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爆料:一女子与闺蜜及闺蜜前男友是同学。闺蜜前男友结婚时,两次发出邀请,还暗示怕新娘尴尬,要其“礼到人别到”,女子念在大家都是同学,托人带去礼金。谁知近日该女子结婚,微信通知对方时,才发现对方早已把自己拉黑……

老一代传下来的人情世故,在年轻人眼中,仍然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目前农村地区过高的随礼金额,是人情关系异化的表现,以此来判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疏、感情浓淡。

另一方面,中国人爱面子,这是促使份子钱不断水涨船高的重要原因。要想随礼问题不再令人头疼,关键就要看自己如何选择。是打破传统还是墨守陈规,是移风易俗还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武汉随礼给多少合适(河南人随礼给多少才合适)(1)

丽鹿丨文

武汉随礼给多少合适(河南人随礼给多少才合适)(2)

结婚酒席婆家娘家都要摆

从简不得

老家县城的房子要出租,趁周末回去整理爸爸的藏书字画,在旧书柜里,翻找到一个红色小本本,打开来看,是20多年前我结婚时的礼单。

爸爸用毛笔在本子里,整整齐齐地抄写了好多我熟悉或陌生的名字,名字后面是贺喜的礼金数额,50、100的金额居多,还有老家村子里的亲戚们,送的是两床家织的粗布床单、两个丝绸被面、皮箱等物品。

武汉随礼给多少合适(河南人随礼给多少才合适)(3)

细心的他,还在很多名字后面,打了一个对勾,这应该是标记已经归还过人情了的。

一页页翻看着爸爸记下的礼单,感受着父心慈爱的温暖,或心酸或幸福的一幕幕往事,也在我的记忆里浮现。

我结婚时,婚礼是在先生老家举行的。他的老家和我的老家间又隔着嵩山和伏牛山,当时路途交通十分不便,况且,我和先生工作在郑州,同事也要招待,这么一算,我本没打算再回娘家举行仪式。

但妈妈说:“那怎么行呢?亲戚们常问起你啥时候出门,按咱老家的风俗,你到婆家举行过婚礼,三天后要回门。我和你爸早商量好了,到时一定要办酒席,不但请老家和城里的亲戚朋友,还得通知我和你爸单位同事来参加。”

我本来还想反对一下,说些例如“新事新办、喜事从简”之类的话,主张一下我的新观念,却听妈妈又接着说:“咱家好几年没有办过能请客的大事了。趁你结婚热热闹闹办几桌酒席,那些常年不咋走动见面的亲戚朋友,趁机聚聚,亲戚之间不常走动,慢慢都会疏远。”

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哥姐年龄比我大得多,相隔最近的姐姐,也比我大7岁。父母等待我结婚出嫁这个机会,一定等了好久,我没有理由不配合他们。

末了,妈妈又加了一句:“这几年,我们也随出去了不少份子钱,正好趁你结婚,把送出去的礼收回来。”

妈妈说的这么有道理,我只好遵从孝顺。

老家的亲情友爱如此热烈。


武汉随礼给多少合适(河南人随礼给多少才合适)(4)

份子钱一路水涨船高

成了一笔沉重的负担

中国是个人情大国,讲究礼尚往来,尤其是县城,人与人之间的血缘姻亲关系特别紧密,人际交往比大城市密切得多,人情味儿也格外浓郁,加上地方小,彼此之间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一来二往都成了老熟人。

遇上谁家结婚丧葬、生子升学、乔迁新居等红白喜事,都要前去庆贺、随份子送礼。

所以,围绕每张桌子坐着的人们,彼此之间存在着各种盘根错节的关系。

这些宴席聚会,其实也成为亲友同事间,联络感情、互通信息的一种手段和方式,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交流分享的平台。

武汉随礼给多少合适(河南人随礼给多少才合适)(5)

说实话,对于天生性格内向、有些社恐的我来说,挺害怕这种场面和人情世故的。这也是当年毕业时,我不愿回县城的原因之一。

在县城里,不但婚丧嫁娶是大事,小孩出生九天要办酒席,叫“做九朝”,简称“做九”;满月要吃满月宴;周岁要邀请亲友看娃娃抓周;小孩子长到十二岁,很多家庭也要宴请宾客,庆贺孩子顺利度过了人生的“第一轮”。


我的老家豫西,有的人家里人丁单薄,男孩儿生下来,姥姥要来送“米面礼”,这份大礼里有一只布项圈。

项圈用红布缝制,约有成年人的大拇指粗细,里面包裹着香料和棉絮,这个红项圈,俗称“汗圈”,不但能吸汗驱湿,夏天防止娃娃脖子里的皮肉被汗水淹蚀后起疹子,还寓意“圈”住婴孩,佑护他平安成长。


一些家境好点的人家,还会在汗圈上加把刻有“长命百岁”等字样的银锁。无论春夏秋冬,或是洗澡睡觉,小孩脖子里的汗圈,一刻也不能摘掉。

武汉随礼给多少合适(河南人随礼给多少才合适)(6)

前些年,老家还盛行举办升学宴。孩子升入中学、考上大学、读研读博,家长都会借机操办一场阵容豪华、规模堪比新闻发布会的宴席。

酒店门口摆放着一人高的鲜花花篮,扯起十几米的红布横幅,有的还悬挂起彩色大气球,气球下面飘带上,缀满类似“大鹏展翅”、“鱼跃龙门”、“金榜题名”等吉庆祝福,尽情表达着唯恐天下不知的兴奋心情。

