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唐人七律的压卷之作的是谁(唐诗的压卷之作)(1)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诗,是唐诗中第一等的名篇。此诗为当时的梨园乐工广为传唱,纳入乐府三叠而成为“阳关曲”,被后人誉为唐诗的“压卷之作”(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黄生《增订唐诗摘抄》卷四、王士桢《带经堂诗话》卷四等)。据王兆鹏《唐诗排行榜》排名,此诗屈居第二,第一为崔颢的《黄鹤楼》。而王兆鹏在其著的前言中则说:“七律,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五律,以杜甫《登岳阳楼》为第一;七绝,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为第一;五绝,以王之涣《登鹳雀楼》为第一。”(《唐诗排名榜》,中华书局2011,16页)

《送元二使安西》乍看很平常,描写的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离别,以依依垂柳做背景极为常见,临别劝酒的场景也很生活化,而且,还“失粘”破律。然古人不仅有很多的赞语,也有许多的辩词。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曾举此诗为例说:“作诗不可以意徇辞,而须以辞达意。辞能达意,可歌可咏,则可以传。”言下之意是,《送元二使安西》在形式是有不足的,但是,不妨碍其流传。黄生《增订唐诗摘抄》则直接指出其“失粘”的缺陷,说:“先点别景,后写别情,唐人绝句多如此,毕竟以此首为第一。惟其气度从容,风味隽永,诸作无出其右故也。失粘,须将一二倒过,然毕竟移动不得,由作者一时天机凑拍,宁可失粘,而语势不可倒转,此古人神境,未易倒也。”因为非常赞赏,这种“失粘”不仅可以“圆说”,做合理性的辩护,甚或得出“宁可失粘”的结论。此前宋人魏庆之索性把这种“失粘”而绝佳的诗命名为“折腰体”,“谓中失粘而意不断。”(《诗人玉屑》卷二)古人重“意”的审美标准,不只是一种宽容,更是一种机智,一种高明的价值判断。我们也这样看。

边塞

1.出塞作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此诗是王维不多的几篇直接描写战事的边塞诗之一。

暮云低垂,沙漠空旷,枯草无边,猎火腾起,盘马弯弓,朝驰夜渡,整个画面生动,人物传神,渲染了边关剑拔弩张的两军对垒之势。

“前四句目验天骄之盛,后四句侈陈中国之武,写得兴高采烈,如火如锦,乃称题。收赐有功得体。浑颢流转,一气喷薄,而自然有首尾起结章法,其气若江海之浮天。”

2.燕支行

汉家天将才且雄,来时谒帝明光宫。

万乘亲推双阙下,千官出饯五陵东。

誓辞甲第金门里,身作长城玉塞中。

卫霍才堪一骑将,朝廷不数贰师功。

赵魏燕韩多劲卒,关西侠少何咆勃。

报雠只是闻尝胆,饮酒不曾妨刮骨。

画戟雕戈百日寒,连旗大旆黄尘没。

叠鼓遥翻瀚海波,鸣笳乱动天山月。

麒麒锦带佩吴钩,飒沓青骊跃紫骝。

拔剑已断天骄臂,归鞍共饮月支头。

汉兵大呼一当百,虏骑相看哭且愁。

教战虽令赴汤火,终知上将先伐谋。

唐人具有汉家情节,或者说,喜欢借汉说唐,这在王维诗中也不少见。

《燕支行》乃赋的写法,尽情铺叙,极度挥洒,辞藻富丽,形式庞大,气势磅礴,在结构篇幅上,震荡其势而回旋其姿,将盛唐的尚武精神渲染到极致。

结尾出人意料,妙不可言……原来诗中之耀武扬威,意不在穷兵黩武,而是劝谏当朝不要单纯依仗武力,而以“伐谋”为先。

王维此诗意在止武,立意高人一筹矣。

被誉为唐人七律的压卷之作的是谁(唐诗的压卷之作)(2)

世外

3.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4.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5.桃源行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此诗取材于陶渊明的散文《桃花源记》。这是唐诗中最早以桃源为题咏的,此后,韩愈、刘禹锡、武元衡、王安石等都写过此类题材的诗。

王维的《桃源行》可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比照读,其层次、顺序、情节乃至有些细节都与陶文同。诗以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蓝本,即取其大意,变文为诗,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

被誉为唐人七律的压卷之作的是谁(唐诗的压卷之作)(3)

时论

6.息夫人

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止二十字,却味外有味,诗之最高者”

此本事讽刺宁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兄长)霸道,家有美姬无数,尚夺人之妻。

寄友

7.登河北城楼作

井邑傅岩上,客亭云雾间。高城眺落日,极浦映苍山。

岸火孤舟宿,渔家夕鸟还。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

此诗画意极强,美感十足,充分表现出诗人高超的绘画天才。其构图错落有致,章法虚实相生,用色冷暖相谐,洵可当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美誉矣。

8.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向国惟看日,归帆但信风。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诗中射雕手”

王维此诗神境俱到,层转不穷个,以别开生面的景物描写,避实就虚,传达出真挚而深邃的离情别意。

9.送刘司直赴安西

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王维以诗寄语刘司直。刘司直这样一个唐代的普通官员,其派赴安西也是一件微不足道的普通事件,可是,王维则一定要他做出一桩惊天动地的大事来,而让唐人出一口恶气,而使异邦再也不敢蔑视大唐。

被誉为唐人七律的压卷之作的是谁(唐诗的压卷之作)(4)

思绪

10.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此诗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以红豆起兴。

最妙者,在于其起兴的红豆到最后与诗人之所托,以及诗中之所言之人事,完全融为一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