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1、一种史前孑遗动物在被发现20多年后,为何会突然神秘消失?2、消失的活化石“第一恐龙”缘何失而复得?3、“第一恐龙”又为何在重现10年之后,几近灭绝?4、人类又该如何挽救,这些标志着生物进化历程重要环节的“活化石”?5、假如你发现有人盗猎野生娃娃鱼,你该怎么做?

一种仅分布于中国西部阿拉套山的世界珍稀动物,1840年被俄国探险家普热津瓦斯基,在新疆中俄边境首次发现。据专家考证,它比恐龙祖先的历史还要长久,所以称它为“第一恐龙”。自1866年再次被俄国科学家凯塞尔在新疆最后一次发现后,它在地球上神秘“失踪”。在其消失100多年后,为了寻找这种神奇无比的考古精灵,中国著名学者和动物学家王国英、袁国映和赵尔宓等人,曾多次在新疆西部的伊犁、博乐、塔城等地展开“梳头式”的搜寻,但最终一无所获。所以,不少西方学者认为,这种神奇动物和恐龙一样早已灭绝。

“第一恐龙”新疆北鲵的失而复现

然而,谁也未曾料想到,时隔123年后的1989年8月的一天,牧民敬永雄在温泉县境内中哈边境的捷麦克地区发现了不明水生物,后经新疆师范大学生物系王秀玲教授鉴定,这种不明水生动物正是消失了100多年的“第一恐龙”——新疆北鲵,又称“中亚北鲵”。

常见小鲵鉴别(存活2.5亿年历经5次大灭绝)(1)

有“第一恐龙”之称的新疆北鲵,又称“中亚北鲵”

新疆北鲵有着蛇一样的头,但两只凸起的眼睛更像青蛙;背部呈现淡黄色或是棕褐色,腹部颜色较浅。在它那粘滑的身体上,还长着4只脚,并拖着一条细长的尾巴。“全长只有15至20厘米,头体长约等于尾长,头扁平,躯干略呈圆柱形,尾基圆,向后侧偏,成体无唇褶,指趾较宽扁,皮肤光滑,体侧有肋沟12至13条”——这是普热津瓦斯基首次发现北鲵时的文字记录。

北鲵是一种夜行性动物,只会在凉爽的夜晚出来觅食,主要吃水中的昆虫幼虫。

北鲵是天山和阿拉套山抬升时存活下的孑遗动物,有“活化石”之称,也是新疆唯一在生物大灭绝中,存活下来的有尾两栖动物,在脊椎动物系统演化的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基因研究表明:新疆北鲵的DNA,与生活在4亿年前泥盆纪淡水中的古老鱼种——矛尾鱼的DNA相似性达97%。其基因与鱼类高度同源。而矛尾鱼亦被称为动物界珍贵的“活化石”,是新疆北鲵的直接祖先。由此可以推断,新疆北鲵的出现在2.5亿年前,并完成了从鱼类到两栖爬行类动物的进化,在新疆准噶尔盆地的湿地中大范围存在。所以,王秀玲教授当时世界级的发现,仅仅一页的学术论文,惊呆了西方一众科学家。

科学家称,新疆北鲵能从2亿5千万年前存活到今天的确是一个奇迹。因为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地球上的生物经历了至少5次大的生物大灭绝。

生物大灭绝:又叫生物绝种,是指整科、整目,甚至整纲的生物,在很短的时间内彻底消失,或仅有极少数残存下来。它并不总是匀速地、逐渐进行的,经常会有大规模的集群灭绝。在集群灭绝过程中,往往是整个分类单元中的所有物种,无论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如何,都逃不过这次劫难,而且,还常常是很多不同的生物类群一起灭绝,却总有其他一些类群幸免于难,还有一些类群从此诞生或开始繁盛。

大规模的集群灭绝有一定的周期性,大约每6200万年就会发生一次。

中国西部边陲的阿拉套山,金黄色的光晕从山顶蔓延过缓缓起伏的山顶,投射进山脚下的深草丛里。羊群在绿茵茵的草地上啃食青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5师88团牧民敬永雄,懒洋洋地在太阳下躺着,显得十分孤寂。他在中哈交界处这片海拔3000多米的贫瘠土地上,平平淡淡地生活了几十年。

常见小鲵鉴别(存活2.5亿年历经5次大灭绝)(2)

沼泽中的新疆北鲵

因为百无聊赖,敬永雄便起身来到附近的一条小溪里,胡乱地翻起水里的石头消磨时光。当他翻动一块一二十公斤重的大石头时,“哗”的一声,从石头下面猛地蹿出一条“鱼”来。敬永雄眼疾手快,一把将“鱼”紧紧抓住并提出水面。他定眼一看,吓得“妈呀”一声惊叫,一下把它扔出好远!

