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彭城写岁寒,何缘春色忽黄檀?正如三醉洛阳客,时访青楼白牡丹。

——徐渭《牡丹竹》题诗

郑板桥学谁(郑板桥为何自称)(1)

对于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之一的“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徐渭,“我学彭城写岁寒”是否可道出其绘画观念及技法语汇从苏轼等宋元文人写意传统而来的笔墨渊源。以下我们就从其多舛的命运、艺术成就与历史评价中来看看徐渭的艺术观。

一、命途多舛的徐渭

徐渭因其出身原因,少时得不到亲生父母的疼爱,在家庭中地位低下,有寄人篱下之感。而且自幼以才名著称乡里的徐渭,却在科举道路上屡遭挫折。这也是他形成了日后既生性放纵、孤傲自赏、郁郁寡欢,又不愿受传统礼法束缚的性格原由所在。

郑板桥学谁(郑板桥为何自称)(2)

成年后的徐渭“貌修伟肥白,音朗然如鹤唳”,时常中夜呼啸,宣泄愤慨。他曾担任胡宗宪幕僚,但在胡宗宪被下狱后,徐渭在忧惧发狂之下自杀九次却不死。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徐渭在又一次狂病发作中,因怀疑继妻张氏不贞,将其继妻杀死后被下狱论死,被囚七年,得张元忭等好友相救方得免死。此后徐渭南游金陵,北走上谷,纵观边塞阨塞,常慷慨悲歌。

徐渭也曾与山阴文士沈炼、萧勉、陈鹤、柳文等结为文社,被时人称为“越中十子”。徐渭博采众长,文学与艺术的修养极高。沈炼曾夸他说:“关起城门,只有这一个(徐渭)”,但其晚年却贫病交加,将藏书数千卷变卖殆尽,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去世,年七十三 。死前,徐渭写有《畸谱》,记述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

郑板桥学谁(郑板桥为何自称)(3)

二、徐渭的艺术成就

1、书法

对于徐渭的艺术成就,吴昌硕有着比较中肯的评价:“青藤画中圣,书法逾鲁公。”

徐渭的书法曾被陶望龄说过“称为奇绝,谓有明一人”。其书法观的产生,与明朝中、晚期的思想、文化、审美观念巨大变迁相吻合。其从吴门书派主张唐法的反叛始,继而吸取北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追求艺术个性化的积极因素。

郑板桥学谁(郑板桥为何自称)(4)

可说徐渭的书法是超越了时代,打破了以“台阁体”为主导的明代书坛的沉寂,开启并引领晚明“尚态”书风。徐渭最擅气势磅礴的狂草,用笔狼藉,一般人很难看懂。但他对自己的书法却是极为喜欢,自认为“书法第一,诗第二,文第三,画第四”。

徐渭在《书季子微所藏摹本兰亭》中所说的“时时露己笔意”的审美精神,在其行书中实现了对传统笔法的改变。而且其高头大轴的中堂行草,更是让人说“徐渭破坏了笔法”。徐渭在书法从卷册翰札的文房把玩转向厅堂展示审美的变革中,实现了笔法的改造。从其代表作《代应制咏剑草书轴》和《代应制咏墨草书轴》可见。徐渭这种借鉴于绘画的点画表现方法,是对晋唐笔法的创造性破坏,也是书法艺术美术化倾向的方向标。

郑板桥学谁(郑板桥为何自称)(5)

2、绘画

徐渭的写意水墨花鸟画,气势纵横奔放,不拘小节,笔简意赅,用墨多用泼墨,很少着色,层次分明,虚实相生,水墨淋漓,生动无比。又融劲健的笔法于画中,书与画相得益彰,使人观后意由心生。

1)似与不似之间

徐渭的泼墨写意花鸟画,别开生面自成一家。其兼收各家所长而不受其限,大胆变革,极具创造力。其写意画,无论是花卉还是花鸟,皆一挥而就,尽在似与不似之间。画家运用勾、点、泼、皴等笔墨形态,将牡丹雍容、紫薇隽秀、竹之萧疏、菊之孤傲、梅之挺洁的神韵刻画入微。

郑板桥学谁(郑板桥为何自称)(6)

其画梧桐和芭蕉,直冲画外,不见首尾,其画葡萄密如骤雨、藤蔓虬如蟠龙,风格疏放,不求形似。所形成巨大的张力,充溢在画面中的纵横之气和豪放境界更是前所未有,代表了徐渭的大写意花卉的风格。

