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七步诗”,那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甚至幼儿园上学的小朋友都能背几句: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按:此诗由《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所写,《世说新语》中原文是:“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诗曹丕哭了(世人都知七步诗)(1)

那么,问题来了。

明明比起七步成诗,还有难度更加高、更加卷的五步成诗、三步成诗,但是为什么偏偏就《七步诗》广为人知呢?要想明白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得知道——凭啥《七步诗》能出名?

《七步诗》为什么这么出名?

首先,《七步诗》故事自带人物大IP。

这可是曹操他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的故事,这父子三人,单拎出来任何一个,都是鼎鼎有名的顶流人物。

尤其是曹操,名扬海内外,就连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也热衷于用“曹操”当自己的中国名字;两儿子曹丕曹植虽然在名气上稍逊父亲一筹,但也不差,成语才高八斗的起源就是后人谢灵运用来形容曹植的——

“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

七步诗曹丕哭了(世人都知七步诗)(2)

其次,《七步诗》故事戳中了大众的“爽点”——下位者(弟弟曹植)逆势而起啪啪打脸上位者(当皇帝的哥哥曹丕),大快人心!

把七步诗的故事背景放在现代办公室,是这样的,身为兄长的领导曹丕看才华横溢的下属弟弟曹植不顺眼,刻意为难他,让他七步之内写一篇“命题作文”,必须要以“兄弟”为题,但文中不许出现“兄弟”二字。

结果没想到,下属不但做到了,还把任务完成得非常好!不但整出了十万➕爆文,还整成了教科书式的存在,入行学习必背,全部人都知道曹丕有个心胸狭隘、迫害弟弟的哥哥。

你说,这情节爽不爽?简直爽翻了!这不就跟《半泽直树》里“上班第一天,看上司当着全公司的面给你下跪”有异曲同工之妙么?

这年头,谁还不爱看点狗血打脸的爽文、爽剧了?

七步诗曹丕哭了(世人都知七步诗)(3)

再者,七步诗》故事点亮了广大人民群众内心深处的“八卦魂”——皇室秘辛、兄弟阋墙。

这话题度那是跟花了钱推送似的,用现代的话来说,爆个热搜那就是分分钟的事。

最后,“七步诗”的故事还富有教育意义、能升华。

故事的传播其实跟电影类似,爆米花商业大片固然能赚得一时的热度、赢得好票房,但如果没有足以支撑电影的内容、核心,这热度也只是昙花一现,无法成为长久不衰的经典。

而《七步诗》的故事,不但有与爆米花商业大片不相上下的热度、话题度,还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一句,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避免自相残杀、劝诫兄弟的普遍用语;就连世界首富、特斯拉CEO马斯克,也曾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七步诗》,意有所指。

以上种种因素叠加,构成了《七步诗》长久不衰的原因。

曹植这“七步”走的,比他的《洛神赋》里宓妃的凌波微步还婀娜曼妙。那真是“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

七步诗曹丕哭了(世人都知七步诗)(4)

至于五步诗、三步诗为什么没有七步诗广为人知,答案也很简单——在五步诗和三步诗面前,七步诗就是爸爸——可以说,没有七步诗,就没有五步诗、三步诗。

五步成诗、三步成诗的知名度为啥PK不赢七步成诗?

虽然作诗的步数是越卷越少,但是为啥五步诗、三步诗在知名度上,却始终PK不过鼻祖七步诗呢?

在分析原因之前,咱们首先了解了解,五步成诗和三步成诗背后的典故来源。

五步成诗,说的是唐代有一个天资聪颖、文思如泉涌的书生,名叫史青。

他跟唐明皇自荐——“子建七步,臣五步之内可塞明诏。”

曹植七步成诗算什么?我五步之内就可以作出一首诗!皇上您可以出题考考我。

口气这么狂妄,那确实得验一验!唐明皇遂召见史青,令其命题作诗。史青确实有狂妄的资本,一首《应诏得除夜》“应口而出”——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摧。风光人不觉,已入后园梅。”

用实力证明自己并没有夸大其词。

七步诗曹丕哭了(世人都知七步诗)(5)

这里暂且不评价、比较哪首诗更好,就单从史青的行为来评价。

说好听点,他是在赢取机会、展示自己;说得不好听点,他就是在“拉踩”“碰瓷”。

这要是放在当今娱乐圈,史青指不定会被曹植的粉丝“撕”碎了——#放过我家哥哥,请史青独立行走##拒绝越级碰瓷七步诗才是yyds##拒绝踩一捧一#......

