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经历的过程,谁也无法改变。父母去世以后,我们都会把老人生前的彩照放大,变成黑白作为遗像,或者用身份证照片进行一番修剪变成遗像。这样做,不仅是为了缅怀先人,纪念先人,也是几千年来殡葬文化,沿袭下来的习俗。
但是,遗像的摆放位置也是公说公的理,婆说婆的理。
我爸生前,一直把我爷爷的遗像挂在他卧室墙上,一挂就是10多年,当时,我一进爸爸卧室,看见爷爷遗像,总要问我爸,爷爷生前我不知道的一些事。
我爸讲一阵子,再教育我几句,讲到我知道的事,总觉得爷爷就在我们身边,我爸讲到最后,都会来一句:“你爷爷现在活着的话,也有90岁了,唉”。言语里满是不舍。
2004年, 我爸患重病走了,我爸的遗像摆放在哪,成了全家人讨论的焦点,当我妈和我们说:你爸的遗像归我保管。我们都同意,毕竟爸爸妈妈,老夫老妻的,又是恩爱了大半生。
但是,我妈这种做法,儿女看了无不动容。
我的兄弟姐妹四人,结婚成家后,都各自立了门户,父母亲独守老屋,父亲去世了,料理完父亲的丧事,谈起了遗像摆放的问题,哥哥弟弟都是生意人,他们也很讲究这件事。
两个弟弟都说,像爷爷遗像那样,挂起来比较合适,但弟妹们都不同意挂起来,说卧室是睡觉的地方,大晚上看着遗像,父亲虽然是至亲,但毕竟已经去世,免不了睹物思人,心生悲伤,长久下去,势必影响睡眠和心情,也会影响身体健康。
挂客厅呢,弟弟家精装修的房子,墙壁挂着一副又一副装饰画,如果把遗像挂上去,多不协调啊,再说客厅是利用率最高的地方,电视播放的声音,家人谈话的声音,偶尔还有客人来访,这样的吵杂之地,对逝去的先人是不尊重的。
我们姐弟正犯愁,不知道这遗像放哪儿合适,老妈闻声出来了,“你爸遗像给我,谁带走都不行!”
老妈说完进屋,拿块红布出来,方方正正的,还散发着樟脑味,这块红布被我妈压在箱底应该有些年头了,她用抽纸把我爸遗像擦干净,用红布把遗像包了个严严实实的,宝贝似的拿进卧室。
从此,每逢年三十,我妈就会把这个红布包打开,对着我爸的遗像说:老头子,你来家过年了,桌子上摆的都是你爱吃的,你可劲造哈。
那时候,我妈住的还是民房,怕她孤单,孙女来做伴,我也是不放心,单位休息,我就回家住几天,偶尔,单位午休,我也会跑回家去,我的单位离我妈家也不远,步行20来分钟就到了。
有一天,刚进门,总觉得屋内有嘁嘁喳喳说话的声音,我妈家的外屋两层门,里面那层是推拉门,一推拉,声音很大。也许是我妈听见开门的声音。
我进屋后,这说话的声音就没有了,我知道,这声音是我妈的声音,但说什么,我是一句也没听清楚,更奇怪的是,屋内就我妈一个人。
我妈见了我,眉开眼笑,打从我爸走后,我最开心的,莫过于见到我妈的笑脸,这至少说明,我爸走了,我妈已从悲伤中走出来了。
我常回家,偶尔也会听到这样的窃窃私语,为了弄清楚我妈说什么话,和谁说话,我再回娘家,都是蹑手蹑脚的进屋,尽量不发出响声。
终于有一天,看到我妈坐在卧室的转椅子上,左手拿着我爸的遗像,右手抚摸着我爸的脸庞,柔声细语地说:老头子,老儿子昨天回来了,给我的房子,所有的窗户全装上防盗网了,小偷连条腿都伸不进来。
晚上,大孙女回来给我做伴,家务活都是Y头干,过年过节,他们都回来,买菜做饭从来不用我操心,我可享福了,你在那边放心吧。
我妈一转身,看到我不好意思笑了,而我,泪水糊了一脸。
拆迁前,我回了趟家,我妈也是这样,对着遗像和我爸说话,告诉我爸拆迁分了两套房子,50万拆迁款,说她住上楼房更享福了。后来又补充了一句:“唉,跟你说这些有什么用?”