原来这种“鱼”的头像是蛇,不仅莫名其妙地长了4只脚,还拖着一条细长的尾巴。

敬永雄长这么大,从没见过这种怪物,甚至连听都没听说过这种“怪鱼”。消息一经传出,迅速在当地引起了轰动,甚至有人断言这是“妖魔的化身”,一时间,这怪物被人们传得神乎其神。

新疆师范大学生物系学生王亚平,当时在家乡温泉县捷麦克村度暑假,恰好听到了这蹊跷的事儿。当时她觉得很不可思议:在这寒冷的边境山区,年平均气温只有摄氏0.4度,而两栖类动物通常生活在湿热的环境里。在这如此寒冷的高山草原,怎么会有这种两栖动物呢?刚回到新疆师范大学,她就风风火火地找到老师王秀玲,说道这件蹊跷的怪事。

王秀玲听完大吃一惊:“天呐,这难道是北鲵?”

常见小鲵鉴别(存活2.5亿年历经5次大灭绝)(3)

王秀玲教授在温泉新疆北鲵保护区横幅标语上签名

作为大学老师,王秀玲知道,这种两栖动物在地球上,仅分布于中国阿拉套山一块狭窄的区域里,早被列入国际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联盟红皮书。

据考证,新疆北鲵比恐龙祖先的历史还长久,所以有人称它是“第一恐龙”。遗憾的是,自从1866年俄国动物学家凯塞尔在新疆最后一次发现后,北鲵便在地球上神秘“消失”,一下子就失踪了120多年。为了寻找这种奇珍无比的古老精灵,中国著名学者和动物学家王国英、谢志强、许设科、袁国映、赵尔宓等人曾多次在新疆西部的伊犁、博乐、塔城等地展开“梳头式”的搜寻,但最终一无所获。

所以,不少西方学者认为,新疆北鲵和恐龙一样早已灭绝,中国不可能再有这种珍稀动物。而现在,王亚平却带来这样一个“含金量”极高的消息!

那么,为什么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中外专家多次考察天山山脉,却始终找不到新疆北鲵的点滴踪迹?王秀玲后来才知道,新疆北鲵的分布比较特殊,大都在那些人迹罕至的地方,比方说在夏季草场。一般新疆的夏季草场平时无人光顾,只有在7、8月份,牧民才把牲畜赶到草场去抓膘,也没有谁会想到去那里寻找北鲵。

得知消息的王秀玲兴奋得彻夜难眠,她此时的心情决不亚于哥仑布发现了新大陆。找到堪称“国宝中的国宝”的新疆北鲵,这是多少专家、学者朝思暮想的愿望!而现在,这个机会竟莫名其妙地出现在了她的面前。

寻找新疆北鲵的离奇曲折之路

心动不如行动,她索性起来收拾行李,第2天天不亮就带着600元钱,奔赴西部边境阿拉套山。一路上,那长着蛇一样的头和4只脚、拖着细长尾巴的“怪物”,一直在她眼前萦绕。她有种莫名的预感——牧民敬永雄发现的这种神秘小精灵,肯定是“灭绝”已久的新疆北鲵。

1989年9月5日,王秀玲风尘仆仆地来到了地处新疆温泉县西部的捷麦克。她费了很多周折,终于找到了20世纪世界上第一个见到“第一恐龙”的人——敬永雄。王秀玲什么也不顾了,她借了一匹马,就立即和发现者一起策马狂奔,恨不得马上就能见到心心念念的北鲵……

常见小鲵鉴别(存活2.5亿年历经5次大灭绝)(4)

阿拉套山的珍稀动物

快马疾速,穿过沟沟坎坎的寂寥荒原,又越过层层迭迭的丘陵,王秀玲和向导开始艰难地爬山了。在纵横交错的山谷里回身四望,映入眼帘的是光滑的山脊,和沟底断断续续的灰白色石堆,只有一条马与人踩踏出来的逼仄“栈道”,勾勒着阿拉套山单调的线条,显示出荒芜边陲的些许生机——但就是这点儿人间烟火气息,让王秀玲忽然感到,浑身上下有一种莫名的紧张与不安。

