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首诗,是一首抚今吊古的诗篇是怀古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此诗凭吊昔日东晋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如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作者选取燕子寄居的主人家已经不是旧时的主人这一平常现象,使人们认识到富贵荣华难以常保,那些曾经烜赫一时的达官贵族,如过眼烟云,成为历史的陈迹。

王羲之早年生活(旧时王谢堂前燕)(1)

王导《省示帖》

这首诗虽然描写的是昔日的繁荣与凄凉,但细心的读者总是要站在古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比如其中的“旧时王谢堂前燕”一句中的“王谢”是什么意思?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王谢是指东晋时期的王导和谢安两大家庭。在东晋时期,王谢两家不仅是官场上的两个家族,更是主导书法地位的两大家族。

王羲之早年生活(旧时王谢堂前燕)(2)

谢安中朗帖

王导是王羲之的叔父,也是王羲之的书法老师,他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早年与琅玡王司马睿关系亲近,后来拥立司马睿为东晋元帝,由于王导的贡献,深得司马家族信任,历任三朝元老,位高权重。王导书法以行草最佳。他学习钟繇、卫瓘之法,而能自成一格,在当时有很高的声望。有草书《省示帖》、《改朔帖》传世。据传,著名的钟繇的《宣示表》当时就在王导的手中,深悟其法,后传给王羲之。

王羲之早年生活(旧时王谢堂前燕)(3)

王羲之小楷书法作品《乐毅论》局部

谢安也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与王羲之关系要好,他们经常游山玩水,颇有文人斯雅与风度。后来由于历史原因,谢安在淝水之战中立下了大功,成为东晋时期的政治明星。谢安擅长行书,其书法“山林妙寄,岩廊英举,不繇不羲,自发淡古。”(米芾)谢安的书法是从王羲之那里学来的,所以就有师出一门的风格。公元353年王羲之在写《兰亭序》时,其中就有谢安等41人在场。

书法史就是一部历史,回味历史,可以昭示今后。每一个学书人都有一个可以回忆的历史故事,不仅可以了解前人的学书历史,也可以给今人学书带来一些启示。

​声明:本图文由“太一智慧书画艺术”头条号原创,作者:郭宗吾。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