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柳氏父亲评价长枫(知否原著被盛长枫捡漏)(1)

文|公子逸

柳家,世代簪缨,是绵延一两百年的世家望族。

柳氏,是柳家嫡女。

柳氏的家世背景,并不逊色于海氏。她嫁给盛家嫡子盛长柏都算是“低嫁”,更别说盛长枫这个庶子了。而盛长枫,之所以能娶到柳氏,完全是因为他运气太好了,成功捡了一个“漏”。

柳氏原本和定安蒋家,蒋阁老的嫡幺孙有婚约。一个清流,一个阁老,按说也算是门当户对。可不巧的是,蒋阁老的儿子去世,蒋公子要替父守孝三年。这门亲事,就这样耽搁了。后经两家商议,决定柳氏和蒋公子在孝期过后,再成婚。

谁知,这位蒋公子竟在孝期跟一个丫头生出了一个儿子。

柳家家规严正,蒋家出了这样的事情,本就带了几分不愿意,谁知道,当柳家去蒋家讨要说法时,蒋家的态度,却完全是敷衍的。

知否柳氏父亲评价长枫(知否原著被盛长枫捡漏)(2)

原著里这样写道:

“柳家嫂子也是大族出身,生平最是持礼严整,一听闻这事,特去了趟定安问怎么回事,那蒋家自是连连赔礼,不过理论了半天,聘礼也加了不少,可也没见有个说法。柳夫人便不愿把闺女嫁过去了。”

于是,柳氏的父亲向盛家抛出了橄榄枝。要知道,盛家跟蒋家是完全不能比的。更何况,盛长枫还是个庶子。 高门嫡女下嫁小门户的庶子,何等不风光。

可偏偏柳家和柳氏,都没有反对。要知道,当初王若弗因为下嫁盛紘还跟自己的母亲闹了一大场。因为,她觉得盛家的门第太低,远不如她姐姐嫁的康家显赫。

可柳家和柳氏宁愿低就盛家这种小门户的庶子,都不愿将就阁老家的嫡幼孙。

为什么?

跟盛家老太太和盛明兰看不上永昌侯府的梁晗是同样的道理。

知否柳氏父亲评价长枫(知否原著被盛长枫捡漏)(3)

其一,蒋公子孝期做出这等事情来,显然是不孝无德之人,人品和自制力都高明不到哪里去。

蒋公子在孝期内敢和丫头在一起,还生了孩子,可见其人品就不是个好的。况且,他是知道自己有婚约在身的,明知道自己有婚约,却全然不顾未婚妻的存在,肆意生下了庶长子,可见其对未来的妻子也是没有多少尊重的。

女人嫁给这样的男人,可以预见自己以后婚姻的艰难。这种只顾自己逍遥痛快的男人,不会为妻子考虑,就像康姨父一样,虽然家世好,但是却是个担不起来的。

六六在《王贵与安娜》里写:“婚姻其实就是枷锁,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一旦套上,就会因为已有的承诺而主动缴械,放弃自由。”

都明知这场婚姻是枷锁了,柳氏是个聪明人。与其给自己上那么沉重的枷锁,不如理智一些,重新选择,哪怕家世差一点,至少人还有救。

知否柳氏父亲评价长枫(知否原著被盛长枫捡漏)(4)

其二,居然连孩子都生下来了,足见蒋家家规不严,至少蒋夫人逃不掉一个溺爱之责,摊上这么个婆婆,也是麻烦不小。

蒋公子已经是个靠不住的。柳家到蒋家要说法,就是要看蒋家的态度。结果,蒋夫人一味包庇自己的儿子,根本不打算好好教育儿子。

男人靠不住,婆婆一味向着儿子,蒋家还是高门,柳氏要是嫁过去,该多艰难。

更重要的是,蒋家的态度,深刻地反映出了蒋家的家风不严。

一个家庭的家风不严,那么这个家,一定是走下坡路的。盛家,之所以能逐渐走向兴盛,根本原因就是有良好的家风。像蒋公子的这种事情,是绝对不会出现的。

盛纮有一次发现盛长枫和丫头们厮混,他便立即绑了盛长枫,打了他一顿。后来,盛长枫看上了一个青楼奇女子,盛纮一听,怒火中烧,先是狠狠打盛长枫二十大板,后又将他禁足了三个月,并罚抄五百遍盛氏家训。

在柳氏生下嫡子之前,盛长枫也犯过糊涂,但是那个丫鬟直接就被送走了,如果盛长枫不能考取功名,那么就母子都不留。

在这样的家风里,很多事情,根本无需柳氏出手,盛家的长辈就替她扫清了大部分障碍。

可蒋家则恰恰相反,当盛家极力维护门风家规的时候,蒋家则一味纵容子孙胡闹。

柳大人是知道盛家家风严正的。与其把女儿嫁入高门受罪,不如嫁到知根知底,还家风严正的小门户里,虽艰难但有希望。

知否柳氏父亲评价长枫(知否原著被盛长枫捡漏)(5)

其三,到现在也没答应去母留子,估计那丫鬟颇有几分本事,让蒋公子喜欢的很。

这句话,表明了蒋家,以及蒋公子本人对柳氏的态度。

首先,蒋家没有给未过门的柳氏撑腰;其次,比起柳氏,蒋公子似乎更在意那个丫头。

这样一来,柳氏若嫁进蒋家,处境就会非常艰难。

先不说蒋家的态度,就是遇上一个难缠的丫头,也足够柳氏受罪的了。

我们结婚,是为了过好日子的,而非单纯的为了结婚而结婚。如果结婚前就预见了结婚后的艰难,还是无法改变的,那么何必去给自己找罪受呢?

