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小狗的女人》是俄国作家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于1899年发表的一部经典爱情短篇小说他是一位杰出的俄国小说家、戏剧家、十九世纪末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艺术大师,与法国作家莫泊桑和美国作家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他的作品又是三人之中于后世影响最为深远者列夫·托尔斯泰称他是一个“无与伦比的艺术家”,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契诃夫的家庭?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契诃夫的家庭(契科夫牵小狗的女人)

契诃夫的家庭

《牵小狗的女人》是俄国作家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于1899年发表的一部经典爱情短篇小说。他是一位杰出的俄国小说家、戏剧家、十九世纪末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艺术大师,与法国作家莫泊桑和美国作家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他的作品又是三人之中于后世影响最为深远者列夫·托尔斯泰称他是一个“无与伦比的艺术家”

《牵小狗的女人》这部作品讲述了婚姻里的男人与女人在一次邂逅中相爱,而这份美好的爱情也在无意中改变了他们对人生的态度,从而让他们重新定义了未来的人生。

小说的男主人公是近40岁的银行职员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古罗夫,在一次去雅尔塔海滨度假时,遇见了一个带小狗的金发年轻女人安娜·谢尔盖耶芙娜。作为情场老手的古罗夫很快便搭讪成功,随着两人感情的升温,关系也水到渠成,一周后安娜因为丈夫的眼疾回了斯城。

在分别后的日子里,古罗夫却发现自己已在不知不觉间爱上了安娜。由于经受不住相思之苦的煎熬,他来到了斯城,蹲点在安娜常去的剧场。当看见古罗夫的突然而至,安娜又惊又喜又怕,两人在偏僻的楼道互诉衷肠。此后每隔两三个月,安娜就以去莫斯科看妇科病为由,背着丈夫去和古罗夫相会。与此同时,他们也在批判自我,反省既往,以及思考未来的过程中,重新认识到了生活的真谛和人生的意义,从而得到了心灵上的成长和自我的救赎。

作者在众多的文学作品里,多以犀利而辛辣的文字讽刺和嘲弄生活中的丑恶现象来揭示底层劳动人民的疾苦和沙皇政权的腐朽,却鲜有涉及爱情题材的作品。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却改变了既往的写作风格,展现了柔情温润的一面,用细腻的笔触走进人们的灵魂深处,探寻爱情与婚姻、人生、和社会的关系。因而这部小说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浩瀚的文学殿堂里散发着如月光般清冷而柔和的光晕,像一首优美的抒情诗,隽永而美好,清新而惆怅。

从古至今,爱情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津津乐道的话题。因为它是世间最美好的感情,婚姻则是这份美好感情的延续,因而,人们敬重婚姻,忠诚婚姻,讴歌婚姻。但婚外恋作为婚姻的隐形杀手,给婚姻里的另一方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给孩子的心灵带来了难以愈合的创伤,给社会带来了不安定的负面影响,因而,婚外恋一直被人们所不齿,被亲人所唾弃,被社会所鄙视。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作者却在字里行间流淌着哀而不伤忧而不怨的情感,既温情又清新,让读者也不免为文中的主人公平添了些许淡淡的遗憾和深深的叹息。作为已近不惑之年风流成性的古罗夫,为什么会放弃优越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却钟情于婚外的恋情?作者借用婚外情的外壳,包裹在文章里面的真实思想和意义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这部小说会成为爱情的经典?随着对文章的阅读,读者开始对古罗夫的思想进行了逐层剥离,从而对作者刻画的古罗夫形象有了进一步的解读和认识,更有了自己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一、当时的政治环境让古罗夫过着套子般的生活,心里很苦却无人可说

古罗夫所处的时代正是俄国政权分崩离析的前夜,由于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俄国大面积的传播,无产阶级政权的力量势如破竹般的崛起,让沙皇政府极为惶恐和不安,为了巩固岌岌可危的政权,他们打压一切进步力量,遏制一切进步言论,封锁一切进步刊物,并排出爪牙和密探四处横行,混迹于各个行业监视人们的一言一行。在这种高压政权的笼罩之下,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这种风声鹤唳的氛围,也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缺乏基本的信任,人人都穿起了厚厚的铠甲,封闭起自己的内心,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人便渐渐失去了自我的存在,过着僵死般的生活。

而有的人经受不住生活的的凛冽和对精神的摧残,便向现实妥协,投靠了沙皇政权。如同安娜的丈夫,因为对权贵的俯首帖耳和奴颜婢膝,年纪轻轻便已弓腰驼背,致使安娜从心底对丈夫充满了鄙视,讥讽他为“奴才”。