老人寿诞更是不能不重视,客人来得越多越好,说是来客吃寿面、吃蛋糕,能替寿星“咬灾”。

办宴席的名堂繁多,礼金的数额,也随之水涨船高,于是有人形象地称它为“吃高价饭”、“集资募捐办大事”。


尤其这两年,随着大家渐渐富裕起来和物价飞升,份子钱从100一路涨到500、甚至上千。对于不少人家和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来说,逐渐演变成了一笔沉重的负担。

是喜是忧?谁也说不清,反正大家都在这种趋势的裹挟中,随波逐流。

因为,对于重人情、好面子的国人来说,宁可平日里省吃俭用,该出的份子钱,一分也不能少,也不愿落在别人后面。


武汉随礼给多少合适(河南人随礼给多少才合适)(7)

庆贺孩子满月

不常联系的同事却包了半个月工资的红包

其实,礼金或礼物若送得恰到好处,确有锦上添花的效果,但若过于昂贵,对受礼者一方,是无形却沉重的心理负累。


1995年底,我分到了一套位于花园北路家属院的小房子。

十月份搬家的时候,由于没有什么家当,也就没麻烦朋友们来帮忙。

后来有个郑州本土的同学,听说我搬了新家,说郑州兴“燎锅底儿”,便召集几个要好的同学,说是要来家里给我们庆贺乔迁新居。

武汉随礼给多少合适(河南人随礼给多少才合适)(8)

于是十一月份的一天,周末早起我和先生骑车到北下街,采购了新鲜的牛羊肉和别的食材,请大家来吃涮锅,考虑到客人都是刚走出校门的穷光蛋,电话里事先声明,家里啥都不缺,带着一张嘴来即可。


有个郑州本土同学,来的时候提了一个新电饭锅,说燎锅底儿不能空手来,要带个礼物讨彩头。我们还都笑话他礼节太多。

那天围炉举杯的欢笑,随着火锅中升腾起的烟气,驱散了初冬的寒意,暖暖的情谊,永远留存在心底。

后来,我去别的同学家燎锅底儿,无论是一件炊具、一束鲜花、还是一袋蔬菜水果,都谨记着不空手上门。

礼轻情意重,很多时候,我们不是缺少东西,也不是奢求物质,而是在乎有没有一份美好的祝福和希冀。


97年儿子出生后,除了家友相聚庆贺一下,没有操办宴席。儿子满月后的一天晚上,住在一楼的同事大姐,敲开了我家六楼的屋门。

由于我俩不在一个部门,平时走动也不多,对于她的突然来访,我有点惊讶,不知道有什么事。


请进屋后,寒暄几句后,她从衣兜里掏出一个红包递给我,说是庆贺孩子满月。我推辞不过只好收下。她来得热情,离开得匆匆,连杯水也没喝,就下楼回家了。


拆开红包,里面装了100元,这在当时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因为我的月工资才200。也就是说,她把相当于自己半个月的收入,都送给了我的孩子做满月礼。


武汉随礼给多少合适(河南人随礼给多少才合适)(9)

无从偿还的人情债

最是沉重

收到这份重礼,我心里着实惶恐。

退回吧,担心自己不懂人情世故,又恐此举伤了邻里感情。看我纠结的样子,妈妈让我平时留点心,遇到她家有啥喜事,好赶快还了人家的人情。


谁知没过多久,在楼下玩耍时,总是不见她那个比我儿子大一岁的小女儿,问别的邻居,谁也不知道她们全家搬到哪里去了。再向同事打听时,却得知她已辞职。


后来听同事们说,她的老公是学计算机的,办了技术移民,一家三口都去了加拿大,在我家楼下的那套住房也卖掉了。


直到今天,我还没有联系上她。


转眼过去了20多年,没有偿还的这份人情债,就成了我时时惦念的遗憾,每次想起来,就觉得欠着一笔债。生活中的金钱债务、文债都能还清,唯有这人情债,无从偿还时,最是沉重。


这几年,因为儿子在国外,我每年去他那里时,也考虑给他的老师朋友们带点礼物。


武汉随礼给多少合适(河南人随礼给多少才合适)(10)

每次我问儿子带什么好,他都说不需要太花钱,因为西方人的交往礼节中,你若送人家太贵重的礼物,会让对方感觉惶恐不安、难以轻松愉悦地接受。


其实,西方的这些礼仪交往规则,不正是我们的老祖先倡导的那种,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境界嘛。

话说又近年关,老话讲“过年如过关”,因为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点,很多事情要在年前了结圆满,比如各种债务、婚姻、事业等等,因此人们要度过债务关、学业关,还有人情关。

仔细想想,人这一生所要经历和度过的,也无非就是结下新的人缘,欠下新的人情,然后再逐一去偿还家人、亲友、同事甚至是陌生人,曾为你付出过的那份关怀和情缘。

(图片来源于网络)


//////////


丽鹿:

生活在郑州,业余码字,只为留住生活中的点滴美好记忆。



豫记·专注河南乡土文化,甄选优质河南特产

在微信中搜索salome1203,添加小秘书微信

进入“豫记·河南好物群”,获取更多豫记精选好物。

(添加时请备注“豫记好物”)


THE END

欢 迎 投 稿

邮箱 yujimedia@163.com

豫记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商务合作请加salome1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