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份,就有消息透露出,苹果要在未来12-18个月,发布一款采用自家处理器的MacBook,而这款处理器正式基于ARM架构。
一、ARM架构是什么?
正式说ARM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芯片行业的产业链。完整的芯片产业链大致有这么几步: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具备整个产业链能力的厂家并不多,英特尔是其中之一。大部分厂家只负责其中的某一个板块。比如,华为的海思麒麟、高通的骁龙、苹果的A系列,都只是设计了芯片,而生产制造则要交给台积电、中芯国际等企业。
甚至,高通骁龙、华为海思的设计也不是百分百,而是在ARM架构的基础之上。ARM这家公司的知名度远不如英特尔、AMD,但究竟有何实力让巨头高通都要买它的架构?
ARM这家公司的历史背景大致介绍一下。
1978年,一家叫CPU的公司在剑桥诞生了,这个CPU和我们平时说的那个CPU可不一样,它的全称是Cambridge Processor Unit,字面意思是剑桥处理器单元。正常发展下,这也就是一家普通的公司,但转机发生在1981年。
这一年,英国BBC打算播放一套提高全民电脑素养的节目,希望Acorn(CPU公司在1979年改名)能生产一款与之配套的电脑。一旦项目做成,电脑将进入英国的每间教室,诱惑极大。
但当时的Acorn并不具备这款产品的硬件设计实力,于是找到当时如日中天的英特尔,希望获取处理器研发方面的支持。然而,英特尔冷冰冰地拒绝了它。
备受打击的Acorn决定自己造芯片,这一造几乎改变了芯片行业的格局,也成了英特尔的噩梦。
1990年,为了和苹果合作,专门成立了一家公司,叫ARM。只是后乔布斯时代的苹果,为了all in iPod,陆续将这部分股份卖了。后来,iPod和iPhone的大卖,使得ARM架构风靡全球。
如果将一大堆行李随意放在一个房间里,会显得十分混乱,甚至还会出现放不下的情况。但如果整齐摆放,再弄几个柜子、几张桌子,不单行李能放得好,整个房间还会显得很宽敞。
而CPU作为电脑的核心部位,上面数十亿个晶体管的位置安放也是一个大问题,可谓真正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如何处理好这些晶体管之间的分工协作,是一个很大的难题。PC时代,主流架构是X86,后来到了移动时代,手机端、平板端采用的则是ARM架构。
X86与ARM的最大差别在于:前者采用了复杂指令集、后者则是精简指令集。听着有点绕人,用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下。假如现在需要吃菜,用复杂指令集就是下达吃菜命令即可,而简单指令集,则是,拿起筷子——夹菜——拿到嘴边——吃。这也导致了X86高功耗高性能,ARM低功耗低性能,而移动端对性能的要求远不如电脑,而对能耗要求非常高,所以ARM才能脱颖而出。
二、为什么高通都离不开ARM架构?
高通,是一家靠收专利费,法务人员比工程师都要多的企业,为什么也绕不开ARM架构?
这个问题和为什么没有国产操作系统能替代Windows一样,主要难点不在于技术,而是生态。ARM已经制定了手机架构的标准,与之配套的上下游产业也是按照这套标准来的。就算英特尔搞了一个新的手机架构,它也没有能力说服上下游陪它一起玩。换个简单点的例子,我们国内做个电脑操作系统不难,但你能说服微信、支付宝、office等软件都特意针对你重做软件吗?用户愿意重新学习一些软件的使用方法吗?
三、如果ARM限制,所有芯片都停产吗?
首先,即使ARM限制,芯片也不会停产,因为许多厂商已经拿到了其最新版本的永久授权,只是无法使用下个版本。
其次,有许多厂商有设计架构的技术实力,虽然一开始不那么完美,但一旦被禁用,备胎计划势必启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