古罗夫在这种变态的生活面前却特立独行,他不喜欢虚以为蛇的应付,不喜欢假模假样的面孔,不喜欢和同事虚伪的客套,因而他不屑于和身边的男人们说话。但生存高于一切,他又不得不隐藏起真实的自我,和他们一样戴上了厚重的面具,过着套子般的生活,但内心压抑而沉重。

二、女权思想严重的妻子让古罗夫感受到家庭犹如牢笼,时时想逃离

古罗夫的妻子是个个子高大的女人,性格古板而严肃,有两道黑黑的眉毛,有着与年龄不匹配的苍老。她读过很多的书,自认为学识超人,总会摆出一副自鸣得意的姿态,为了显示自己的卓越才能,在写信时她总会简化一些字母,但喊古罗夫的名字时却必须要用全称。

古罗夫很惧怕自己强悍的妻子,从心底就不认可妻子的文学素养有多高,不认同妻子的观点观念有多正确,他认为这是由于妻子智商欠缺带来的自吹自擂。这种因夫妻三观不和,缺乏灵魂共鸣引起的矛盾,让他们在生活中没有交流,在思想上没有默契,致使夫妻关系疏淡,因而古罗夫处处有一种牢笼般的窒息感。

三、古罗夫没有谈过恋爱,没有感受过爱情的甜蜜

爱情犹如晶莹的晨露,纯粹而圣洁;如同枝头摇曳的花朵,绚烂而多彩。但对于没有谈过恋爱的古罗夫来说,他不懂得爱情的甜蜜和美好,没有品尝过爱情的喜悦和纯真,没有感受过爱情的牵肠挂肚。所以爱情在古罗夫的眼里,那只是童话世界里的谎言,他不相信爱情的存在,所以他鄙视世间的女人,总觉着她们是以爱情之名而行龌龊之事。

古罗夫在大二的时候,一个不懂爱的年纪便早早步入了婚姻,干着一份不喜欢的工作,承担起了养家糊口的责任,在外要疲于应付恶劣的生存环境,回到家后又要面对牢笼般的家庭生活,让古罗夫倍感身心疲惫。

当安娜如同月光女神般出现时,她身上散发出来的不加掩饰的纯粹;浑然天成的善良;对未来的向望;对古罗夫无条件的信任和崇拜;在两情相悦后对自己的自责,虽然她的内心依然不爱丈夫。这些人性中美好的品质,和安娜真性情的流露,让古罗夫的心灵受到很大的触动,也带给古罗夫一种从未有过的新奇和感动。

当听见孩子的读书声,饭馆里的音乐声,风琴的演奏声,暴风雪在壁炉里的哀叫声时,都会让古罗夫回忆起和安娜在一起的美好画面。当夜晚来临,他好像看见了安娜温柔的目光通过书柜、壁炉、墙角等处看着他,似乎听见了安娜的呼吸声、衣服的窸窣声;他渴望着安娜的身影出现在眼前;希冀着能与人聊聊自己对安娜的思念。作者通过这些细腻的文字,形象而生动地将一个坠入爱河,倍受相思折磨的男人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出来,也让读者看见了面具下真实的古罗夫。

四、古罗夫挣扎在与自我的矛盾中而倍受煎熬

古罗夫厌倦家庭,厌恶妻子,工作乏味又无趣,紧张的同事关系,索然无味的应酬,充斥在生活中的每一天,让古罗夫如同戴着一副沉重的镣铐,步履迟滞。

为了排遣内心的压力,松弛紧绷的神经,他一直厮混情场,和女人们尽享鱼水之欢。但每次快活过后,他却随意地辱骂她们为贱货。即便怀里搂抱着美丽的女人,却依然觉着她们像鱼鳞一样的恶心,但离开这些女人们,自己却又总会被漫无边际的黑暗所吞噬,因而古罗夫既讨厌这样的生活却又离不开这样的生活。

这种有性无爱、灵与肉分离后带来的短暂欢愉,依然阻止不了排山倒海般漫过来的孤独和寂寞。如同溺水之人总想抓住什么来缓解内心的迷茫和焦虑,可是越想抓住什么却越也抓不住。因而古罗夫那颗飘荡的灵魂如同河面上漂泊的浮萍,不断挣扎,不断放弃,周而复始。

这种游戏人间麻痹自己的方式,这种破罐子破摔的行为既是对自我的惩罚,也是与自我矛盾的冲突,更是现实与理想碰撞后的挣扎。作者通过这些心理刻画,形象地将一个内心充满矛盾,在与真实自我做着抗争的古罗夫生动而形象地描述了出来。

