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很多关于藏宝的传说,不少人不以为然。然而,近期张献忠江口沉银的传说已被证实为真,一些打捞沉银的犯罪分子被捕,这再一次引发人们对于历史上这些藏宝传说的关注。

鳗鱼头核电站之旅(核电周边之上川岛宝藏传说)(1)

在广东,关于张保仔巨量宝藏的传说,流传甚广,有板有眼,让人感觉绝非空穴来风。但是,张保仔究竟藏宝何处,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

鳗鱼头核电站之旅(核电周边之上川岛宝藏传说)(2)

张保仔其人其事

张保仔大名张保,出生于清朝乾隆年间的1786年,广府人昵称其“张保仔”。其出生地,有说是新安,有说是新会。

当年,渔家少年张保仔的父亲因为拒绝清兵水师的勒索,渔船被毁。他被海盗郑一拐带。凭着聪明伶俐,张保仔尽得真传,练得一身好武功。一个海盗头子的跟班当成大老板其实并不容易,郑一死后,其妻郑一嫂继承夫业,成为女海盗头子。

渐渐地,郑一嫂和张保仔来了一场姐弟恋,索性将小情人推出当大佬,张保仔就这样成了珠江三角洲一带威风凛凛的海盗船长,极盛时期拥有大船800多艘、小船1000多艘,聚十万之众。

1809年,清廷借美国、葡萄牙舰队外援,引进外国军火,配合两广总督张百龄的部队,对张保仔内外夹击。张保仔水米断绝,战船损坏也无材料修理。内外交困之际,张百龄派能言善辩的张飞鸿向张保仔劝降。张保仔果然告别了海上梁山,嘉庆十五年(1810年)四月,张保仔向清政府投降。

张保仔被招安之后,清政府授其三品武官,派驻澎湖剿海盗。昔日的手下纷纷远走南洋,而他此后的人生也十分纠结。他本想效仿梁山好汉,但事实上,他成为朝廷的鹰犬,带领清兵血洗海盗,先歼黄旗帮200多人于七星洋,再破青旗帮船舰数十艘于放鸡洋,更于儋州鏖战蓝旗帮,擒首领麦有金。张保仔升官晋爵,但“以怨仇多,不自安”,最终于1822年“怏怏而死”。

鳗鱼头核电站之旅(核电周边之上川岛宝藏传说)(3)

 藏宝传说

张保仔当海盗期间,曾扼守琼州海峡,专门袭击清廷官船和外国侵略者的商船,截获了大量金银珠宝。

据说, 张保仔当年缴获了大量金银珠宝,用也用不完,他将这些财宝分为3份,天一份、地一份、人一份。天一份,用于资助当地贫民;地一份,挖地为牢隐藏起来以应急需;人一份,颁奖有功将士。

据说,张保仔绞尽脑汁想出了各种意想不到的法子进行藏宝。有一天,他突发奇想,秘密请来一工匠,让其用金子铸造一尊菩萨像,还在菩萨像的外面涂上一层石蜡,与另外两尊石头菩萨像一起涂上石蜡,放置在离上川岛不远的乌猪岛的一间小庙内,供人烧香拜佛。

小庙不大很是清净,但岛上渔民来烧香的不少,几乎都是冲着庙里的3尊石神仙来的,只见庙前写着:“石神仙,本来天,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渔民前往上香,遇到有风时,纸宝就会烧在3尊石神仙身上。

谁料,有一天一位渔民的纸宝烧得猛了些,竟让石像现了真身。只见3尊石像中竟有1尊是封了石蜡的金菩萨。原来,经火一烧石蜡顿即熔化现出金菩萨身形。渔民上香,却见闪着金光的菩萨,惊得一时目瞪口呆,欣喜若狂。

张保仔藏宝的传说非常多,地点主要集中在两个地区,一是台山上川岛,一是香港。

 上川岛的藏宝传说

上川岛,位于广东台山县(古称新宁县)西南部,它东邻香港、澳门及珠海,是一座环山靠海的美丽小岛。岛屿面积为157平方公里,拥有12处总长达30多公里的海滨沙滩。

打开中国地图,我们可以清楚地判断出,上川岛的地理位置极其优越,事实也是如此。自宋朝以来,上川岛就已经成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正因为如此,这朵南海碧波中的娇艳芙蓉,还有了其它一些美丽的名字:16世纪,葡萄牙人称其为“贸易之岛”,法国人称之为“希望之地”,而现在,人们因其水清沙白、四季如春的海湾而赋予了它“东方夏威夷”的美誉。这样重要的海上贸易地位,也决定了张保仔在此处的故事不会少。

据传当年张保仔埋藏财宝的地点很多,光上川岛及其附近岛屿的藏宝窟就有十几处,如盐灶、七盘山、马山、弓湾、石船咀、香炉洲和乌猪岛等。

在这个温柔美丽的海岛上,几百年前真的有一支庞大的海盗队伍在此活动吗?号称“中国第一海盗”的张保仔真有其人吗?他真是传说中的“怒海侠盗”吗?