其笔踪墨韵丰富的运动轨迹无不具备振笔疾书的即兴性与不可重复性,呈现出中国绘画中最为强烈的意韵。其蕴含的内在气质、精神,使欣赏者有如临其境之感。徐渭笔下的南瓜、菊花,驱墨如云,气势逼人,同时又恰如其分的驾驭笔墨,轻重、浓淡、疏密、干湿极富变化。墨法上既呈随意浸渗的墨晕,又见控制得宜的浓淡。此在写意中传达出花果的不同秉性和生韵,被徐渭自称为“戏抹”。

郑板桥学谁(郑板桥为何自称)(7)

徐渭所画的梧桐,只以泼墨笔法绘其一小部分,却有使人联想到挺拔正直的参天梧桐。就如翁方纲所说:“纸才一尺树百尺,何以著此青林庐。恐是磊落千丈气,夜半被酒歌嘘唏。” 徐渭以其精湛的笔法,在似与不似之间,为欣赏者营造出一片开阔的审美空间。

2)书中有画,画中有书

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于《琅嬛文集》中言:“今见青藤诸画,离奇超脱,苍劲中姿媚跃出,与其书法奇绝略同。昔人谓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余谓青藤之书,书中有画,青藤之画,画中有书。” 徐渭的绘画融合了自己的书法技巧和笔法,使人觉得他的泼墨写意画简直就是一幅慷慨淋漓的苍劲书法。

郑板桥学谁(郑板桥为何自称)(8)

从徐渭的《墨葡萄图》来看,题诗字体结构与行距不规则的排列,如葡萄藤蔓一样在画面中自由延伸,书画融为一体。其跌宕纵横的笔法有助于绘画艺术的巧妙变化,大刀阔斧,纵横驰骋,没有深厚的书法功力是难以做到的。

徐渭画《梅花蕉叶图》,将梅花与芭蕉放在一起,画上题写:“芭蕉伴梅花,此是王维画”,写出其与王维在某些构图上的源渊关系。而徐渭在这样的画面组合中,更突出一种主体解放的超越性。

郑板桥学谁(郑板桥为何自称)(9)

3)画如其人

徐渭在一首《题墨葡萄诗》中描写其寂寞之情: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徐渭一生命途多舛,他将自己的悲愤和怀才不遇之感融注于笔端,创造了一幅又一幅惊世骇俗的水墨名作。他笔下的墨竹,枝淡叶浓,逸笔草草,竹枝气势劲健,竹叶俯垂含情,虽属竹枝而高洁清爽之气不减。这正是画家怀才不遇,绝世独立人格的写照。他的泼墨牡丹,不拘于牡丹的富贵高雅特征,色彩绚烂,他却以水墨绘之,其目的是赋予牡丹清雅脱俗的格调与神韵,是谓“从来国色无装点,空染胭脂媚俗人。”

郑板桥学谁(郑板桥为何自称)(10)

三、后世影响

作为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的徐渭,其多才多艺,是“青藤画派”之鼻祖,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不求形似求神似,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工,对后世画坛,如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等影响极大;其书法善行草,写过大量诗文,其诗文恣露胸臆、奇傲纵诞,有超轶千古的不羁之感,被誉为“有明一代才人”;能操琴,谙音律;爱戏曲,所著《南词叙录》为中国第一部关于南戏的理论专著。

郑板桥学谁(郑板桥为何自称)(11)

徐渭的诗,被袁宏道尊为“明代第一”;他的戏剧,受到汤显祖的极力推崇。至于绘画,更是中国艺术史上成就最为突出的人物之一。明人梅国桢说其是:“文长病奇于文,人奇于时,诗奇于字,字奇于画,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

黄宾虹曾说:“绍兴徐青藤,用笔之健,用墨之佳,三百年来,没有人能赶上他。”徐渭的绘画主观感情色彩强烈,笔墨挥洒放纵,从而把中国写意花鸟画推向了书写强烈思想情感的最高境界,其随意控制笔墨以表现情感的写意花鸟画技巧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中国写意花鸟画发展中的里程碑,开创了中国大写意画派的先河,为文人画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其画风对清代的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以及近现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甚至郑板桥曾刻一印,自称“青藤门下走狗”。

郑板桥学谁(郑板桥为何自称)(12)

作者:曹希音,中国画画家,艺术理论写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