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古代封建王朝是正儿八经的父系社会,男性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女性只能作为辅助,上到皇帝,下到文臣武将,除极少特例外,均为男性。女性要想在这种环境下成就一番事业,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和代价是难以想象的。从秦始皇到宣统,四百多位皇帝中,只有武则天一个女性皇帝。从诸子百家到诗词文章,能青史留名的女性文人仅蔡文姬、班婕妤、谢道韫和李清照等寥寥数人。

对于这些巾帼不让须眉的古代女性,我们很难不佩服她们的坚韧与勇气。活跃于南梁、南陈和隋朝的岭南冼夫人正是其中的翘楚,带兵打仗这个事情本就是个体力活,女性没有什么优势,可冼夫人即使是和武庙中的那些男将相比,也是毫不逊色,正所谓“但闻巾帼犹能此,却让须眉何以堪”。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近那段动人心魄的历史,领略冼夫人的传奇风采。

历史有记载的四大女将(历仕三朝而不倒)(1)

冼夫人画像

一、高凉娶妇得妇力

1、冯冼联姻

冼夫人名为冼英,出身于高凉(位于粤西地区)俚人首领家族,史载冼家世代为俚人首领,其家族有部属十万余家,实力强大。当时岭南地区的开发程度较低,各族百姓杂居于此,因文化习俗的不同和生存资源的多寡等等原因,各族群之间常常会发生冲突,朝廷对此也是鞭长莫及,唯羁縻而已。公元436年,北燕被北魏所灭,末代皇帝冯弘命其四子冯业率领部分族人走海路投奔南朝。

冯业到了南朝后,被宋文帝刘义隆封为怀化侯,出任新宁(今广东新会和台山等地)太守。当时新宁尚属烟瘴之地,文化不兴,经济不振,冯业在此地积极推行“王化”,因其行事低调,素为朝廷所重。纵使南朝政权更迭不断,冯氏自是归然不动。公元528年,南梁武帝萧衍派军平定粤西诸俚峒,在其地分设罗州(今广东化州)和高州(今广东阳江),同时将冯业之孙冯融调任罗州刺史。

历史有记载的四大女将(历仕三朝而不倒)(2)

北燕政权

冯融到任之后,发现自己是空有虚职,而无实权,那些部落首领压根就不听他的,想来想去,他决定通过联姻来确立自己的权威,因冼家在俚人各部落中享有崇高威望,他首先就把目光锁定在了冼氏之女—冼英身上,主动派人到冼家为其子冯宝求亲。虽说当时汉、俚通婚并不罕见,可像冯氏这种家世,能够主动和俚人联姻,着实难得,故而有些人不怎么看好这桩婚姻。

好在冼英自幼饱经族群之争,深知好战斗狠不是部落的长远发展之道,只有让各族群和谐相处,大家才能安居乐业,共同发展,且冯融作为罗州主官,亲自派人为子求婚,也算是给足了冼氏面子,如果冼氏“不识抬举”,不说后面会不会被穿“小鞋”,日子肯定是没有之前那么好过。冼英在想明白了这些道理后,接受了冯氏递送的“橄榄枝”,干脆利落地与冯宝缔结了姻缘,此后被各族百姓敬称为冼夫人

历史有记载的四大女将(历仕三朝而不倒)(3)

冯宝和冼夫人

2、请置崖州

冯冼联姻不仅形成了一种“跟风效应”,使得汉俚通婚愈发频繁,还发挥了“带头作用”,较大程度上提升了地方官府对俚人部落管理的有效性。时任高凉太守的冯宝为了进一步提升治下百姓的“王化”程度,亲自设坛讲学,大力推广儒家文化。俚人们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逐渐开始摒弃以前那些比较落后的旧俗,比如巫术等,由点及面,岭南地区因此而蓬勃发展,吸引不少北方流民举族南下。

不久后,冯冼集团的声望远播至海南岛,有一千多长期生活在海南岛上的俚人峒主动归顺。彼时的海南岛已经很久没有感受到中原王朝的文明之风,自打西汉元帝鉴于海南岛民桀骜不驯,纷争不止,秉着“弃之不足惜,不击不损威”的思想在海南岛撤郡设县后,中原王朝对海南岛的管理遂变成一种“遥领”的形式,说难听点,就是放弃了对海南岛的治权,直接导致岛上乱象丛生。

历史有记载的四大女将(历仕三朝而不倒)(4)

海南自西汉元帝撤郡设县后,逐渐成为“化外之地”

冼夫人对此常常忧心不已,她经过再三考虑,决定通过丈夫冯宝的帮助来促使朝廷在海南岛设州治。她对冯宝说道,“让海岛重回中原,王土因此完整,百姓亦可安乐,此正当其时,还望夫君助我!”冯宝原本有些担心此举会让朝廷觉得自己“妄议朝政”,可架不住自家夫人的决心,于是让冼夫人口述,他来执笔,写了一道关于“请置崖州”的奏疏。

要说冼夫人和冯宝也确实是天作之合,女有担当,男有才华,不然以冼夫人的文才,恐怕也写不出这道让朝堂诸公读之有醍醐灌顶之效的奏疏,比如“唯愿岭南荒梗能袭华风,椎跣变为冠裳”,“止数百年之颓废,复大垓之光被”。奏疏写得好,事情也顺利,朝廷很快就批准了冼夫人的奏请,正式在海南岛设立崖州,同时任命冼夫人为宣义绥安护征将军,负责率军克定崖州。自此,海南岛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飘荡”。

