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相传,位居“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自幼聪明过人,刻苦学习;他博览群书,通晓典籍。

七八岁时,文章就写得又快又好;十几岁,就很有名气了。但他这个人,不巴结权贵,常常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令人惋惜。

十八岁那年,王勃单身一人,千里迢迢去看望他的被贬为交趾县令的父亲。他在九月重阳这天,来到洪都(今之江西南昌)。他在这里,时间不长,却留下了一个美妙而又动人的故事。

原来,九月九日这一天,恰好是洪都大都督阎伯屿的女婿吴子章的生日。

值此秋高气爽,佳节良辰,阎伯屿在临江傍水的滕王阁里大摆筵席,款待全城的大官显贵、文豪才子。这阎伯屿在一个多月前,就叫吴子章认真写好了一篇《滕王阁序》,以便在这次宴会上当众炫耀。

王勃没去过滕王阁吗(当王勃遇上滕王阁)(1)

这天,王勃碰巧经过这里,只见车马盈门,宾客不绝,热闹非凡。王勃见状想进去看看,又觉得自己有些寒酸……这时,无奈饥肠辘辘,精疲力尽,犹豫再三,决定还是壮着胆子进去吃喝一顿再说。

于是,王勃稍整衣裳,随着源源而来的宾客走进去,找了个空位坐下,却不料正坐在首席。

大家看王勃少年老成,凛然正气,倒也有几分敬佩。主人以为他是哪个王公贵胄的子弟,客人们相视估计他是阎家的什么贵戚……虽说对他坐在首席不甚乐意,但也不便说些什么。

酒过三巡,阎都督命人捧出文房四宝,当场命题:《滕王阁序》,遍请来宾当场作文。

客人们深知道他的用意,更何况他的女婿也确实是个才子,早在一月前就已写好背熟了。因此,那些才气稍低的人认为在席上“抛砖引玉”不划算;几个和他女婿文才不相上下的人,觉得在此地和他比试高低也不相宜;于是都真真假假地推让吴子章来写。

吴子章心里有些得意,又把纸笔捧给了王勃,一则是对首席贵宾表示尊敬,二是想戏弄一下王勃。

这时,万万没有想到,王勃竟毫不推辞,展纸握笔,略一沉思就写了起来。

王勃没去过滕王阁吗(当王勃遇上滕王阁)(2)

这一下,可惊呆了吴子章,气煞了阎伯屿!阎都督退坐一边,命人执笔在旁看着王勃写一句就抄录一句,并读给他听,准备挑剔毛病,羞辱王勃。

开始,王勃写的也并不算很新奇,但有气势,渐渐地得心应手,旁征博引,才华横溢,看的人都面现惊讶赞赏的神色……惟独阎伯屿冷若冰霜,默不做声。

越写越见王勃运笔如神,文思泉涌,佳言妙语,滚滚而来,阎都督也渐渐地有些沉不住气了。当他听到吟诵出: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天共长天一色……”的警句时,禁不住长叹了一口气,说:

“妙句!天才!”

吴子章在一旁也自愧不如。

这时,王勃文思淋漓,不可遏止,一直写了下去,最后还附写了一首长律作为结束。

顿时,不知谁说了一句:

“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一时间,宾主都对王勃推崇备至,争相敬酒;并请他多在此逗留几天。但王勃归心似箭,匆匆告辞了。

谁知王勃离开几天以后,在渡海时落水淹死了。

岁月如流,王勃的坟墓尸骨,早已渺无踪迹了!但是他那篇《滕王阁序》,却脍炙人口,流传百世。

【王勃】(650-676)唐文学家。

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麟德初应举及第,曾任号州参军。后往海南探父,因溺水,受惊而死。

少时已显露才华。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他和卢照邻等企图改变当时“争构纤微,竞为雕刻”的诗风(见杨炯《王子安集序》)。

其诗偏于描写个人生活,亦有少数抒发政治感慨、隐寓对豪门世族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但有些诗篇仍流于华艳。

其文以《滕王阁序》较为有名,可称千古绝唱。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