我终于明白了。
怪不得,我们当初商量着,我妈挨家轮着住,她都不愿意去。
我妈说:你们自己家的一摊都够忙乎的,我也不会做饭,不能为你们干什么,就别去给你们添乱了。
如果妈妈到我们家去,是不是妨碍她和老头子说悄悄话?
人到老了,跟儿女说话变得小心翼翼了,只有跟老伴说话才不在乎深浅,老伴走了,另一个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当然也想老伴,现在看来,我妈把我爸遗像捧在怀里,也是做个伴,说个话啊!
我爸和我妈是恩爱夫妻,老两口携手走过近40多年,印象中别说动手打架,连吵架的次数都很少,如今,阴阳两隔,却以这样的方式交流,互动,听起来虽悲凄,却聊以慰藉。
老夫老妻不可能同时奔赴黄泉路,总有一个先走的,一个后走的,先走那一个不放心的并不是儿女,多半是牵手大半生的老伴。这种夫妻情感,是母子情,父子情无法代替的。
如果活着的那一个,能在孤独和寂寞中和老伴的遗像说说话,感觉像见到老伴似的,那么遗像无论放什么地方,只要给老伴消愁解闷,有个说心里话的地方,这比遗像摆在什么位置都重要得多。
如今,老妈已85岁的人了,身体也不太好,记性也差了,父亲的遗像在她的床头抽屉里,红包包扎得整整齐齐的,她也不知道和老伴说话了。
我想:百年以后,两位老人都走了的时候,我就把父母曾经的合影照,存放在我手机的相册里,这样,我想父母的时候,打开手机,每天都可以喊爸爸,喊妈妈,哪怕我七老八十,依然是个孩子,“有爸有妈的孩子”。
总结:从中国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传统习俗,老人遗像的摆放确实有讲究,尤其是生意人格外讲究。
村里主白事的大叔对这行门清。
一,放柜子里
用一个单独的小柜子,也不常用的,把遗像用红布包严实,之所以用红布包,红色代表红红火火,万事兴旺,我们中国人都喜欢红色,这是我们的老传统,不能丢。
二,放在抽屉里
不常用的抽屉里,也是用红布包好,反扣着放,抽屉要正对阳光,思念老人可以打开看一看,既能缅怀先人,寄托哀思,又能给自己一种向上的力量。
三,可以烧掉
老人去世一周年后,现在墓地是不允许烧的,可以在墓地的山脚下,找个偏僻的十字路口,和烧纸混在一起烧掉,这样做看似残忍。
但是,你想,现在的孩子有几个讲究殡葬习俗的,谁还会在老人去世后,又是守灵,又是扛幡,又是送盘缠的?
倡导丧事从简,在快节奏生活的今天,家里有老人去世,只要一个电话,殡仪馆来人就把逝者拉走,如果不要骨灰的话,你坐在家里刷ma付费就可以了。
曾经,春节去同学家拜年,她家里人很讲究,八仙桌上方悬着一个家族宗谱,从左到右依次摆放着六位先人的遗照,最古老的那位先人,还穿着古代的长袍拍的遗照,足以看出这个家族曾经的繁荣,后听同学说,那个穿长袍的先人,是她的太爷爷的爷爷。
我羡慕她有幸能见到家里这么久远的先人。而同学却皱起眉头,她说,她这一辈人就姐俩,也没有哥哥,没有弟弟,百年以后,她爸走了,这些东西怎么办呢?
我们这有个习俗,嫁出去的姑娘,是不能摆供娘家宗谱,那么,只有烧了,一下子烧这么多遗像,内心的挣扎与纠结,是多么的痛啊!
所以说,人去世了,也就是人走如灯灭。该烧的都烧掉,所有的讲究都是你信则灵,不信则不灵。
我认为,最好的风水是在父母活着的时候,床前尽孝,嘘寒问暖,买吃买穿的,有病时陪父母上医院,逢年过节时,陪父母吃个团圆饭。唠唠家常,谈谈心。
遗像摆在哪个位置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中有父母。
作为儿女别给人生留下遗憾,趁父母还在人世,还给我们尽孝的机会,常回家看看,多陪陪他们。
不要动不动就顶撞父母,父母老了,也变成老小孩了,思维也退化了,很像我们小时候,问题问得很天真,父母不是也耐心地帮我们解答了。我们怎么就做不到,像父母对待我们小时候一样,耐心解答父母提出的问题呢?
这个世界上只有孝心,最经不起等待;陪伴父母是最长情的告白;是最好的孝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