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37年(清朝乾隆二年)九月二十五日,乾隆帝回复礼部和宗人府的奏折,同意把宜妃的棺椁葬入景陵中的嫔妃园寝。

这意味着,已经去世5年之久的宜妃,终于可以葬入康熙的皇陵(景陵)了。

康熙帝嫔妃众多,仅史书记录在册的就多达60余位。这60余位嫔妃有的英年早逝,有的中途失宠,有的或许从来没有得到康熙帝的青睐。只有宜妃最为特殊,《永宪录》说宜妃“眷顾最深”,意思是说,在康熙的众多嫔妃中,宜妃是康熙的最爱。

雍正是如何对待宜妃(宜妃受宠45年连丧3子)(1)

宜妃从康熙十六年入后宫,被康熙宠爱长达45年。康熙驾崩后,宜妃遭遇命运的“滑铁卢”,她从先帝宠妃瞬间变成了雍正的眼中钉。

雍正十一年,宜妃在连丧三子后郁郁而终,雍正不仅没有给她按太妃礼大葬,甚至都没有将她葬入景陵。直到5年后的乾隆二年,宜妃才入土为安。

作为康熙帝的宠妃,宜妃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女子?她又为何一再遭到雍正的冷眼呢?本文,笔者将和大家分享这位紫禁城内的皇妃。

一、姐妹同嫁康熙帝

清朝康熙十六年,三藩之乱已经爆发4年有余,康熙以举国之力终于将吴三桂堵截在西南一隅。政治局势的好转,需要朝廷有“喜事”来烘托,因此,康熙下旨,重启此前暂停了四年之久的“选秀”。这一年的七月,有一位特殊的女子通过选秀进入皇宫,此女乃是满洲镶黄旗郭络罗氏,史书称她为“郭贵人”。

雍正是如何对待宜妃(宜妃受宠45年连丧3子)(2)

我为什么说这位“郭贵人”特殊呢,因为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内务府档案记载,郭贵人在入宫之前已经嫁过一次人,只不过丈夫已死。

不过,这个说法在正史中没有得到印证,因为在正史上,这位郭贵人非常低调,史书上关于她的记载,只有两点:

第一,她生过两个孩子,分别是康熙的四公主固伦恪靖公主和康熙的第十九子胤䄔(因早夭,未序齿)。

第二,她还有一个姐姐和她同时入宫,《清史稿·卷二百十四》记载:

郭络罗氏,宜妃妹。子一,允䄔,殇。女一,下嫁敦多布多尔济。

原来,这位“郭贵人”的姐姐,正是大名鼎鼎宜妃!

(笔者:由于郭络罗氏有姐妹两人同时入宫,笔者用“宜妃”和“郭贵人”区分二人,这个称呼和她们后来的位份变化无关。)

雍正是如何对待宜妃(宜妃受宠45年连丧3子)(3)

当然,也有部分史料说郭贵人不是宜妃的妹妹,而是姐姐。实际上,在清朝的选秀制度下,八旗(满蒙汉旗人)家庭有两个女儿同时入选皇宫,也不是什么新闻。

根据《清史稿》记载,宜妃和郭贵人的祖父名叫岸塔穆,是满洲镶黄旗包衣佐领。宜妃之父三官保后来继承父亲的职位,继续担任包衣佐领。

所谓“包衣”,实际上是属于八旗贵族的世代奴仆,“佐领”乃是贵族的随从和护卫头目,清朝的“包衣佐领”一般为五到四品衔,像宜妃的父亲便是如此。这说明,宜妃姐妹的出身并不高贵。

关于宜妃的容貌,史书上没有记载。但可以肯定的是,宜妃几乎刚入宫便得到了康熙的极度宠爱,有证据如下:

根据《清圣祖实录》记载,清朝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康熙册封遏必隆之女钮祜禄氏为继皇后,同时,册封“宜妃”为宜嫔。

雍正是如何对待宜妃(宜妃受宠45年连丧3子)(4)

而《清圣祖实录》又记载,宜妃和妹妹郭贵人都是七月入宫,这也就意味着,宜妃在入宫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已经高居嫔位了。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秀女就被册封为嫔,可谓极不寻常。举两个例子:

第一,雍正之母德妃乌雅氏也是康熙爱重之人,她于康熙十二年入宫,直到康熙十八年十月生下雍正帝(当时称胤禛)后,才被册封为德嫔。第二,和宜妃同时入宫的姐姐郭贵人也是在康熙十八年生下一女后,才被封为“贵人”。

宜妃能在短时间内被册封为嫔,只可能是两个原因:第一,他深得康熙的宠爱;第二,他为康熙生下了孩子。

考虑到当时宜妃入宫不到两个月,生下孩子的可能性为零,而宜妃的第一个孩子胤祺生于两年后(康熙十八年腊月)。这也就是说,宜妃是纯粹靠得宠而转换身份的。

雍正是如何对待宜妃(宜妃受宠45年连丧3子)(5)

