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山夕团队 唐媛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世界油气剩余储量及分布(全球油气总储量40)(1)

深海油气开采(图片自网络)

近日,位于我国南海北部神狐海域的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现场正式关井。自5月10日点火以来,试采井已连续产气60天,累计产气超过30.9万立方米,创造了天然气水合物试采产气时长和总量的世界纪录。

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据不完全统计,海底蕴藏的油气资源储量约占全球油气储量的1/3。

那么深海石油与天然气时怎样形成的呢?

生物遗体缺氧分解

在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以前,有的时期气候比现在温暖湿润,在海湾和河口地区,海水中氧气和阳光充足,加之江河带入大量的营养物和有机质,为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丰富的“食粮”,许多海洋生物(如鱼类以及其它浮游生物、软体动物)迅速大量地繁殖。

丰富的海洋动植物资源(图片来自互联网)

仅有这些生物遗体还不能形成石油和天然气,还需要一定的条件和过程。海洋每年接受1604亿吨沉积物,特别是在河口区,每年带入海洋的泥沙比其他地区更多。这样,年复一年地大量生物遗体被一层一层掩埋起来。

如果这个地区处在不断下沉之中,堆积的沉积物和掩埋的生物遗体便越来越厚。被埋藏的生物遗体与空气隔绝,处在缺氧的环境中,再加上厚厚岩层的压力、温度的升高和细菌的作用,便开始慢慢分解,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这些生物遗体就逐渐变成了分散的石油和天然气。

世界油气剩余储量及分布(全球油气总储量40)(2)

动植物遗体分解(图片来自互联网)

地层与盖层

生成的油气还需要有储集它们的地层和防止它们跑掉的盖层。由于上面地层的压力,分散的油滴被挤到四周多孔隙的岩层中。这些藏有油的岩层就成为储油地层。

有的岩层孔隙很小,石油“挤”不进去,不能储积石油。但是,正因为它们孔隙很小,却是不让石油逃逸的“保护壳”。如果这样的岩层处在储油层的顶部和底部,它们就会把石油封闭在里面,成为保护石油的盖层。

世界油气剩余储量及分布(全球油气总储量40)(3)

海洋油气资源分层(图片来自互联网)

油气开采地

分散在砂岩中的石油并没有开采的价值,那些油气富集的地方才具有开采价值。

浅海的地层常常是砂层、页岩、石灰岩等构成的,这些都叫沉积岩。沉积岩本来应当成层地平铺在海底,但由于地壳变动,它们弯曲、变斜或断开了。向上弯的叫背斜,向下弯的叫向斜。有的像馒头一样的隆起,叫穹隆背斜。

世界油气剩余储量及分布(全球油气总储量40)(4)

背斜与向斜(图片来自互联网)

有些含有油气的沉积岩层,受到巨大压力而发生变形,石油都跑到背斜里去了,形成富集区。所以背斜构造往往是储藏石油的“仓库”,在石油地质学上叫“储油构造”。

通常,由于天然气密度最小,处在背斜构造的顶部,石油处在中间,下部则是水。寻找油气资源就是要先找这种地方。

世界油气剩余储量及分布(全球油气总储量40)(5)

海底地质结构(图片来自互联网)

我国深海油气

我国胜利油田、大港油田、辽河油田,还包括分布于滩涂上的油田,都可以说是海洋石油。深海油气的探测与开发,也是我国科学家们向地球深处进军所取得的硕果之一。

世界油气剩余储量及分布(全球油气总储量40)(6)

胜利油田(图片来自互联网)

世界油气剩余储量及分布(全球油气总储量40)(7)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