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银龄世界#上海

工作生活上海20年,先生的家族是世居上海的本地原住民,家族身边高龄老人特别多,最大的100岁依然健康活着。作为拥有2400多万人口的超级大城市,80年代初执行计划生育国策至今多孩家庭很少见,而且因为改革开放后的出国潮,儿女移居海外,导致独孤老人多也是一大原因。相较于其他城市,上海属于国内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基础公共配套服务相对完善、2021年上海户籍人口人均寿命远高于同期全国人均值,和世界发达国家人均寿命相比也处于领先水平。根据《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化事业监测统计报表制度》提供的数据显示:上海市老年人口总量(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市户籍人口1495.34万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42.22万人,占总人口的36.3%。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402.37万人,占总人口的26.9%。7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47.76万人,占总人口的16.6%。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83.88万人,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15.5%,占总人口的5.6%。10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509人,其中男性869人,女性2640人。老年人口性别构成: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男性占48.0%,女性占52.0%。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男性占47.4%,女性占52.6%。7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男性占46.5%,女性占53.5%。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男性占41.0%,女性占59.0%。10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男性占24.8%,女性占75.2%。

老年人口年老年人口年龄构成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60-64岁组占25.8%,65-69岁组占28.5%,70-79岁组占30.2%,80岁及以上组占15.5%

上海一座即将无人化的城市(上海--超级特大城市的老龄化情况)(1)

上海人口预期寿命变动情况如下表图:2021年上海市人口预期寿命为84.11岁,其中男性81.76岁,女性86.56岁。

上海一座即将无人化的城市(上海--超级特大城市的老龄化情况)(2)

据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世界人均寿命最长的十大国家排名,日本人最长寿,为84.2岁,其次分别为瑞士83.3岁、西班牙83.1岁、法国82.9岁、新加坡82.9岁、澳大利亚82.9岁、意大利82.8岁、加拿大82.8岁、韩国82.7岁、挪威82.5岁,而中国人口预期寿命约76.4岁,大约世界排名在50名(上海的预期寿命能进入前10名)而2020年末上海养老院市场的统计数据确是:上海仅有729家养老机构,只能提供16.12万张床位,而上海65岁以上的老人,超过400万人。在市中心的养老院床位就更少,郊区的养老院环境比较好,但是,周边医疗资源配套相对跟不上,还有儿女照顾老人来回时间成本大幅增加的问题。市区养老院“床位”枪手。从数据来看,上海目前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上海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政府职能部门,是否能应对如此庞大的需求呢?在实际工作中又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呢?因工作原因也曾对上海的养老市场接触过一些,养老服务行业涉及的面非常广,且产业链也比较长,从硬件设施到个性化服务内容,市场看似一片蓝海,若真要介入,你会发现每一个细分市场都是一片红海。今年因突发疫情,4月至5月封闭在家2个月的我也加入了小区志愿者的行列,同时近距离观察到小区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还有小区里独孤老人面临突发事件需要帮助的问题。封闭在家,也让我能静下思考:作为未来的独孤老人,对各种互联网 应用平台、电子智能设备使用能力和频率都高于同龄人的我,又会遇到什么样的困扰?哪些困扰是我解决不了的?能找谁?对所居住小区事务,以前我基本不了解,这是一个有600多户近2000人不到的住宅小区,全部建成已近20年,但是在信息化程度高度发达的当下,小区管理显得和整个社会大环境格格不如,几乎都是传统的纸张模式和告示张贴转递,小区有几个进出入口,但有限的信息还只能到正门告示栏可见。疫情封闭前,居然没有一个业主微信群,甚至小区业委会在小区少数多层住宅楼栋加装电梯项目中,在涉及全体业主的道路安全和占用绿化等问题上,不公开不透明,违反践踏物权法规定的投票机制,侵害了广大业主的权利,而发起业主维权却非常困难,总之问题多多。上海从城市人口数量到国民生产人均总值及城市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之高,在全国名列前茅,但在小区管理事务方面却似乎给人以落后于时代的感觉(由于今年上海突发的疫情,让大家看到社区管理中基层组织工作确实存在太多短板),之所以提及这些,我认为社区管理及社区营造,是解决未来90%城市银龄老人开心快乐地居家养老和提升生活幸福指数满意度的重要场所.围绕社区治理,解决业主参与社区自治尤其重要,中国有一句古话:远亲不如近邻,天天同住在一个小区的居民,却彼此非常陌生,甚至因小区管理引发矛盾和冲突。构建和谐社区,需要的是社区每一户家庭的共建、共融、共享,互帮互助,遵从法律法规、公开透明、专业诚信的贯穿执行社区事务,用务实的方式传承尊老爱幼于社区建设中,让生活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