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是怎么当上的皇帝的(严嵩富可敌国皇帝都只能甘拜下风)(1)

俗话说: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夜路走多了,总会碰见恶鬼来收拾。

在明代嘉靖年间,有一位才华出众,“忠君”而又大奸的首辅大臣,说他忠君,是因为皇帝皇帝喜欢什么,他就投其所好,妥妥的马屁精。

他在首辅之位长达二十年,利用职位之便,贪财受贿,富可敌国。并且残害忠良,令百姓深痛恶绝,这人就是严嵩。

1.大器晚成

严嵩二十五岁时考中进士,为翰林院编修。可惜的是,刚要准备升职的时候,却身患重病,只得回家养病。

严嵩这病一直休养了十年,才基本康复。恰好此时嘉靖帝朱厚熄继位,精明的严嵩认为复职时机已到,便带着一家老小还朝复官。

刚开始他混得并不好,于是他靠巴结担任内阁首辅的同乡夏言的提携,不久就当上了礼部右侍郎。

明世宗朱厚熄一生有两大爱好,一是崇拜仙道,追求长生不老;二是他说的都是对的,喜欢被 大臣顺从和奉承。

世宗继位后不久,便在宫中搞斋醮(僧道设坛祈祷)祷祀,希望早日成仙。

而这种斋醮祷祀需要梵烧祭天的“青词”,以表虔诚。这种“青词”文章要用朱笔写在一种特别的青藤纸上,因此被称为青词。

朝中很多官员都争先恐后的进献青词,许多写得好的官员,被明世宗提拔进内阁当了宰相,而他们的工作就是帮世宗写青词。

善于见风使舵的严嵩,摸清了世宗的喜好后,更加溜须拍马百般奉承,并得到皇帝的重用。

有一次,严嵩奉命去祭祀兴献王的陵墓,他就费尽心思的想出了取悦明世宗的办法。

经过一番虔诚的祭祀后,严嵩马上写了一份折子上书世宗, 开头讲了些吉祥好兆头的话,最后请求世宗刊之于石,以示天下。

这一番话让朝堂的大臣听得一头雾水,但却说到世宗的心窝里去了,因为兴献王是世宗的亲生父亲。

当年先帝武宗朱厚照去世时没有儿子,只好让同宗兴献王的儿子朱厚熄继位,是为世宗。

世宗对严嵩的请求非常高兴,当即就升他为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官至二品,并赏赐了大量钱财。

严嵩是怎么当上的皇帝的(严嵩富可敌国皇帝都只能甘拜下风)(2)

2.恩将仇报

世宗是个特别自我的人,他信道教,喜欢戴香叶,于是就命人制了几顶香叶巾给夏言、严嵩等近臣。

严嵩为了讨好世宗,每天都戴着,世宗见了非常高兴。而夏言却打死都不戴,他认为戴这个香叶不符合礼制,因为这样,严嵩怕受牵连,就开始疏远夏言。

夏言很生气,觉得严嵩不懂感恩,于是就让人在朝堂上弹劾严嵩。而明世宗则认为严嵩很乖顺听话,夏言越是攻击严嵩,世宗就越是偏袒他。

有一次,严嵩在晋见世宗时,眼泪汪汪地说道:“夏言经常在背后说皇上你的坏话,我劝他要尊重皇上,他反过来威胁我说,如果我告诉你了,就要我的老命。”