莎士比亚说过:“不如意的婚姻好比是座地狱,一辈子鸡争鹅斗,不得安生,相反的,选到一个称心如意的配偶,就能百年谐和,幸福无穷。”

与其让自己被动接受那些不如意,还不如果敢一些,豁得出去一些,另选他人。即便是这辈子嫁不出去了,也不能往火坑里跳。

知否柳氏父亲评价长枫(知否原著被盛长枫捡漏)(6)

基于以上种种,盛长枫才有了“捡漏”的机会。

其实,在古代,女子悔婚不是那么容易的。柳家和蒋家,都是高门大户的望族,均要顾及彼此的脸面。

就像盛明兰所说的:

“这事的确不容易。蒋柳两家是几辈子的交情了,就算做不成亲家,也不好结仇不是。这亲事若不成了,柳家若要撇清自己,便得说出蒋家公子的不孝行径,我朝最重孝道,如此一来,那蒋公子以后的前程便要坏了;可如若不张扬,那破除婚约的错处就得落在柳家姐姐身上了,再说亲事就不容易了。”

这番话,句句在理。

而柳氏要面对的,还不仅仅如此。

柳氏因为等了蒋公子快三年时间,比那些“适龄”结婚的女子,都要大一些,如果不赶紧嫁出去,就真成“老姑娘”了。所以,柳家这才着急找上了知根知底,还家风清白的盛家。

知否柳氏父亲评价长枫(知否原著被盛长枫捡漏)(7)

盛长枫有“捡漏”的机会,而盛家也有“捡漏”的能力。

柳家找上了盛家。

盛长枫长了一副好皮囊,再加上被盛紘调教地儒雅乖顺,见了柳家的长辈,也是规规矩矩的,颇得柳家人的喜欢。

再加上盛家老太太,一听到对方是柳家,当即表示:“这亲事可行,柳家三丫头的人品,那是没说的,端是持家良妇,你回头就去问八字,若合适,我亲自上门提亲。”

盛老太太是何等精明决断之人?她都拍手叫好,那一定是差不了。

她不仅要帮盛长枫提亲,还要为他给柳家做足了脸面。

盛老太太对盛纮说:“就对外头说,是我实在喜欢柳家闺女的品格,是以明知是高攀,也厚着脸皮上门求娶了。”

就这样,柳氏“下嫁”给了盛长枫。

虽然是“下嫁”,但柳氏和盛长枫的婚后生活,总体来说,是越来越好。虽然中间也有过一些小插曲,但因盛家的所有人,都向着柳氏,帮着柳氏,柳氏的日子虽艰难却有希望。

知否柳氏父亲评价长枫(知否原著被盛长枫捡漏)(8)

结婚这件事,永远记住,男人的人品和家风比门第和经济条件重要。

古代看门第,现代看经济条件。

看门第,和看经济条件都没有错。但是,一定要记住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看这个男人的人品,去看这个家庭的家风。

当我们的婚姻过了很多年,那些感情慢慢变少,我们依仗的会是男人的人品。好品质的男人,他自己就知道好好过日子,珍惜自己的妻子。他不会做出很多错误的事情,因为他本身的人品就不允许。

即使他真的有做错事的时候,好的家风也会发挥作用。不用你出手,他的父母亲人就饶不了他。因为他反抗的不仅仅是你,还是一个家庭根深蒂固的家风。

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好的家风,能让你和你的孩子都受益匪浅。

很多事情,你根本就不用去操心,因为好的家风就已经限定了这个男人的很多行为,让他只能朝着好的方向走。

知否柳氏父亲评价长枫(知否原著被盛长枫捡漏)(9)

最后,强调一点:有时候,悔婚是一种大智慧。

其实,不好的姻缘,与其留到婚后磋磨,不如在婚前就彻底推掉。我曾经的一个朋友结婚前一个月被男人拿椅子扔了一下,毅然决然地悔婚了。

她说,不给对方伤害她的机会。

我从来不觉得她这种行为是考虑不周,而只觉得她这种行为是一种大智慧。

因为,与其跟恶人磋磨,不如直接把坏人摒除在自己的世界之外。

亦舒说,不必对全世界失望,百步之内,必有芳草。

如果你也和当初的柳氏一样,在婚前发现了对方,或是对方家庭的各种不足,那么,你一定要懂得放手。

因为,放弃他,才能成全自己。

你要相信,你一定值得更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