在寻宝之前,必须首先回答这些问题。因为,只有把藏宝人的真实性考证清楚,寻宝计划才可以继续下去。如果连藏宝人都是子虚乌有的话,那么前面的宝藏之说自然就不攻自破了。

川岛镇旅游办主任马国华,这位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官,对川岛的一草一木耳熟能详。从懂事开始,他便对宝藏的传说深感兴趣,并留心收集和整理关于上川岛海盗藏宝的有关史料。根据马国华的口述,历史上确实有一位叫张保仔的海盗活动在上川岛一带,而且在一本由新会知县林星章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主编的《新会县志》中有如下记载:“嘉庆十四年(1809年)五月初九日,海贼郑乙嫂、张保仔将犯境,署县沈宝善亲往江门堵御。十三日贼转入沿窖口。十四日贼劫牛渚湾、复兴圩。”“十五年(1810年)二月初十,海贼毁虎坑水栅,直入长沙,烧铺户二百二十余间。时新会沿海村乡烧劫甚众,九如乡及慕山死者掳者尤多。”

对于县志所记事件的真实性,我们今天已经无法稽考,但是县志进一步证实了张保仔其人的真实性。除此之外,《南洋华侨通史》、曾被张保仔掳获的英国富商格拉斯普尔的回忆录以及袁永纶的《靖海氛记》等都有关于海盗王张保仔的记载。看来,历史上确实有张保仔这个人,而且毋庸置疑此人的身份就是海盗。是海盗就一定会抢掠到财宝,但是他到底有多少金银珠宝埋藏在上川岛上呢?

张保仔作为“中国第一海盗”当之无愧。既然是“中国第一海盗”,那么我们可以推断他拥有的财富决不在少数。更为重要的是,据史料记载,在时任两广总督张百龄的封禁海岛战略和中外舰队的内外夹击之下,张保仔接受清廷招安,并受封“千总”头衔,帮助清廷剿匪,最终“怏怏而亡”,留下了大批尚未挖掘的财宝。

马国华的家就在位于上川岛西南端的沙堤渔港,港湾三面群山环抱,南面临南海,港面水域开阔,是个天然良港,1997年被评为国家一级群众性渔港,是广东四大渔港之一。然而,将时间前推两百年,这个车水马龙的渔港所在地,正是大海盗张保仔活动的大本营。根据记载,张保仔领导的“红色帮”主要活动于新宁、新会、澳门、香港和广州湾一带,以上川岛沙堤渔港为主要基地,专门袭击过往官船和外国商船,敛财无数。

当年,张保仔为什么会选择上川岛作为他的根据地呢?上川岛真是他的藏宝点吗?翻开世界航海地图,我们很容易找到答案。众所周知,第一次地理大发现后,葡萄牙人开辟了从好望角至日本的贸易航线,而上川岛恰恰处于该航线的中间地带。1548年,明朝荡平了葡萄牙人在浙江近海的贸易据点,此后,上川岛很快发展为中国与西方的商品交流中心。光绪十九年(1893年),上川岛一度成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由此可以推断,张保仔的“红色帮”就是凭借上川岛优越的地理位置横行南海,大发其财。

对于张保仔的势力规模,可以从他投降清廷后的降表中可见一斑:“……其始不过三五成群,其后遂至盈千上万。加以年荒岁欠,民不聊生。于是日积月累,愈出愈奇……”“红色帮”最盛时,拥有大船800艘,小船1000多艘,聚众达10万人。

如此看来,上川岛藏宝的可能性似乎越来越大。既然有“地一份”之说,那么,上川岛“处处藏宝”也就所传非虚了。怎样才能找到这些被小心掩藏着的宝藏呢?

根据传说,张保仔的藏宝地点都记在手抄本上,但是,手抄本失传已久,连副本也只是口头流传,寻宝变得极为艰难。沙堤渔港既然是张保仔活动的大本营,那么它很可能也是主要的藏宝点之一。基于这一推论,寻宝的第一站非属沙堤渔港不可。这一推论也得到了马国华的肯定和证实,因为这一带藏宝的传说也非常集中。

在沙堤渔港北面,有一座怪石嶙峋的小山,当地人称之为棋盘山。这座山的得名与张保仔密不可分。根据史料推断,张保仔做帮主之时,正是“红色帮”最盛时期。其时,他们控制了上下川岛、赤溪半岛、沙咀沿海及东至香港,西至海南的许多岛屿,并在上川岛北端和赤溪半岛南端设炮台控制了这一重要航线。至今,上川岛北端的大塔顶上仍有当年炮台的遗迹。据说,凡是有船只经过这条航线,都要通令靠岸查验后方可放行。若对方不从,张保仔就命手下升起薄铁片制作的三角令旗,旗角指向哪个方向,其手下的船队就往哪个方向出击。今天上川岛和香港的扯旗山、赤溪的扯旗角,都因是张保仔升旗之地而得名。