从这点来看,《永宪录》说宜妃“眷顾最深”,并非无稽之谈。宜妃的确是康熙最宠爱的嫔妃。

从包衣佐领之女,到后宫宠妃,这种变化,仅仅是宜妃辉煌人生的开始。因为在康熙帝接下来漫长的执政岁月中,会多次出现宜妃的身影。

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康熙十八年十二月初四,宜妃(当时称宜嫔)生下一子,取名胤祺,在康熙诸多儿子中序齿第五。需要说明的是,五阿哥胤祺仅比四阿哥胤禛(雍正帝)小两个月,两位皇子年龄相仿。

按照清朝的祖制,嫔位及以下的嫔妃是没有资格抚养皇子的,哪怕是自己亲生的也不行。所以,胤禛和胤祺从小被抱养到贵妃佟佳氏(佟国维之女、康熙表妹)处抚养。

雍正是如何对待宜妃(宜妃受宠45年连丧3子)(6)

由于后来佟佳氏被册封为康熙的第三位皇后(孝懿仁皇后),这也就意味着四阿哥和五阿哥是皇后养大的,这赋予了两位皇子特殊的地位。

康熙二十年,康熙帝大封嫔妃,这一次生有皇子的四位嫔妃全部晋为妃。大阿哥胤褆生母那拉氏晋升为惠妃、三阿哥胤祉的生母马佳氏晋升为荣妃、四阿哥胤禛生母乌雅氏晋升为德妃、五阿哥胤祺的生母郭络罗氏晋升为宜妃

惠、宜、荣、德四人就是康熙朝著名的“四妃”。

康熙在册封郭络罗氏为宜妃的册文中写道:

咨尔宜嫔郭洛罗氏,柔嘉成性,淑慎持躬。动谐珩佩之和、克娴于礼。敬凛夙宵之节、靡懈于勤。兹仰承太皇太后慈谕、以册印、进封尔为宜妃。尔其祗膺晋秩、副象服之有加。懋赞坤仪、迓鸿庥之方至。钦哉。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四位皇子中,虽然五阿哥胤祺年龄最小,但他的生母宜妃却在四妃中名列第二位。这也能侧面证明康熙对宜妃的宠爱。

雍正是如何对待宜妃(宜妃受宠45年连丧3子)(7)

据记载,康熙下朝后,经常到宜妃居住的翊坤宫。若康熙出巡在外,除了向太皇太后和太后报平安外,还会单独向翊坤宫送平安书信,甚至会捎回一些外地的特产,而这些待遇是其他妃子所没有的。

如果说,康熙对宜妃的宠爱,是因为宜妃年轻貌美,那么,宜妃在康熙晚年仍然受宠,这就更能说明她的不寻常。

康熙五十年,湖广巡抚陈诛进献了一匣子西洋香,据说极其贵重,很多年轻的嫔妃求而不得。康熙最终把此物赏给了宜妃。要知道,当时宜妃已经51岁,康熙不她礼佛的檀香,而是赏赐他珍贵的西洋香。可见,宜妃这才叫圣宠不衰。

另外,康熙曾让内务府打造两个“千里眼”望远镜,内务府于康熙三十八年打造完成,一共有两支,一大一小,康熙非常喜欢。但到了第二年,康熙却命人将小号的“千里眼”送给了翊坤宫。

雍正是如何对待宜妃(宜妃受宠45年连丧3子)(8)

由于爱屋及乌的原因,康熙对宜妃的家人也十分照顾。康熙在位期间,几乎每两年都会到盛京一趟,盛京乃清朝旧都,有专门的宫殿。但奇怪的是,康熙竟然有两次直接住进了“佐领三官保之屋”。

三官保是宜妃之父,也就是说,康熙去盛京,宜妃之父曾两次负责在家里接待康熙。这种荣宠,堪比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了。

当年康熙南巡,曾两次住进曹寅的家中,这不仅仅是因为曹寅是江南织造,更是因为曹寅的母亲是康熙的奶母,两者有亲情关系。同理,三官保能“有幸”接待康熙,也是因为有宜妃这层关系。

宜妃有兄弟九人,在宜妃入宫之前,除了他的大哥道保外,其余八人几乎是八旗底层的微末小吏,但因为宜妃受宠之故,郭络罗氏家族的九位兄弟后来都走入仕途,最差的也成了佐领。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雍正是如何对待宜妃(宜妃受宠45年连丧3子)(9)

古人常把受帝王宠信的后宫女子视为“祸水”,笔者对此是不认同的。历史上的所谓“祸水”,大多在于君王昏聩,而非后妃的过错。况且,在清朝“后宫不得干政”的大环境下,宜妃虽然受宠,但她还不至于危害清朝。

站在历史的角度,宜妃固然是宠妃,但这是她的特点,并非缺点。

三、儿子结仇母何辜?