世宗本就脾气不好,听了这话,那还了得,当即就将夏言的官职革掉了,并下令让他回乡休息去。

1542年,六十一岁的严嵩被提拔为武英殿大学士,成为内阁大臣。

虽然夏言已被他害得丢了首辅官职,但他的地位仍然在一个叫做翟銮的大臣之下,严嵩要当首辅,就得除去翟銮这块拦路石。

为了讨得世宗欢心,刻苦求上进的严嵩不分日夜的钻研青词,写出很多精美绝伦的青词让世宗非常高兴,并获得太子太傅一职,官从一品。

同年,翟銮的两个儿子在会试中双双上榜,同举进士。

严嵩觉得这是扳倒翟銮的机会,于是伙同其他大臣一起弹劾翟銮,说他利用职位之便让两个儿子作弊才能双双上榜。

翟銮自然觉得很冤,但申诉无果。世宗听信谗言,将翟銮削职为民。

翟銮走后,严嵩当上了首辅,开始耍弄权威,独断专行,惹得朝臣们纷纷弹劾他。

生性多疑的世宗也不放心严嵩,于是又下旨召回夏言复职,严嵩降职为次辅。

夏言回来后,对严嵩更是看不顺眼,只要是严嵩提出来的建议,夏言必然后否定掉,包括严嵩安排在他身边的眼线全被夏言赶走了。

严嵩这人呢,情商挺高的,虽然对夏言恨之入骨,但是表面上却对夏言笑脸相迎,言语中十分感谢夏言的教诲。

严嵩是怎么当上的皇帝的(严嵩富可敌国皇帝都只能甘拜下风)(3)

其实严嵩这样的人在职场上,是很能混出一番模样的,面对上司给的小鞋,多不合脚也会咬牙穿上,并且还十分感谢领导的栽培。

恰在此时,严嵩的儿子严世藩利用职务之便,贪脏受贿,克扣下属钱粮,这件事被夏言知道后,就准备上书揭发严世藩的罪行。

严嵩快被吓死,于是亲自带着儿子去夏言的府上求情。夏言却装病不见。

严嵩只好贿赂夏府守门人,带着儿子来到夏言床前长脆不起,磨得夏言没了脾气,才答应他不上报此事。

然而,严嵩却并没有因此对夏言感恩戴德,反而更加深了他内心的仇恨,并下定决心要扳到夏言。

3.首辅之争,陷害忠良

明世宗渴望得道长生不老,已经到了痴狂的地步,为了更加虔诚地修炼长生不老术,干脆不再上朝了,并从内宫搬到别苑居住,处理奏折由宦官来传递。

夏言是个刚直性子,他根本不把世宗派来的宦官放在眼里,经常在言语间讽剌这帮太监,因此让这些宦官特别反感他。

而严嵩却不同,每次宦官来家里传达世宗的诣意,他都把宦官当成贵宾一样的招待,并送给他们大量的金银珠宝。

夏言和严嵩二人不同的待客之道,让这帮宦官常在世宗面前说严嵩好的好话,而对夏言则是诋毁,说夏言根本不反世宗放在眼里,世宗听了很不开心。

二者一对比,世宗觉得还是严嵩对他更忠心,就逐渐的对夏言不满起来,转头又重新宠信严嵩。

1543年,三边军务总督曾铣,向朝廷提出收复曾经被蒙古国占领的河套地区的计划。夏言对此持大力支持太度,而世宗皇帝也因此对夏言大加赞赏,并拔出大量军饷犒劳将士。

而严嵩却对此事持犹豫不决的态度,便暗中向世宗进言表示反对。

而恰好此时,夏言向世宗请求将赐尚方宝剑给曾铣,以便领兵时发号施令,但这又引起了世宗的戒心。

严嵩趁机对夏言发起攻击,对世宗说道:“皇上,据传夏大人和曾铣来往密切,而曾铣为了急功近利,想用打仗为借口来得到朝廷的军饷,实际是进了自己的腰包。”

夏言自然不肯妥协,于是两人就在世宗面前吵了起来,惹得世宗怒火中烧。

严嵩看时机差不多了,就对世宗说道:“皇上,夏言这人太难相处了,我没有办法再和他共事,请皇上准许微臣辞官回乡。”

世宗本身就不太喜欢夏言的嘴硬和臭脾气,更多的是喜欢严嵩的温顺。

于是将夏言狠狠的批了一通,夏言自然要申辩,世宗一怒之下就让夏言辞职退休,下令将曾铣抓了起来,并当即将曾铣斩首于街市。

严嵩是怎么当上的皇帝的(严嵩富可敌国皇帝都只能甘拜下风)(4)

赶走了夏言,严嵩并没有解气,又在世宗面前挑拨道:“皇上,夏言离京时,说你不是君子,说话出而反尔,明明说了要奖励曾铣的,如今却将他杀了,还说你是个昏君。”