棋盘山正是张保仔当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司令部”。这里大石林立,山洞较多,是个易守难攻的天然藏匿之处。当年,张保仔命人在山顶最高处的大石上凿了一个棋盘,他经常和军师在此玩一种叫做“下三”的广东民间土棋,博弈之间诞生了不少作战的妙计。

在棋盘山,像这样的山洞很多,而古往今来山洞都是藏宝者的首选之地。既然如此,在棋盘山错综复杂的山洞之间藏宝就有了无限的可能。可惜的是,张保仔留下来的藏宝证据太少了,偌大的棋盘山无法让人仔细翻遍每一处山洞和巨石。但是我们应该相信,总有一天,当某个幸运的人翻开其中一颗巨石时,璀璨耀眼的珠宝就躺在那里。

在棋盘山,人们没有找到传说中的宝藏。但是,上川岛的另一个藏宝点似乎存在着更大的可能。有秘诀簿这样记载:“八十榄,每榄八十担”、“榄仔对峨眉,十万九千四,月挂竹竿尾,两影相交地。”这是张保仔无数藏宝诗中最著名的一首。据说,张保仔在每个藏宝点都留下了藏宝诗,由于藏宝窟数量很多,民间也就流传着各种神秘的秘笈簿,几乎所有岛民都珍藏着一本,亦真亦假,无法考证。

鳗鱼头核电站之旅(核电周边之上川岛宝藏传说)(4)

榄仔对娥眉,十万九千四,月挂竹竿尾,两影相交地

“榄仔对峨眉”这个藏宝点公然的位于公路两侧的矮山之间,完全不像传言那般神秘。榄仔、峨眉原来是山上的两块石头。榄仔石处在一群乱石中,形似橄榄,表面光滑入镜。这榄仔石的奇特之处,不光是石头的形状,更是石头旁的那首题诗,正是张保仔留下的藏宝诗。山的对面,有另一块石头湮没于绿草之中,石上有一道天然裂痕,似嫦娥清秀的蚕眉,这就是峨眉石。

这首藏宝诗的意思是说,榄仔石和峨眉石之间埋藏着十万九千四百两金银财宝,要得到这些财宝的办法是在晚上竖起两根竹竿,月亮升到竿顶时,从两竿影子相交之处就可以找到宝藏了。

根据张国华的解释,只要找到了插竹竿的两个点。确定了竹竿的高度,那么就很容易找到宝藏了。在田间,人们曾无意当中发现了一块光滑的巨石,上面厚厚的长满了一层仙人掌。当地村民铲开石上的仙人掌后,惊喜的看到,一个直径约4厘米的石洞赫然出现在眼前。难道这就是传说中插竹竿的地方?如果是,那么另外一个插竹竿的洞在哪里呢?遗憾的是,人们最终也没有找到另外一个插竹竿的洞。而且,即便找到了,竹竿的高度是多少也无法得知,也仍然没办法确定藏宝的准确地点。

张保仔的宝藏是所有人都想得到的,但据说他这些宝藏都有鬼来把守,这种传说非常诡异,让寻宝人心存疑虑。 长寿河是上川岛上张保仔又一处比较明显的藏宝地,传说张保仔在这里地埋了三处宝藏,并留下的宝藏用了三句话点明所在的位置,分别是“一炮之地”、“一缆八十缆,每缆八十担”和“万两黄金在船间”。相传,张保仔埋好宝藏之后,对一群手下说,希望能够留下一个人看着这些宝藏,结果一个头发和胡子都白了的老头表示自己年纪大了,又没有什么家属,愿意留下来看护这些宝藏。于是张保仔就把他杀了,并把他的尸骨留在了藏宝地由他对宝藏进行把守。

后来,一个渔民在这里打渔时,在水底看到了一个巨大的石洞,里面有很多闪闪发光的宝物,不过他也看到了一个头发胡须俱白的老人正直直地盯着他。渔民吓得半死,回家后大病一场。后来当他再次来到这个位置时却发现,原来的洞口已经被一块从山顶滚下来的大石头堵死了。附近的渔民曾经用过许多办法想把这块石头搬开,但是一直没有任何人成功过。