王秀玲和向导快马加鞭,终于冲上了一片山地平原,视野豁然开阔起来。而远处却飘来大片厚重的乌云,接着便雷声滚滚。大雨很快就要来了,山洪爆发也将如期而至。

向导敬永雄知道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牧民和探险者被西域的山洪吞噬。很快地,大雨扑天盖地、倾泻而下。在马背上的王秀玲只觉得眼前一片模糊,接着呼吸也紧迫起来。

常见小鲵鉴别(存活2.5亿年历经5次大灭绝)(5)

新疆高原上突然爆发的山洪

人马在泥泞中艰难地跋涉着。忽然,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敬永雄也没料想到,原来的一条小河沟,现在却因山洪暴发变得波涛汹涌。而就在此时,一阵大风吹来,猛地把王秀玲掀下了马背。她忍着疼痛,赶紧挣扎着从泥水里爬起来,捡拾从马背上掉下来的补给和工具,却不料脚下一滑,她竟然跌进了洪水滚滚的河里。

洪水裹着泥沙疯狂地咆啸着,眨眼间王秀玲就被冲出几十米远,在水中时隐时现,眼看要隐入灭顶之灾。敬永雄看到眼前的一幕,惊得目瞪口呆。他反应过来之后,一边大声呼喊,一边拼命地策马狂奔,追赶落水者。

王秀玲娇柔的身躯在浊浪中顽强地挣扎着——但女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几分钟之后,连呛了几口河水的她就觉得浑身发软,一点力气也没有了。然后,她觉得自己的身体在不停地往下沉,沉入黑暗之中,她人生第一次感到绝望了……

好在苍天有眼,就在王秀玲即将被洪水吞噬时,奇迹出现了——她竟然意外地抓住了原来河岸边的一棵矮树。在她和矮树被洪水冲走之前,策马赶来的敬永雄及时冲到跟前,用马匹将2人拉上了岸边。王秀玲侥幸得救了,但当时惊心动魄的场面,却深深地印在了她的记忆中,每次想起仍心有余悸。

王秀玲和向导在夜幕低垂时,策马闯进了一块风景秀丽的大草场。不远处有一座孤零零的小毡房,弥漫出烘烤牛粪的清香。每年的这个时节,牧民们都赶着羊群转场了,绝少有人上山里来,所以,毡房主人对2人的到来感到很惊奇。在得知这位策马闯深山的柔软女子,是来自乌鲁木齐的大学老师时,主人一家7口人更是对她敬佩不已。

烧着炉子的毡房非常暖和,煮沸的奶茶散发着一股清香。王秀玲和主人一家老小围成一圈,喝着浓郁的奶茶,嚼着新疆人爱吃的烤馕,感到无比的畅快和兴奋。一路的饥渴劳累和暴雨狂风,把她折腾得半死不活——直到此刻,她才算找到了一个平静的小港湾。

常见小鲵鉴别(存活2.5亿年历经5次大灭绝)(6)

正在捕食藏羚羊的新疆狼

夜晚像一潭平静的湖水,悄无声息地淹没了草原。夜半时分,酣睡中的王秀玲忽然被一阵嘈杂声惊醒。她起身往毡房外一看,不由大吃一惊:只见一盏盏蓝莹莹的小“灯”,散射着骇人的荧光,正从远处快速地向毡房这边聚集。羊圈里的羊开始骚动起来,并不时地发出急促的叫声。为驱散这些小“灯”带来的恐惧,牧羊犬也狂吠起来,寂静的夜晚一时间沸腾起来。“狼群,狼群!”王秀玲不由得大声惊呼道。

于是,一部好莱坞大片拉开帷幕:毡房主人一家,像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翻身起床后,一个个手持木棒、镰刀等武器,一家大小吼叫着齐身冲出,扑向正在袭击羊群的饿狼……

看到眼前的一幕,即便是柔弱的王秀玲也没有了之前的恐惧,她也冲上前去,用棒子打起恶狼来。由于人少狼多,狼群并不愿轻易“罢兵”。在周旋之中,王秀玲几次被狼围住,落入险境,又几次被剽悍的男主人救出,总算没丢掉性命。经过一番缠斗,狼群终于一步步地后退了。

赶走了这伙凶残的饿狼,王秀玲躺在床上毫无睡意,眼前不断晃动着新疆北鲵的影子。可爱的小精灵呀,见到你为何这样难!她不禁一声轻轻地叹息。

跋涉千里,遭遇重重艰难险阻之后,王秀玲终于来到了敬永雄发现“怪物”的这片神秘土地。沐浴在暖暖的阳光里,她的心情格外兴奋和激动。

常见小鲵鉴别(存活2.5亿年历经5次大灭绝)(7)

