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传“中科院因近千万的续订费用不堪重负,停用中国知网数据库”。消息称,知网提出近千万续订费用和“苛刻”的续订条件,导致谈判无法达成一致。消息一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中国知网也给出了回应。目前,相关事件仍在继续发酵。
中科院一封邮件,“天下苦知网”之声又起
法治网研究院注意到,据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反馈信息称,自2008年以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承担全额订购费用,在全院范围内开通使用CNKI科技类期刊和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多年来,CNKI数据库凭借其在中文期刊数据库市场上极具影响力的市场地位,对续订价格始终维持着较高涨幅。2021年,中科院集团CNKI数据库订购总费用达到千万级别,该数据库高昂的订购费用已成为中科院集团资源引进中的“巨无霸”。
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表示,2022年,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与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就费用、订购模式展开积极讨论,但在多轮艰苦谈判后,CNKI数据库依然坚持接近千万的续订费用,其给出的集团组团方案在成员数量、单家价格方面条件相当苛刻。
多家媒体都证实了上述消息,于是掀起了又一轮“天下苦知网久矣”报道热潮。
汹涌的舆情之下,中国知网自然无法“装睡”。4月19日,中国知网发布说明称:2022年,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对包括知网数据库在内的国内外部分数据库的采购模式进行了调整,由统一集中采购模式转变为有需求院所组团联合采购模式。经过友好协商,调整知网数据库订购模式的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由各院所选择订购内容,计划在近期完成组团工作、签署协议并启动2022年度服务。
事实上,近年来,武汉理工大学、北京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集美大学、金陵科技学院等多家高校都曾公开表示过难以承受中国知网的大幅涨价,也都曾引发过社会关注。但由于中国知网在国内文献检索领域占据很高的市场份额,对其提出的涨价要求,大部分高校与中国知网最终还是能达成某种妥协。
不过,在对中国知网一片批评声中,高文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正志则认为,作为数据库的权利人,知网有权在法定范围内自行确定价格,而作为使用者中国科学院也有权选择自己认为性价比合适的商品或服务。“如果合规经营,这件事更像是超市货架上的物品标价高,客户看看后转身离开。商业选择中常见的买卖合同,一方要价,另一方不接受。”
累积的“槽点”以及“一方有难、八方点赞”的尴尬
中国知网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始建于1999年6月,一路发展成为我国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专业互联网与电子出版机构。据企查查APP显示,中国知网主要负责知识资源的组织与采集、资源产品策划与设计、内容编辑与产品出版,拥有CNKI数据库的总体和内容编辑版权。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中国知网的经营模式频繁遭受质疑,多次陷入著作权纠纷、传播权纠纷、涨价纠纷、垄断质疑等。
事实上,近年来,多位学者都曾起诉中国知网著作权侵权,并且最终还赢得了诉讼。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冯晓青分析,近些年来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报刊社通常通过网络注册投稿的形式,要求作者将包括中国知网一类的信息网络平台通过信息网络传播其作品的权利,一次性授予给报刊社。中国知网对这些作品上载并进行信息网络传播的行为,是否构成侵害作者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则存在一定的争议。目前中国知网与报刊社、作者之间的合作模式应当说存在一定的问题。问题的根源在于中国知网与报刊社进行合作时,享有著作权法明确规定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作者反而成为实际上的“局外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晓春还表示,目前,针对中国知网的一些案例,法院判决的主要依据是著作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然而,一些法律专业人士也在关注中国知网是否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之嫌,这就会涉及是否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问题。
此前,针对外界提出的中国知网涉嫌垄断质疑,今年3月9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反垄断一司就曾回应:“市场监管总局正在核实研究。”
如今,摆在人们面前的问题是:一边是中国知网对高校收费不断涨价;另一边则是对从高校收集的硕士、博士论文所付稿酬又较低,学位论文查重服务价格还在不断涨价……如何捋顺这个价格链条确实是个问题。
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黄武双教授分析,中国知网从高校收集硕士或者博士论文的时候,只与高校签署了论文使用的授权许可协议,没有直接与论文作者签署授权许可协议。而各高校都要求论文作者授权给高校使用论文并进行转授权。这样表面上来看,授权链条是通的,但实际情况要看论文作者给高校的授权是否包括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了。当然,一般都包括了信息网络传播权在内,高校向论文作者要的授权书是经过知网审查过的。但是很少有论文作者收到过许可使用费,也就是没收到过钱。根据之前的数据,即便有些论文作者收到过钱,也少得可怜,博士论文著作权人一次性获得价值400元人民币的“CNKI网络数据库通用检索阅读卡”和100元人民币的现金稿酬;硕士论文著作权人一次性获得价值300元人民币的“CNKI网络数据库通用检索阅读卡”和60元人民币现金稿酬。其稿酬与知网从论文中赚取的比例严重失衡。
正是由于中国知网近些年发展中累积的若干“槽点”,一旦连续遭遇诉讼或者纠纷事件,就能引起部分舆论场的“共鸣”,引来网友纷纷吐槽,甚至大有“一方有难、八方点赞”之势。
如何化解舆论场的“怨气”
还需深入改进商业模式
对于中国知网而言,造成如今这种吊诡的舆论场氛围,是到了该痛定思痛、去努力化解“怨气”的时候了。而如何改进商业模式、确立健康的发展路径,正成为中国知网必须直面的问题。
对此,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李明德就认为,不能说中国知网二十年都是这么干的,就是没问题的,要放到法治更加健全的当下去审视问题。中国知网的商业模式是需要反思的,否则,就很有可能疲于应付一轮又一轮的诉讼和纠纷。
冯晓青说,未来中国知网应该深入探讨和改进其商业合作模式。这种商业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是应当在作者、报刊社以及知网三者之间构建利益平衡机制。“我的建议就是,报刊社和作者的投稿协议中,不应当简单粗暴地排除作者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和相应的获得报酬权,而应当约定作品发表以后在知网平台的利用,根据作品使用的情况分享一定的收益。”
对外经贸大学数字经济与法律创新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欣表示,就未来的商业模式而言,首先,建议中国知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修改版权说明并提升注意义务,以合法合规且有效率的方式获取作者的信息网络传播权,降低运营过程中的版权风险。其次,作为头部数据库平台,中国知网应当在合规框架下积极探索其产业链条上作者、期刊等多方主体的共赢合作模式,促进内容产业的健康发展。
法治网研究院注意到,中国知网董事长王明亮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知网最初成立的目的,是为了给全国的科技人员提供全面系统的及时的情报服务。”
着眼未来,中国知网是否还能拾起这个初心上路,需要打个问号。
选题策划/法治网研究院
文/沈若水
声明/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监制/余瀛波
编辑/郑淳心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法治网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