世宗听了这话差点被气死,马上下令将在归途中的夏言抓了回来,尽管夏言极力申诉,也没有平息世宗心中的怒火,最后下令斩杀了夏言,并弃尸于街市。

夏言死后,再也没有人和严嵩争做首辅之位了,从此严嵩独揽大权。

4.爱财如命,富可敌国

从古到今,权和钱就是一对孪生兄弟。

得了大权后的严嵩,更是贪婪到了极致,不管是想升官的,还是犯罪了想要免罪的,只要钱到位,升官、免罪都不是事。

曾有个甘肃总兵仇鸾犯下了死罪,后来通过家人向严世藩贿赂三千两黄金后,被无罪释放后又被提拔为将领。

还有一些官员因为犯了贪脏受贿之罪,已被贬为平民,后来以重金贿赂严嵩,并拜他为干爹,结果又重返朝廷,并步步高升。

一时间,朝堂上的人大部分都是严嵩的亲信。但也有正值不会溜须拍马之人。

抗倭名将俞大猷为人耿直,也不主动巴结严嵩,于是严嵩指使党羽诬陷他通敌和私吞军饷,最后俞大猷被捕入狱。

朝中不少官员怜惜俞大猷的才能,大家一起凑足了三千两银子贿赂严世藩,最后俞大猷勉强保住性命,但被发配边关。

老话说得好,夜路走多了,总会遇见鬼。

严嵩父子也担心自己的罪行败露,就偷偷将金银运到了江西老家,在运送的时候,严嵩自己都吓了一跳,原来自己有这么多钱。

据记载,当时金银就装了近千车,估计有几千万两黄金白银。

运载过程中,为了掩人耳目,全部加上了官府的封印。

有一次严世藩曾酒后失言:“皇上都不如我家富有,皇上也不如我快活。”

严嵩的贪脏受贿,结党营私,让许多的大臣纷纷忍不住向世宗弹劾他,但昏庸的世宗反而十分的袒护他,有时候还会把来告状之人拉去砍了或关进牢里面。

5. 贪到最后终成空

1561年,81岁的严嵩虽然大权在握,但已人老眼花,反应迟钝,写的青词经常词不达意,有时甚至不通顺,惹得世宗很不开心,渐渐失去世宗的宠信。

后来军国大事也不让严嵩过问了,而此时,世宗转头开始信任朝中另一个大臣徐阶。

而令严嵩彻底失去一切“权钱”的,是帮助世宗修道的道士蓝道行,他特别受世宗宠信。

有一天,世宗问蓝道行:“为什么现在天下如此不太平?"

蓝道行本身就与严嵩父子有过节,便借机说道:“贤才无法入朝效力,而严嵩父子利用手中职权,只要人家肯给钱就有官做,大量收受贿赂,搜刮民脂民膏,导致天怒人怨满天飞.....”

昏庸无能的世宗又问:“既然如此,为何上仙不诛杀了他们?”

蓝道行答道:“上仙得知皇上贤明,要把这个机会留给你去收拾他们。”

蓝道行说完这番话后,悄悄放出消息给朝中反对严嵩父子的大臣。于是大家联手罗列了严嵩父子几百条罪行。

其实世宗早就对严嵩父子的作为不满了,也借机下旨将严世藩抓入大牢。想到自己与严嵩也有多年交情,就让他退休,每年给他发些退休金。

严嵩是怎么当上的皇帝的(严嵩富可敌国皇帝都只能甘拜下风)(5)

后来严嵩又向世宗求情,严世藩保住了小命,被发配雷州边关,但却私自偷偷逃回老家,继续横行乡里,欺压百姓。

1565年,世宗得知严世藩的恶行,最终将他处死。严嵩家财被抄归国库,严嵩被贬为平民,连生活都没有保障,两年后在贫病交加中死去。

纵观严嵩的一生,虽然大器晚成,通过自己在职场上的“高情商”也算得上是平步青云了。

但人心不足蛇吞象,在过关斩将中,最终爬上了权力的顶峰,却把人性自私、贪婪的一面展露无遗。

严嵩虽然富可敌国,却德不配位,不能承载不法手段得来的财富。严嵩父子一面制造别人的悲剧,最后也葬送了自己的人生。

严嵩生前敛财千千万,死后所需亦不过一榻之地。其实钱财终是身外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做人应常怀一颗知足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