“爽点”没踩中,反而在“雷区”上蹦跶起舞。

而且,五步成诗的故事,不管是从人物IP影响力还是从话题度来说,都比不上七步诗。

再加上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以谦虚为美德,就算你真的是一个天才,也最好不要夸自己是个天才,不然就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史青这种行为,就不太符合谦虚的传统美德,从教育意义上来说,又比七步诗弱上一截。

综上所述,五步诗在知名度上打不过“鼻祖”七步诗,那是理所应当的。

那么,三步诗又如何呢?

拿了三部成诗剧本的人物有两个,一个是柳公权,一个是寇准。

这两人的人物IP影响力,完全够得上“准一线”。虽然国民度比不上“三曹”,但也并非寂寂无名。一个是鼎鼎有名的大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颜筋柳骨”之名人人皆知,还是当朝太子的老师;另一个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还当上了宰相。

但为什么两人三步成诗的知名度依然比不上曹植一人的七步成诗呢?

先来说说柳公权三步成诗的背景故事。

大家都知道,古代么,“车、马、邮件都慢”,慢到什么程度呢?驻守边疆的将士常常没办法准时收到换季的衣服,酷暑穿棉袄、寒冬穿夏装这是常有的事。

但是唐文宗这个皇帝,很负责啊,在他的监督之下,春装按时送到了边疆。

此事一经宣传,臣民无不抚掌赞叹。底下的臣子也很识趣啊,一个劲儿向皇上称贺,唐文宗高兴上头了,就对柳公权说:爱卿呀,要不你作首诗让朕高兴高兴?

皇上开了尊口,其他臣子当然也跟着附和起哄。这也很正常,领导正高兴着呢,谁出来泼冷水跟领导对着干,那他不是傻子就是有病。柳公权这么聪明,他肯定不会主动去当扫兴的冤大头啊!

只见他往前走了三步,即兴赋诗一首:

去岁虽无战,今年未得归。皇恩何以报,春日得春衣。

这马屁拍得唐文宗那是通体舒泰、拍手叫绝,连连称赞柳公权“子建七步,尔乃三焉”。

人家曹植要七步才能成诗,柳公权只需要走三步,真是了不起!

七步诗曹丕哭了(世人都知七步诗)(6)

再来说说寇准三步成诗的背景故事。

故事发生在寇准七岁,那一天,他爸妈张罗着在家摆宴请朋友吃饭,来参加宴会的客人喝嗨了,跟寇准爹妈套近乎:听说你家儿子很擅长作诗,不如现场来一首助助兴吧!(“闻令郎善诗,请即席吟一首”)

这场景,四舍五入不就跟过年家族聚会,七大姑八大姨让你表演表演才艺一样么!

虽然你尴尬,但长辈的要求不好拒绝呀!那七岁的寇准也没好拒绝,让客人出题,他来作诗。

因为宴会地点离华山不远,客人便以“华山”为题,小寇准三步未出,绝句便脱口而出: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七岁的小小年纪,三步成诗就能作出如此佳句!在场客人纷纷赞不绝口——哎哟!你这小子前途不可估量啊!

大家发现了没?柳公权和寇准三步成诗的遭遇,它没有新鲜感啊!

这就跟我们被领导、被七大姑八大姨、被爹妈拉出来,“我跟你说我们孩儿可厉害了,他/她会好多才艺呢”一模一样,故事情节可看性基本为零。

但是,七步成诗的故事不一样啊,这是皇帝哥哥设计置弟弟于死地,没想到却被弟弟成功脱逃(甚至还反杀)的故事。

起因经过高潮结尾一应俱全,可看性、戏剧张力,都是顶级的。

而且,虽然都是被要求作诗,但是柳公权和寇准可没有被要求一定要在三步之内成诗,两人三步成诗多少有些炫技的成分在里面。

“我为自己代言!我就是这么有才华!”

这远超所求的高调多少有点叫人羡慕嫉妒恨了。

五步诗、三步诗,说透了,就是古代人拿曹丕、曹植的七步诗故事当作剧本杀玩儿。

而曹植就不一样了,他是被亲哥要求一定要七步成诗,不然就小命呜呼。所以在这个故事里,大众在欣赏曹植的才华之时,并不会产生羡慕嫉妒恨的情绪,反而还会产生同情感,对七步诗所写的内容更有共鸣。

七步诗曹丕哭了(世人都知七步诗)(7)

所以,虽然柳公权和寇准三步成诗的人物IP影响力达标,但是缺少大众“爽点”和话题度,教育意义也比不过七步诗的它们,自然也无法在知名度上赢过七步诗啦!曹丕泉下有知,也只能干瞪眼了。

综上所述,并非五步诗、三步诗不争气,实在是七步诗BUFF太多,打不赢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