雄伟的阿拉套山

雄伟的阿拉套山直刺苍穹的雪峰,呈现出一片深邃的湛蓝;层层堆积的云彩,湿淋淋地横在山腰上,亦幻亦真。王秀玲眯着眼睛用专注、沉醉的目光捕捉小溪四周不断变幻的景致,并开始翻动小溪里的大石头。眼看着神秘“第一恐龙”就要出现,王秀玲的心禁不住一阵狂跳,手也开始发抖了。

然而,随着时光静静地流逝,她的心却开始高悬起来。冰冷的溪水浸得她双手麻木、发白,她汗流浃背地翻起了,足足可以堆一座小山的石头,却见不到新疆北鲵的影子……这种古老的精灵,仿佛在一瞬间从这里逃得无影无踪。

难道有关它的发现是一种误传?

神秘消失123年后的新疆北鲵再次显露真容

在得到敬永雄的再次确认之后,王秀玲也不甘心就此“收兵”,自己历尽千辛万苦才闯进这片人迹罕至之地,难道就这么空手而归?许多动物学家找了多年都难见踪影的宝物,自己怎么可能刚展开搜寻,就能翻开历史的新篇章?她不停地给自己加油和鼓劲儿。

蓦然回首,魂牵梦绕的一幕终于出现了。王秀玲刚翻开一块不算太大的鹅卵石后,一条像蜥蜴一样的小动物猛地蹿出,“哗”地浮出水面。此刻,她的心吊到了嗓子眼上——如果真是它,这将是一个世界级的发现!

常见小鲵鉴别(存活2.5亿年历经5次大灭绝)(8)

新疆北鲵,俗称“娃娃鱼”或“水四脚蛇”

王秀玲不顾冰冷刺骨的河水,激动地边喊边追,最终捉住了这个可爱而又顽皮的小家伙。“是的,就是它,新疆北鲵!”王秀玲禁不住大声喊叫起来,两眼滚动着激动的泪花。这正是令她心心念念、朝思暮想的“第一恐龙”啊!

王秀玲在这条小溪边一呆就是整整4天。她一条条地寻找这些古老的小生灵,完全被眼前的这一奇迹陶醉了:短短的几天里,她竟发现了600多尾北鲵。

很快地,第一篇关于新疆北鲵的学术论文,在中国最有影响的动物学刊物《动物学研究》上发表了。因为时间仓促,这篇论文只写了短短的一页,却一下震惊了国内外学术界。哈萨克斯坦一些动物学家也闻讯赶来,一探究竟。

此后的一天,王秀玲又收到驻守在温泉县西部某部边防站指战员的来信。信中说,在地处温泉县内天山山脉的别珍套山区一带,也有新疆北鲵。这又是个惊人的好消息。

王秀玲立即再次“杀”进了中哈边界。她率领的课题组,在别珍套山的苏鲁别珍,又发现两处北鲵栖息地。令王秀玲更没有想到的是,在小小的4万平方米范围内,竟出人意料地生活着约6000尾北鲵!当时众人都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对地球上这种极珍稀动物来说,这真是一个天文数字啊!这个消息传出,把一口断言“新疆北鲵早已从地球上灭绝”的西方学者,惊得目瞪口呆!不少专家和学者连称“不可思议”。

紧接着,王秀玲根据考察情况,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开展新疆北鲵的保护和人工繁殖研究。此申请以惊人的速度上报,又以惊人的速度得到了上级批准。

自此,在山地草原上生存2、3亿年的精灵,被运往乌鲁木齐,王秀玲首开世界人工养殖北鲵的先河。在新疆师范大学,研究团队修了一个大水池,经过6只陶瓷滤芯过滤后的自来水,变成“溪流”,缓缓流入水池。溪流里放了不少大小石块,底部还被特意垫空。溪流岸边栽了一些早熟禾、三叶草。王秀玲放进去29尾成年北鲵,用蚯蚓饲喂它们。

常见小鲵鉴别(存活2.5亿年历经5次大灭绝)(9)

新疆北鲵再现真容

自发现新疆北鲵后的几年时间里,王秀玲跑遍了阿拉套山、别珍套山的十几个人迹罕至的山谷,行程2500多公里,调查面积1500平方公里,共找到了6处北鲵的栖息地。

目前,新疆北鲵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温泉县的几个狭窄区域,分布总面积仅仅几平方公里;国外也仅见于哈萨克斯坦阿拉套山支脉的狭小区域。

