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远古时代,受儒家思想"入土为安"的影响,火葬并不盛行,因《周礼》规定"众生必死,死必归土",厚葬才是孝顺。

而边疆少数民族则是火葬,如《墨子·节丧下》:"秦之西有仪渠之国,其亲戚死,聚薪柴而焚之,熏上,谓之登遐,然后成为孝子",《荀子·大略》又说:"氏羌之虏也,不忧其系缧也,而忧其不焚也。"

中国兴起火葬的观念还在佛教传入之后。《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载述:"送终殡葬,其仪有三:一曰火葬,积薪焚燎;二曰水葬,沉水漂散;三曰野葬,弃林饲兽。"

蔡彪为什么推行火葬(为什么要推行火葬)(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出于保护耕地、节省土地资源、破除封建风俗等原因,一贯倡导火葬。

1956年4月27日,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151名高级官员联合签名,以个人名义倡导火葬。这些官员去世后基本为火葬,其中周恩来和邓小平根据其遗愿也未保留骨灰;唯一的例外是毛泽东的遗体至今尚未火葬,而是被防腐保存。

1985年2月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殡葬管理的暂行规定》。首次规定在"人口稠密、耕地较少、交通方便"的地区推行火葬,并对不遵守该规定的国家职工实行处分。

全国推行火化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

1、减少因士葬而形成的土地浪费,因为士葬会导致 “ 死人与活人争地 ” ,造成耕地面积减少,致使国家的粮食生产不能自给,影响国计民生。

2、减少因尸体入土后病菌污染,

3、破除丧葬陋习;

这几十年在推行火化的进程中,进展并不顺利,中国几千年入土为安的丧葬习俗深入人心。不可急于求成。应当积极地、有步骤地实行火葬,改革土葬,节约殡葬用地,革除丧葬陋俗,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

但是在推行火化的进程中,也产生了很多矛盾和问题,这块蔡彪下次再与你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