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末年,各地的农民起义军如雨后竹笋般涌现。其中实力最强的是李密率领的瓦岗军、窦建德率领的河北军以及杜伏威的江淮起义军。

瓦岗军虽然实力雄厚,但内讧后接连被宇文化及重创、王世充偷袭导致实力急剧下降。窦建德虽打败了宇文化及,但自身实力也不被急剧消耗。只有江淮的杜伏威军,在当时表示的还算稳重。接连打败了前来征讨的隋军。

杜伏威造反反映了什么(还是站在他人屋檐下)(1)

隋末群雄割据图

杜伏威原是山东人,自幼家贫。与同事贫苦出身的辅公祏关系很好。辅公祏从小就身体瘦弱,经常被欺负。杜伏威爱打抱不平,一来一往的两人关系就非常密切。辅公祏为了报答杜伏威,经常把她姑姑家的羊送给杜伏威吃。这关系在当时饭都吃不饱的年代,很让人感动。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这种关系是牢固的。他们这种打土豪的做法,很快就东窗事发了。成为了逃犯的二人,被迫落草为寇,那一年他们16岁。

杜伏威与辅公祏

杜伏威来到淮南后,通过兼并的方式合并了苗海潮和赵破阵的起义军,军力逐渐强盛。他还在义军中招募敢死勇士五千人,在他们中在挑选出最勇猛的三十多人作为统兵将领,并且把他们当做干儿子。物资,装配都选最好的提供给这些人。一旦战事焦灼就派这些人上去,当做特种兵使用。贫苦出身的杜伏威能想到这些,确实不易。战事结束后,他还会检查这些人的后背,有伤的就证明在打仗的时候逃跑过,就当成逃兵杀掉。所以杜军还是有很强的战斗力的。

作为流寇的杜伏威在江淮地区立足后,渐渐吸收小股反隋力量,而且杜军军纪严明收到广大百姓的拥护。当瓦岗军围困洛阳的时候,杜伏威军则统一了江淮,威胁江都。618年,宇文化及将隋炀帝杀死,宣布反隋。这一年,杜伏威接受了隋朝皇帝杨侗的册封,他被封为楚王。一同受封的还有李密,窦建德。为什么隋炀帝一死,起义军就暂且接受了册封呢。现在来看,可能当时的起义源头隋炀帝已死,隋军的军力依然很强,没人愿意此时站出来吸收宇文化及带来的怒火。就这样,阿杜的第一个王爵被册封了。

王世充夺权后,打败了李密。李密无奈投降李渊。此时的李渊已经消灭了关中势力,完成了关中的统一。李唐此时册封杜伏威为淮南招降使,一听就知道是个虚职。而且那时的李唐势力并不算强大,而且四处都是强敌。在这种形势下,阿杜接受了李唐的任命,成为李渊团队中的一员。

杜伏威造反反映了什么(还是站在他人屋檐下)(2)

本文主角杜伏威

李世民击败徐圆朗后,杜伏威自愿去李唐京都长安做人质。安逸的生活使他忘记了起义的目的,或者他起义的目的就是活着而不是逐鹿天下。反正他去了之后,就再也没有看到过江淮的日出日落。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好友辅公祏在他到长安后起兵造反了。并且说是杜的命令。江淮将领见证了辅公祏与杜伏威的交情,就信以为真。于是江淮军宣布独立,辅公祏称帝。李唐在这个时候已基本完成了统一,精兵猛将无数,而且李渊还召回对付突厥的大唐军神李世民,怎么看辅公祏也不可能长久。但是他的做法害苦了在长安准备享受下半生的杜伏威,624年杜伏威暴毙,估计是李渊下的药。李世民在平掉辅公祏的叛乱后。为杜伏威正名。为了安抚杜的余部,李世民在平掉杜伏威后为其昭雪。但楚王兼太子太保的杜伏威已经不在了。,杜伏威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不应该将命运交到别人手上。走的太远时,记得为什么出发。

图片均来自网络:侵权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