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时,随着音高的变动,我们必须随时适当地调整咽腔,胸腔、头腔等共鸣腔体使用的比例,使每一个声音都兼有这三者产生的混合共鸣,使我们在控制运用声音时。能以较小的力量,产生较大的效果,这是一种饱满,圆润,灵活,轻松,色彩丰富、音域宽广又能传送较远的声音。为此,一定要打开喉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保持吸气时的喉型问题,有些初学者,一提打开喉咙就将嘴色张得很大,这是没有真正理解其含义的缘故,这样发出的声音,不但没有共鸣,而且更散了,前面嘴巴张的过大,后面的喉咙就打不开了。有的教师经常提醒学生歌唱的嘴巴在后面,不在前面或者用其它的方法去启发学生正确把喉咙打开。正确打开喉咙是歌唱中获得混合共鸣和歌唱发声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状态。下边我们就介绍几种歌唱中帮助打开喉咙的方法。

1.哈欠法

设想在某种礼仪场合,你产生了打“哈欠”的需要,但这时打哈欠是失礼的,于是就强行把嘴闭上,不让哈欠打出来。虽制止了打“哈欠”的外形,内部器官的动作仍使喉咙作了相当大的扩张,喉咙打开,软腭抬起。这种“哈欠”状态就是打开喉咙的状态。也就是歌唱时的状态。运用这种状态发声时,声音位置到气息的支持部位有一种垂直感上下贯通,浑厚而圆润。这种哈欠法对声音尖、挤、紧很有实效。当然,运用“哈欠”法也应注意掌握尺度,打得过了头反而会使口腔内紧张,声音不能流动,难以得到纯净的母音。它的正确解决方法是加上放松叹气,从反向来平衡,也就是气向下沉,声音向上走的反向进行。

2.“微笑法”

歌唱中的微笑是和生活中的微笑没有区别的,只是要求把这种微笑状态始终贯穿在歌唱的进行中,保持这种状态。所有的字在歌唱中的转换都应保持在微笑状态。

当你保持微笑状态时,上门齿微露,面颊肌肉变得积极兴奋,上腭,软腭同时抬起,下巴放松而微收,喉咙也会自然打开,即喉咙呈现出歌唱时的状态。这样能使声音响亮,靠前,获得高位置。这种方法还可以纠正歌唱时声音过重,暗压,位置低的毛病。

3.“意境法”

声乐艺术在一定意义上讲是一种“思维艺术”。世界杰出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说过:“当我在歌唱的时候,我还没有出声,已经听到了自己的声音。”说明歌唱时意识先到而声音后出。当你“听”到你未发出的声音,想象到气息已下沉,下巴已放松,软硬腭已抬起的意境时,实际你已进人了歌唱的状态,喉咙已被打开了。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初学声乐者。

4.“哭泣法”

当你遇到难过的事而哭泣时,你的呼吸方法是胸腹式的联合呼吸方法,口,咽腔,鼻腔等共鸣器官则处于兴奋扩张的状态。而口腔内则是“O”形状。这样状态正是打开喉咙的状态,这种训练方法极易掌握,效果也很好。

5、模仿法

如果你模仿牛的叫声,就必须张开口腔,下巴放松,鼻腔兴奋。当你模仿牛的声音“成功”之时,你的状态也就是正确的歌唱状态。

6.“闻花法”

冬去春来,满园花开,花香沁人心脾,你用鼻深深地吸进这醉人的香气,感觉得那么柔和、兴奋、整个呼吸道都张开了。这样自然,深人的吸气,必将相对地稳定了喉头,扩张了共鸣器官,此时的状态正是歌唱时的正确状态。

7.“母音法”

用发声时比较合乎歌唱状态的母音来体会和掌握打开喉咙的感觉。如用“U”母音加以练习

8.“吸气法”

假如空中有一气球,当你体会用气轻轻吹着托起它时的感觉,这种状态基本接近歌唱状态。

9.“启发法”

美国裘丽雅音乐院声乐教授费洛帝用“一个人被突发事件的出现受惊吓一跳”时的喉咙生理状态为例,启发学生抓住这种打开喉咙状态进行训练,可使学生在“形象中”掌握打开喉咙的状态。

总之,“打开喉咙”是歌唱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我们在歌唱时须贯彻始终的基本状态。“打开喉咙”实际上就是打开人的共鸣腔体,通过训练有意识的“打开”来调节人的歌唱共鸣腔。传统美声认为“喉咙打开了,喉咙也就成了嘴巴的一部分”。有人认为“打开喉咙”就是将嘴张得很开很大,这是一种误解,因为他不明白打开喉咙与张大嘴巴的区别,歌唱中要求的打开喉咙实际上是要求打开咽腔,不明确这一点,虽然口的外部张得很大,但口腔内部未能打开,而使舌根下压,结果喉咽腔部分反而变小受阻。只有上腭提起,下巴放松,喉头放下,抬起舌背部时,喉咙才能得到较大的空间,真正处于打开状态。而且这种打开的状态必须在整个歌唱过程中进行保持。著名意大利声乐家贝基在上课时曾要求学生打开喉咙歌唱,但有的学生总做不到,学生为此十分苦恼。原来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学生没有弄明白,那就是如何打开和用什么去打开,因为喉咽部有许多复杂的软骨与肌肉组织,有些是属于不随意肌肉群,人为地硬打是打不开的。惟一的方法就是用正确的气息支撑才可能打开,保持气息也就是保持打开喉咙的基本状态。只有使喉咽腔打开,才能使声音的走道畅通,获得良好的共鸣。正确理解打开喉咙的概念才不至于走人误区。

思维训练最后一节课怎么上(打开喉咙的九种启示方法)(1)

赵现红老师根据自己在音乐学院上学时的声乐笔记以及在声乐教学实践中的教案整理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