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三好学生”,南京工业大学2022年度“瑞华杯大学生年度人物”,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这位学业成绩、学科竞赛、学生工作齐开花,综合绩点位列专业第一的究竟是谁?她就是南京工业大学土木2019级的王开睿。记者了解到,因为全面发展,王开睿已获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推荐免试研究生Offer。

学科竞赛披荆斩棘,一路登攀

“我父亲也毕业于我们学校,所以当我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十分激动、十分惊喜,我觉得这是一种传承,能在父亲读书的地方继续我的梦想。”王开睿说。

优质课是科研工作还是科研竞赛(竞赛科研实践齐开花)(1)

刚入学的王开睿和众多大一同学一样,对于未来有些迷茫。在大一《土木工程图学与BIM基础》的课堂上,王开睿初次了解到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当时,大一年级有很多同学都参加了院集训队,但是后面都因为种种原因陆续退出了。集训队同时有大一、大二的同学,一段时间过后,王开睿突然发现自己成了集训队里唯一的大一同学,内心有些惶恐和紧张,但她从未想过退出,在深夜演算难题,在清晨回顾前一天的集训内容......“最后我获得了全国二等奖的成绩,非常感谢当时坚持下来的自己。”

忙碌的理工科学习、研究没有打乱王开睿的脚步,王开睿按照自己的规划与计划,坚持着每天的英语学习,注重对词汇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面对大英赛,王开睿准备的过程主要是做真题卷、分析题型,最后优化时间分配。“我有三点小技巧:一是注重平时英语的练习(这是最重要的),把大英赛当作平时训练的检验,可以提前留意当年大英赛的举办时间,考前两个星期适当做1至2套卷子即可;二是优化时间分配,大英赛题量非常大、考查面广,可以适当放弃占用时间长、分数却低的翻译题,先把作文写完;三是放松心态,大英赛的词汇难度接近四级,没有一些同学想象的那么难。”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开睿获得了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 、江苏省笔译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词汇能力大赛省特等奖。

学生工作让她感受到集体的力量

大一刚入学,王开睿便怀着对大学生活的美好期待积极竞选了班级团支书。第一次担任团支书,王开睿对各项事务都比较陌生,所以,在大一学年,王开睿除了用心学习专业知识外,其余时间都在学习并思考如何做好班级团支书工作。“从最开始的陌生到后来对智慧团建、五四评优、双述双评等常态化工作的了然于心,我走过了一段艰难的摸索之路。”王开睿介绍,她在工作中不断向老师和学长请教,也在学生工作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经验,逐渐适应班级团支书的工作,与同学们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提升了班级凝聚力。

优质课是科研工作还是科研竞赛(竞赛科研实践齐开花)(2)

“我们支部成员之间配合默契,大家的集体荣誉感较强。”在团支部风采展示暨竞赛演讲比赛活动中,王开睿与团支委会事先配好班子,一位同学负责演讲,三位团支委分别负责写稿子、做ppt、找场地,“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在我们井然有序、高效和谐的合作下,班级最后取得了团队一等奖的不错成绩。”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团支部风采展示暨竞赛活动中的合唱比赛中,所有的班委都参与了,进而辐射带动班内所有同学。”据王开睿回忆,当时比赛要求提交一段视频,所有的动作、合唱的声音都需要他们自己排练。他们采取的策略是开班会,宣讲总规划,再把班内同学分为4个小组,每个组由2位班委带头,分别完成每组的录制任务,最后交由班内一位同学剪辑。整个过程中班级向心力明显,同学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所以工作成效显著。

这样的经历让王开睿不仅在与同学的沟通中,收获了友谊,也在不断地调整自我中获得成长,让她对未来的路有了更加清晰地规划。此后,王开睿更积极地承担起其它工作,如担任新生助理班主任,参与更多党支部工作等。

全能学霸学习秘籍“大公开”

“我最喜欢在逸夫图书馆学习。一方面,图书馆很安静,大家都在默默地努力,融入这样的氛围让我感到很安心;另一方面,图书馆的许多书籍资源,让可供随时查阅。”王开睿说,大二路过某书架时,她无意间发现了大四一门选修课《高层建筑》的图书分类,后来学习这门课时我就很自然地找到了相关的学习资料,这样的“偶然发现”常常让她获益良多。

在图书馆学习的时候,王开睿了解到图书馆的志愿服务活动,于是报名参加。在参加活动时,她又结识了图书管理的专业老师,耐心地教给她独到的文献查找技巧,这对于王开睿日后的学习非常有帮助。

优质课是科研工作还是科研竞赛(竞赛科研实践齐开花)(3)

面对未来,王开睿谈到,首先是完成大四下学期的毕业设计任务,确保顺利毕业;其次是夯实专业基础,拓展科研技能,研究生阶段争取发表高质量论文;最后,多多阅读,多与不同的地域文化接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面对这样全面发展的学霸,采访过程中我们不禁好奇,她有着怎样特别的学习习惯。她也毫不吝惜地分享道:“我的学习习惯是对一本书学三遍。第一遍是在课上听老师讲,留下笔记;第二遍是课后复习,把这一课的内容通读一遍,不理解的部分查资料、讨论或在下节课找老师解答;第三遍是考前复习,时隔一段时间就会发现自己有新的理解。通过把书读厚,再读薄,慢慢地就入脑入心了。”看似简单的三步,但每一步都需得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做好,且长久坚持下去,才能将知识真正内化于心。

通讯员 高婧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校对 盛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