历史有记载的四大女将(历仕三朝而不倒)(5)

崖州初设

二、守土传三代

1、遣子为质

就在冯冼集团在大力发展岭南之时,南梁乱了,被梁武帝这个老糊涂引进的宇宙大将军侯景反噬南梁政权,梁武帝活生生被饿死在台城。值此危难之际,各地方势力纷纷起兵勤王,其中包括时任始兴(今广东韶关)太守的陈霸先。话说林子大了,啥玩意儿都有,时任高州刺史的李迁仕不思报国,反生自立之意,他为了提高自己的胜算,借勤王之名,邀冯宝过府议事。

冯宝一时间也拿不准李迁仕的真实意图,亏得冼夫人及时指出李迁仕想要自立的野心,在她看来,李迁仕作为官场老油条,不可能不清楚勤王的及时性和必要性,现在这般行事,摆明了是不想勤王,另外,李迁仕如果要自立,肯定担心冯冼集团拉他后腿,如果冯宝去了,必然会骑虎难下,支持和不支持都是麻烦。冯宝一向对自己夫人是敬爱有加,被她这么一提醒,也就按兵不动,静观其变了。

历史有记载的四大女将(历仕三朝而不倒)(6)

侯景之乱

事情的发展确实如冼夫人所料,李迁仕竟然派人袭击了陈霸先的勤王之师。消息传来,冼夫人当即和冯宝制定讨伐李迁仕的出兵计划,以有心算无心,先是打着给李迁仕送礼的旗号忽悠高州守军,接着“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迅速占领高州,随后与陈霸先一起消灭了李迁仕的残余势力。冼夫人素有知人之明,她在和陈霸先的共同作战期间,深感陈霸先绝非池中之物,他日必有一番大作为。

公元557年,陈霸先果然篡梁建陈,翌年,冯宝病逝,朝廷准备按例派大臣接任高凉太守之职,然当地各族百姓不认可,他们联名请求朝廷让冼夫人代夫主政高凉。陈霸先鉴于岭南地方势力的威胁较大,未予应允,并且还征召冯冼集团子弟入京为官,以削弱其在岭南的影响力。当时有人建议冼夫人和南陈翻脸,可她认为岭南的安定局面来之不易,遂让年仅9岁的儿子冯仆(三代单传)率领岭南百酋入京,以表对南陈的臣服之心。

历史有记载的四大女将(历仕三朝而不倒)(7)

陈霸先画像

2、率土归隋

冼夫人的大义之举不仅让南陈打消了对冯冼集团的疑心,也明白了冼夫人对于稳定岭南的重要性,不久后,朝廷下令让冼夫人统管高州和崖州的军政事务,并任命冯仆为阳春(今广东阳春)太守,冯冼集团因而与南陈正式缔结了互信关系。然而南陈自陈霸先去世后,境况是一日不如一日,待到陈宣帝陈顼继位后,岭南再起战端,时任广州刺史的欧阳纥公然反叛。而且欧阳纥像李迁仕学习,骗冯仆入广州。

冯仆一到广州,就发现自己被骗,迅即派人给冼夫人送信。看着儿子的求救信,冼夫人是左右为难,如果她率领冯冼集团支持欧阳纥,虽说可以救出儿子,可却失了“忠义”,也会让岭南百姓遭受无妄之灾,可如果她不屈服欧阳纥,自己儿子的性命恐怕难保。这种思想斗争对于一位老母亲来说,确实很残酷。最终,冼夫人选择了“忠义”,她给儿子回信道,“不能惜汝负国”。

历史有记载的四大女将(历仕三朝而不倒)(8)

石龙郡和高凉郡所在位置

待南陈平叛大军进入岭南后,冼夫人果断配合,与之联合攻打欧阳纥,心里不管如何担心儿子的安危,都始终以“忠义”为先,所幸欧阳纥之乱很快就被平定了,冯仆也安全地回到了她身边。南陈为表冼夫人之功勋,加封其为石龙郡太夫人,享刺史待遇,此后,岭南各族百姓改称她为冼太夫人。时间到了公元589年,隋文帝派晋王杨广率领各路隋军,一举攻灭南陈。随后,隋军趁胜攻略岭南,旨在一统天下。

让隋朝没有想到的是,岭南相当难打,各族军队异常团结。没办法,隋文帝当即派大臣到高州访见冼太夫人,以期她能够从大局出发,接受隋朝的统治。冼夫人经过三思之后,先是为南陈历代皇帝哭祭三天,然后率土归隋。不久后,岭南王仲宣反隋,冼太夫人速派自己的孙子冯盎(高力士的曾祖父)前往平乱,使岭南重归安宁。隋文帝感念冼太夫人之功,故追封其夫冯宝为谯国公,并封其为谯国夫人

历史有记载的四大女将(历仕三朝而不倒)(9)

冯盎后率土归唐,被封为耿国公

结语

隋仁寿二年,冼太夫人寿终正寝,结束了她传奇的一生,岭南百姓纷纷自发为她建庙,以表达对她的感激和敬仰之情,使她享千秋香火,受民间尊奉为“岭南圣母”、“清福夫人”和“天南圣母”等等。历代为她修建的冼太庙数不胜数,仅高州境内就有200多座。

冼太夫人生前曾向族人讲过她每逢关建时刻,都紧跟南梁、南陈和隋三朝的真实原因,一共就10个字,“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所谓“好心”,即为民之心,也正是因为她始终以百姓福祉为先,方才成为不朽的传奇。

参考文献:

《隋书》

《南梁史》

《资治通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