五、古罗夫与现实的矛盾如同一副沉重的枷锁让他看不到未来

他有两种生活:一种是公开的,凡是想了解这种生活的人都看得见,都知道,充满了传统的真实和传统的欺骗,跟他的熟人和朋友们的生活完全一样;另一种生活则在暗地里进行的。

古罗夫的生活如同这种两面性的人生,一面生活给社会,是所有人都能看见,所有人都能听见,每天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做着冠冕堂皇的事,而一直生活在绵延无尽的谎言和虚伪之中,致使这种日子成为了常态化的生活,而这种常态化的生活已慢慢地将他变成了常态化的奴隶。

虽然自己衣着光鲜,风流儒雅,终日穿梭于风月场中,被女人们爱着,被男人们艳羡,看似生活恣意潇洒。可是每当夜晚来临,那颗飘荡的灵魂却又无时无刻的在提醒着他,这不是他真正想要的生活。但真正的生活却又让他迷惘而彷徨,因为他看不清自己未来的路在哪儿,看不到生命中的曙光在哪儿。看着自己未老先衰的面庞和一头泛白的头发,他似乎嗅到了死亡的味道。

这种日积月累堆积起来的愁苦如同一副致命的枷锁,羁绊着古罗夫的心灵,消磨着他生命中最好的年华。古罗夫原本以为自己的一生都将被这种身陷囹圄般的生活消耗殆尽,却没有想到在自己头发泛白之即,这份不期而至的爱情,却改变了这一切。

六、爱情带给古罗夫生命的意义和感悟

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摩尔说过:“最好的治疗是拉近一个人与他的人生真相的距离,假如这个人彻底拥抱了他的人生真相,那就是最好的人生境界了。”

当古罗夫在爱情面前慢慢卸掉多年的面具,才感到无与伦比的轻松和自在,当灵魂轻盈而洁净地在这处伊甸园里散步时,他才看见了生活中的曙光和希望。这份姗姗而来的爱情替古罗夫找回了那个逃避现实,逃避未来的自我。因而他不再拒绝真实自我的回归,开始坦诚地面对自己的既往,真诚地拥抱现在的自己,并重新对生活有了无限的期待,对未来有了清晰的方向,对生命充满了由衷的敬畏。

由于古罗夫和安娜有着相似的婚姻背景,对庸俗现实的不满,对虚伪人性的鄙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因而他们才会在万千人中偶遇到自己一生的真爱。他们的爱情如同雨后的彩虹在黑暗的俄国上空散发着炫目的光彩,从而驱走了生活中弥漫着的腐朽味道;如同一剂摆脱命运桎梏的良药,从而让彼此的生命获得了新生。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读者也对婚姻的本质和生命的意义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我们沐浴在这个自由祥和的年代,在茫茫人海中彼此由最初的相识、相知、相恋,到最终牵起爱情之手走进婚姻,那么便是爱情与时光为其签订的一份契约。

在婚姻里,忠诚是它的骨架,责任、义务、担当是它的脉络,信任、尊重,体贴是汩汩流动的血液,因而只有彼此牵挂,彼此理解,彼此爱护,两人才会共同进步,共同成长。那么这份美好的爱情也依然会在婚姻里散发出熠熠夺目的光彩。

因而,爱情不是婚姻的矛盾体,婚姻更不是爱情的坟墓,它们相辅相成,美好的婚姻是对完美爱情最好的诠释。那么,那些游离在婚姻外的“爱情”就永远也敲不开这扇幸福的大门。而作为婚姻里面的人们更要珍惜婚姻的珍贵,家庭的美满,不要企图以“爱情”之名放飞自我,从而让爱情受伤,让婚姻蒙羞。

纵观全文,古罗夫的婚外情是沙皇腐朽政权催生的畸形恋情,是对现实的逃避,有着时代的烙印,是时代造就了他们一生悲苦的命运,才会让两颗孤独的灵魂相依在一起互相取暖。作者也旨在借这部小说揭露沙皇的暴掠,对自由的遏制,对人性的摧残。因而,我们欣赏这部作品之时,并不是想从中找到婚外情的模式,而是要找到维护这份美好婚姻的真谛。

一个婚外情的题材,却让作者独具匠心地将社会问题和人性矛盾隐藏在俗套的婚外情躯壳里,将矛盾指向社会内在的真实,从而让我们明白,婚姻里的我们是谁,我们该怎样去生活,什么才是人生的幸福,因而这部触及我们现代生活内核的小说,也是它成为经典的理由。

作为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的契诃夫,他的小说善于透过生活的表层将人物隐蔽的动机揭示出来,具有浓郁深厚的感人魅力。他创作和发表的作品众多,如“短篇三部曲”:《醋栗》、《套中人》、《有关爱琴的故事》,这些作品同样注重人物性格的塑造,通过不同的性格,制造冲突与矛盾,借以嘲笑和批判社会上的庸俗现象和僵化思想,进而反映社会现实,也同样带给读者深刻的人生启迪和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