相传张保仔有次打劫时掳到一对双胞胎美女,很想留下来成为自己的妾待,但手下没领会好意思,将那对美女杀了做看守宝藏的鬼魂,这令张保仔苦恼了好久,直叹惋惜。很久以前的某一天,阳江一渔民到琴冲村汲水,脚踏琴石,琴石翻转,一缸白花花的银元呈现在眼前,面对着飞来的横财,这个阳江人心花怒放,即唤来其他人一起搬银上船,由于众人心情过于激动不慎将缸碰破,整缸白银顿沉大海,船面上只留下烂缸片一块。他们迅速跳入水中打捞,可是捞来捞去一块银元也捞不着。几天后此船到广海卖鱼,发现那只沉海的破缸摆在一家渔栏里,船民不相信眼前的事实,派人回船取来烂缸片一对,果然无误。原来,几天前该渔栏的船在琴冲海面打鱼,忽遇重物滞网,潜水排除故障竟发现是一缸白银,渔栏的老板得知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安慰阳江人说:“福由天赐,既然你有缘,我出钱给你装条新船吧!”阳江人失银得船,终究没有空欢喜一场。

与其它藏宝传说不同,张保仔的故事发生在清代,距离我们不过两百年左右的历史,历史事件的口口相传不会出现太大的误差。根据老人的说法,光是上川岛以及附近岛屿的藏宝窟就有几十处,而且大部分仍“深藏闺中”,如公湾的“倒吊人头”、背子迳的“仔上桅”、浪湾的“七星伴月”、棋盘山的“石手指”、乌猪岛的“半边月”石刻、扯旗山的“金井”、竹旗山的“银顶”等都有张保仔的宝藏。但是,藏宝秘笈早已失传,人们很难确定具体位置去寻找宝藏。

即便如此,上川岛关于寻宝、得宝的传奇故事却也非常多,当地人对此津津乐道。在乌猪岛,有一个叫孟乐的人在放牧中偶然发现了一个薄本。但是,孟乐不识字,便把纸撕下来卷烟。直到一天,他的朋友上岛发现了那个薄本,可惜只剩下最后一页,上面写着:“乌猪洲仔有石船,船头向住穿石心,船尾向住三尖石,石下一香炉,石香炉地下有井字,从井字量起三十六周线,黄金三百两,白银三皮箱。”当时,两人找到了香炉和井字,但是却不知道三十六周线是什么,怎么计算,只好就此作罢,留下了这个谜底至今未能破解……

香港的藏宝传说

传说香港的兴旺也离不开这位海盗船长,当年他以香港为根据地,开荒生产,标榜自己为“郑成功第二”。张保仔常与海外华侨往来,带旺了香港,渐渐有数十万居民来此定居。香港现在还有不少地名与张保仔有关,“东营盘”、“西营盘”,据说是张保仔营寨所在地,扯旗山(现太平山)有条张保仔古道,鸭脷洲有张保仔石炮台,五鼓岭有张保仔瞭望台,马湾天后庙有张保仔外寨,长洲及赤柱舂坎角有张保仔洞……

 最为人所知是长洲张保仔洞。

鳗鱼头核电站之旅(核电周边之上川岛宝藏传说)(5)

张保仔洞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地方,那里有一个狭窄黑暗的洞穴,据说是张保仔藏宝之地。小小山洞隧道总长不超过50米,体型胖的下去不好转身。不过有人认为张保仔洞极之狭窄,无法埋藏宝物,所以张保仔洞其实只是躲避清兵追捕或放火药的地方。

张宝仔的财富多得数不胜数,所以他的藏宝地点更是狡兔三窟,四下撒网。据说在香港的太平山也就是扯旗山,在略微神秘的山间,有张宝仔最大的藏宝地。其留下的打油诗也是好几个版本,其中最有名的当属一个斗智故事。

民国年间,一个新会人来到茶湾,悄悄地向一个老翁打听扯旗山石船的地点。新会人的举止很神秘欲言又止,老翁生疑便故意问起缘由,新会人无奈说出真相。原来在新会暗传着张保仔的一首藏宝秘诀诗——“船头向着乌猪山,船尾向着广海湾,用柴烧用醋蘸,万两黄金在其间。”老翁听后窃喜,遂给新会人指了一个错误的地点,随后自己立刻召集人手赶往扯旗山挖宝。他们用柴火把石船烧红后,用醋一蘸,石船顿时四分五裂。然而令他们失望的是,终不见金银的影子,他们只好扫兴而归。

新会人疑惑老翁给指的路,加上找宝事大,就半信半疑地一直尾随老翁身后。他见老翁找到藏宝处欣喜非常,就暗中观察。他相信藏宝诗所打的哑谜,没有像老翁那样轻易放弃,而是等老翁一伙人走后继续挖掘,终于在船尾几米处的锚状石下挖出了万两黄金。原来万两黄金藏在“锚间”,而非“其间”。

传说的真实成分到底有多少?上川岛与香港究竟有没有海盗宝藏?如果有,这些宝藏会藏在何处?太多的谜底等待后人去破解,太多的传说等待后人去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