个人野心,大规模清洗朝堂,任用酷吏,迫害忠臣良将,密网罗织,滥杀无辜,以至于程务挺、黑齿常之等良将,皆无辜被牵连而受戮,导致边关形势大坏,敌国弹冠相庆。
公元689年,黑齿常之被酷吏周兴害死后,不止是唐朝(注一)失却一员堪称“吐蕃克星”的良将, 唐朝势力从此退出了青海高原,吐蕃得以尽占居高临下的地利优势。
注一 :此时名义上的国号为“大周”,为行文方面,统称唐朝,下文同。
再无生平劲敌的论钦陵,为了夺取河西走廊、陇右和西域地区,控制利益巨大的丝绸之路,率领吐蕃军多次主动出击, 肆无忌惮地侵攻大唐疆土。
公元692年,虽然唐将王孝杰击退吐蕃军,第三次收复了丢失数年的安西四镇。然而后突厥汗国已经彻底复国成功,雄踞漠北草原,更令唐朝腹背受敌。
公元696年, 论钦陵与其弟论赞婆率大军进犯河西,唐朝王孝杰、娄师德两大名将率军十余万迎战。在素罗汗山之战中,论钦陵凭借地利优势, 前阻后截,纵兵掩杀,令唐军损失惨重。
接着, 吐蕃军乘胜兵进凉州,眼看河西各州危在旦夕。好在吐蕃赞普赤都松赞,忌惮论钦陵功高震主,将他强行召回,并与唐朝请和。
吐蕃赞普:赤都松赞
唐朝此时正同时与后突厥、契丹开战,在西北无力继续用兵,对和谈正是求之不得。论钦陵狮子大开口,索取西域的安西四镇和十姓突厥之地。唐朝谈判使者郭元振,洞悉吐蕃巨大的君臣矛盾,趁势施展离间之计,一边竭力向吐蕃其他贵族大臣示好,一边故意拖延谈判进程。
此时吐蕃常年与唐朝征战, 贵族大臣、军民百姓为徭役和兵役所困,同样不堪劳苦,迫切希望息兵休战,因此将论钦陵视为与唐朝议和的最大障碍,对他怨恨滋生。
公元699年,赤都松赞终于对葛尔家族动手,捕杀其亲族党羽两千余人。论钦陵举兵反抗,然而这位对吐蕃国家战功赫赫、累积歼灭唐军数十万人的雪域战神,此刻已是民怨鼎沸,众叛亲离,终于兵败自杀。
他的弟弟论赞婆闻讯,率部众千余人降唐,封安德王。他的儿子论弓仁,也率自己麾下的吐谷浑部族七千余帐,归降唐朝,封安国公,后晋封拨川郡王。
唐朝不但巧用离间计,除掉了国家的最大敌人,而且还有此意外之喜,正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了。难怪百年之后,唐朝设立武庙时,郭元振这个当过俘虏、战绩平平,最后还被唐玄宗李隆基贬官流放的将领,竟得以入选“武庙六十四将”,和众多华夏古之名将同列。
唐朝代国公:郭元振
赤都松赞铲除了执政70余年的葛尔家族,虽然得以收回国政大权,但也令吐蕃国势大伤,统治唐朝的武周政权,同样从四面受敌、内外交困的窘境,获得喘息之机。
公元700年,吐蕃军进犯凉州,被唐将唐休璟六战六捷,斩杀副将二人,斩首二千五百级。公元702年,赤都松赞亲率大军攻打四川的茂州,又被唐将陈大慈率当地守军击败。
赤都松赞威信大损,内部零星叛乱不断,遂于公元703年,献上良马千匹、黄金两千两,请求与唐朝会盟和亲。
然而,次年他就在征讨云南六诏部族的战争中,战死军中,连尸体也只剩下一条大腿,被亲卫拼死抢回,风干后充作尸体下葬。
其子赤德祖赞即位,年仅七岁,其祖母没庐·赤玛伦太后摄政,众多贵族不服,吐蕃国中迅速陷入了 「嫡庶竞立, 将相争权 ,自相屠灭,兼以人畜疲疠, 财力困穷」的窘境,一时间再也无力威胁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