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老崔讲古这期一咱们聊聊退避三舍的历史典故这个成语的喻义相信绝大部分人都知道,就是主动退让和回避,不与人相争的意思但是这个成语的出处估计很多人不知道,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退避三舍是指三舍多少里?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退避三舍是指三舍多少里(退避三舍的典故)

退避三舍是指三舍多少里

大家好,欢迎来到老崔讲古。这期一咱们聊聊退避三舍的历史典故。这个成语的喻义相信绝大部分人都知道,就是主动退让和回避,不与人相争的意思。但是这个成语的出处估计很多人不知道。

在古代周朝后期,也就是东周时期,因为当时是分封制,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出现了很多个国家。其中有五个比较强大的诸侯国。他们分别是:齐国,晋国,楚国,秦国,宋国,又叫春秋五霸。晋国的晋文公重耳因为家族内斗,为了保命,被迫到其它国家流亡。他先是逃到卫国。卫国国王看他落魄,没有收留他。然后他又逃到了齐国,在齐国安逸的呆了五年,娶姜老婆。然后又去了曹国,魏国,郑国,楚国。在楚国,楚国国王待他敬如上宾,好吃好喝好同候。临回国之前,宴席上,楚成王问他,将来你回到晋国,怎样报答我们国家?重耳就说,天下奇珍异宝,您都不缺,假如万不得已以后与您兵戎相见,两军对垒,我会为您退避三舍,后撤九十里,作为对对您的报答!在古代,军队行军三十里为一舍。

公元前636年春,晋文公重耳回国做了国君。在元前632年,为了争夺对中原的控制权,晋楚两国在今天的山东鄄城爆发首次大战。在战场上,晋文公重耳兑现了当年流亡楚国许下的“退避三舍”的诺言,让晋军后退九十里。最后楚军还是打了败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城濮之战。以上所讲的故事就是“退避三舍”的来历!

晋文公能在群雄蜂起的年代跻身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在外逃亡十九年,各种辛酸、侮辱、折磨,非常人所能承受。但是,他还是坚持下来了。回国后发奋图强,成就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被历史所铭记!

听中国历史故事,反思自己的人生。我是老崔,下期再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