新疆北鲵对水环境依赖性很强,它们生活在山谷的浅水中,干旱或者洪水都可能使其种群迅速灭绝;而且,由于水域面积有限,不可能扩大种群数量。

时间就像是那条条平静的人工溪流,悄然地流淌着。一晃2年多时间过去了,其间尽管王秀玲想了许多办法,但都没能使北鲵产卵、生子。她后来回忆说:“那段时间真难熬,我们不得不忍受一次次的失望。我甚至觉得,养育3个女儿也没有这样累过。”

后来王秀玲想到,北鲵来自高寒区域,喜欢在低温环境下生活,不产卵可能是温度偏高的原因。于是,她就用冰块降温,使养殖池里的水始终保持在10摄氏度左右。那些日子,她和她的学生们每天要从冷库中抬来一麻袋一麻袋的大冰块,放进人工溪流的源头里。

常见小鲵鉴别(存活2.5亿年历经5次大灭绝)(10)

新疆北鲵第一次在人工环境下产卵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4年5月2日,一条重大新闻“爆”出:北鲵产下43粒卵。一个月后,35尾小北鲵在玻璃缸里孵化出来。这是北鲵有史以来第一次,完全在人类饲养下生育的新一代——这同样是个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

北鲵人工繁殖成功,人们因此称王秀玲为“新疆北鲵之母”。

新疆北鲵在吃货的努力下,几近灭绝

在王秀玲的努力下,1997年12月,自治区级新疆北鲵自然保护区成立。1999年温泉县投资建设了新疆北鲵馆,不仅成为科普教育的一个重要基地,也为科研工作者进行人工驯养、繁殖、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对保护世界野生动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15年,新疆北鲵科研宣教中心建设成立。2017年7月,温泉新疆北鲵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保护区。

但后来由于雨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一些温泉水眼和沼泽地干涸,山洪暴发等生态环境的恶化,北鲵的活动范围在一天天地缩小;甚至有人轻信北鲵“有神奇的接骨和滋补等药用价值”的谣言,而进行捕杀,也让北鲵的数量锐减——任何珍惜野生动物,都逃不过吃货的一锅炖。

仅在发现后的7、8年间,新疆北鲵的总数便由原来的8000多尾,减少到不足2000尾。而如果种群数量下降到1000尾以下,就等于宣告了这个种群的末日。

常见小鲵鉴别(存活2.5亿年历经5次大灭绝)(11)

温泉新疆北鲵自然保护区示意图

在2000年前后,位于“温泉新疆北鲵自然保护区”内,面积4万多平方米的苏鲁别珍新疆北鲵栖息地,统计的新疆北鲵数量已不足700尾。其余的5个栖息地:捷麦克、萨尔巴斯托、阿克塞、苏鲁别珍1号、苏鲁别珍2号,都不在保护区内。其中的捷麦克栖息地,新疆北鲵数量还不到100尾,而在10年前这里有超过6000尾北鲵。

为了保护新疆北鲵,《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新疆北鲵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于2009年5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规定:

温泉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自然保护区水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等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保护;

温泉县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自然生态系统和新疆北鲵栖息地为核心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进入;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收购、出售、捕捞新疆北鲵或者其产品;

禁止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从事一切生产、经营活动;

对自然保护区造成破坏的,将被处以3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近几年来, 通过一系列保护手段, 北鲵的种群数量逐年上升,2019年,北鲵突破3000尾。但在新疆温泉县,现在听到最多的话是:北鲵自发现以来数量一直在减少,也许要不了多少年,新疆北鲵将从地球上消失了。

怎样才能防止新疆北鲵快速地消失和灭绝?

王秀玲教授认为,要让北鲵永世长存,只有加大保护力度这一条途径。因为已经成功地解决了人工孵化问题,只要扩大人工孵化规模,新疆北鲵完全可以保持一定的数量。而这一前提是新疆北鲵必须有一个“家”,也就是自然栖息地——但不幸的是,这个家正在快速地消失。

常见小鲵鉴别(存活2.5亿年历经5次大灭绝)(12)

新疆北鲵需要这样的“家”

值得令人深思的是,为什么历经多次生物灭绝大劫难而未消失的新疆北鲵,却在今天数量急剧下降,面临种族灭绝的生存危机?人类又该如何挽救,这些标志着生物进化历程重要环节的“活化石”?#热榜####热搜##帮忙##新疆#

最后,如果你发现有人偷猎新疆北鲵和其他野生娃娃鱼,你会果断、坚决地举报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