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作品能算好的作品呢?路遥大学毕业后从事编辑工作,常在老作家们身边,常常能得到他们的指导。路遥回忆到,作家杜鹏程当时正在把他的中篇小说《在和平的日子里》扩写成长篇,处于艰苦的创作阶段,有时候写了又撕,撕了再写。老一辈的作家,对待写作的态度让路遥深受感动。没有这种“自我折磨”的狠劲,是不可能出好作品的。路遥的写作道路就践行了这种精神,留下了《平凡的世界》,成为了读者的精神粮食,让迷茫的年轻人不再迷茫,让奋斗的年轻人更加坚定奋斗的脚步。

平凡的世界给人的感悟(平凡的世界很治愈的3句话)(1)

《平凡的世界》中的三句话很治愈,走进名著,感受名著的带来的魅力

1 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不论什么人,最终还是要崇尚那些能用双手创造生活的劳动者。如何对待劳动,这是人生最基本的课题

这句话是小说中孙少平靠自己的勤劳劳动挣得工资和尊严,对比那些懒惰不愿下井的人,给他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劳动课。孙少平的全额工资是用双手换来的,孙少平一天不拉,勤勤恳恳地下矿干活,领到了全额工资,同宿舍其他几个人却由于下井少,拿到的钱都不够吃饭,便纷纷把手表、箱子、衣服贱卖给他。少平来者不拒,将这些渴望已久的好东西统统买下。

路遥通过孙少平的劳动这样描述道: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不论什么人,最终还是要崇尚那些能用双手创造生活的劳动者。对于这些人来说,少平给他们上了生平极为重要的一课——如何对待劳动,这是人生最基本的课题。是的,少平用劳动“掠夺”了这些人的财富。成了征服者。虽然这是和平而正当的征服,但这是一种比战争还要严酷的征服;被征服者丧失的不仅是财产,而且还有精神的被占领。要想求得解放,唯一的出路就在于舍身投入劳动。

平凡的世界给人的感悟(平凡的世界很治愈的3句话)(2)

劳动者的勤劳,还有比这更有说服力的吗?工友们不该像孙少平看齐吗?迷茫的年轻人不应该追星孙少平吗?即便孙少平是小说中的人物.......

2 只有永不遏制的奋斗,才能使青春之花即便凋谢,也是壮丽的凋谢。

孙少平在小说中是“走出去”的代表,他上过高中,期间结识他生命中的重要一部分—田晓霞。,田晓霞无疑是孙少平的精神导师,条件优越的田晓霞,对待农家出来的孙少平不一般,给他讲很多外面的故事,黄原,西安,北京,世界。借阅父亲的书给他读,晓霞是少平的一把金钥匙,打开了孙少平对世界渴求的欲望。

孙少平和田晓霞对话声音洋溢着浪漫奋斗的序曲,晓霞想看看10年后的少平是什么样子,对少平说“我是个平凡的人,但一个平凡的人,也可以过的不平凡”

结局晓霞是悲壮的,她是不平凡的,她的离去更凸显她说过的话,做过的事,“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个世界上活了。”晓霞鼓舞了少平,给少平地说的话不仅有分量,还在不断鼓舞着少平:

“去奋斗吧,挥洒自己的青春,我们最不缺的是时间,最宝贵的也是时间。只有永不遏止的奋斗,才能使青春之花即便凋谢,也是壮丽的凋谢。”晓霞的日记中,她的掏碳男人,她的爱人,会延续她的价值,继续奋斗,即便凋谢,也是壮丽的凋谢。

平凡的世界给人的感悟(平凡的世界很治愈的3句话)(3)

3 只有一个人对世界了解得更广大,对人生看得更深刻,那么,他才有可能对自己所处的艰难和困苦有更高意义的理解;甚至也会心平气静地对待欢乐和幸福。

孙少平告别了双水村,来到黄原做起了揽工汉子,进行他的苦难哲学。喜欢读书的孙少平,就这样边打工边读书。书籍也成了他的精神营养品。书籍照亮了孙少平的梦想之路,从第一次接触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惊喜和痴迷,到进城打工后在没有灯的楼道里埋头苦读,“孙少平正背对着他们,趴在麦秸轩上的一堆破烂被褥里,在一粒豆大的烛光下聚精会神地看书。那件肮脏的红线衣一直卷到肩头,暴露出了令人触目惊心的脊背——青紫黑癜,伤痕累累!”

平凡的世界给人的感悟(平凡的世界很治愈的3句话)(4)

正是这份苦读打工生涯,为农村子弟打开了一扇窗户,同时潜移默化改变了他的命运,“书把少平从沉重生活中拉出来,使他的精神不致被劳动压得麻木不仁。通过不断地读书,少平认识到,只有一个人对世界了解得更广大,对人生看得更深刻,那么,他才有可能对自己所处的艰难和困苦有更高意义的理解;甚至也会心平气静地对待欢乐和幸福。”

在离开黄原前,孙少平如此回顾自己所经历的这段无比艰辛的揽工生涯:

别了,我的忧伤和辛酸之地,我的幸运与幸福之地,我的神圣的耶路撒冷啊!你用严酷的爱的火焰,用无情而有力的锤砧,烧炼和锻打了我的体魄和灵魂,给了我生活的力量和包容苦难而不屈服于命运的心脏!

这就是绽放青春之花,壮烈之花的孙少平,一个向上的年轻人。

平凡的世界给人的感悟(平凡的世界很治愈的3句话)(5)

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还有很多很多句子,用这个治愈的句子来结尾:人处在一种默默奋斗的状态,精神就会从琐碎生活中得到升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