从康熙十六年入宫,到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驾崩,宜妃被康熙宠了近45年之久。在康熙的所有嫔妃中,宜妃的待遇算是罕见的。

宜妃一共为康熙生下三子,其中,三子分别是五阿哥胤祺、九阿哥胤禟、十一阿哥胤禌

五阿哥胤祺天生敦厚,从小养在孝懿仁皇后膝下,孝懿仁皇后去世后,康熙又将胤祺送到孝惠章太后(康熙嫡母)处。在祖母的身边,胤祺养成了与世无争的性情。因此,胤祺也就成了宜妃三个儿子中最幸运的一个。

宜妃的三儿子胤禌生于康熙二十四年,11岁时夭折,宜妃非常伤心。当时正值准噶尔之战爆发前期,康熙忙得不可开交,但即使如此,康熙还不忘亲自安慰宜妃。

雍正是如何对待宜妃(宜妃受宠45年连丧3子)(10)

大儿子敦厚,小儿子早夭,在历史上,宜妃最著名的儿子并不是胤祺和胤禌,而是另一个儿子胤禟

九阿哥胤禟天生聪明,出生后由宜妃亲自教养。胤禟除了会满文和汉文外,还能精通满文和俄文。他且极善理财,在康熙诸子中,胤禟的数学天赋首屈一指。康熙年间,胤禟曾发明许多奇巧机关,甚至发明了一种战车,让康熙赞叹不已。康熙中后期,九子夺嫡,胤禟加入了八阿哥胤禩的阵营,成为“八爷党”的核心成员。

九子夺嫡可谓“你死我活”,胤禟极力支持胤禩,被称为胤禩的“钱袋子”。也就意味着他成了胤禛的死敌,这也为宜妃后来的结局作出了铺垫。

雍正是如何对待宜妃(宜妃受宠45年连丧3子)(11)

清朝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玄烨在畅春园驾崩,终年69岁。步军统领隆科多当场宣布了康熙的遗嘱,命四阿哥胤禛继承皇位。胤禛登基,是为雍正帝。

雍正的登基,让筹谋多年的胤禩、胤禵集团的希望彻底落空,同时,也开启了雍正对政敌的清算时代。而胤禟作为“八爷党”的主要人物之一,自然也在清算的名单之内。

不过,雍正为了稳定皇权,并没有一次性将“八爷党”连根拔起,而是逐渐分化,然后各个击破。例如,雍正登基之初,便对八爷胤禩委以重任,命他和胤祥、马齐、隆科多一起辅政。而对于胤禵和胤禟,雍正则进行了最直接的打击。

根据《清史稿·诸王传》记载,雍正以“遵循旧制,派王公赴军前”为名,下旨命胤禟去西宁军中,而西宁军主帅乃是雍正的心腹年羹尧。这等于将胤禟发配到边疆,并让心腹之人严密监视。

不仅如此,胤禟的儿女也被雍正派人监视起来。

雍正是如何对待宜妃(宜妃受宠45年连丧3子)(12)

古人又云:父债子偿。然而,对于胤禟来说,他和雍正之间的仇恨,却不仅连累了自己的儿女,更祸及她的母亲宜妃。

康熙驾崩后,他的嫔妃们要到康熙帝灵前祭拜。当时宜妃尚在病中,无法下床行走,礼部官员向雍正汇报,看是否允许宜妃等病情缓和了再前去祭拜。没想到,雍正没有半点犹豫,便怒斥礼部官员:“先帝所有嫔妃都必须到场,若有人因病重无法行走,便命人用软塌抬着她前来祭拜。

雍正的这个说法,针对性极强。

《清史稿·后妃传》记载:

当圣祖崩时,妃方病,以四人舁软榻诣丧所,出太后前,世宗见之,又傲,世宗为诘责宫监。

意思是,治丧时,宜妃被人用软塌抬着,但因为抬轿子的太监没有把控好节奏,宜妃竟然走在了太后(德妃,雍正生母)之前。雍正大怒不已,当着众人的面,斥责太监。

都说“打狗要看主人”,雍正表面是指责太监,实际上是故意让宜妃难堪。

雍正是如何对待宜妃(宜妃受宠45年连丧3子)(13)

事实上,宜妃的厄运远没有结束。

四、三子尽丧母何归?

雍正元年九月初一,康熙帝在停灵一年(10个月)后正式下葬景陵。当时,胤禟已经被“发配”到西宁,宜妃虽然仍在病重,有人劝宜妃称病不去,但为避免落人口实,宜妃还是乘软轿出席康熙的下葬礼。

这一次,宜妃的轿子没敢超过太后,但仍然遭到了雍正的不满。葬礼过后,雍正下旨给宜妃道: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今朕新即大位,凡事遵循典制,率由旧章……众母妃自应照前遵行国礼。即如宜母妃用人挟腋可以行走,则应与众母妃一同行礼,或步履艰难,随处可以举哀。乃坐四人软榻……甚属僭越,于国礼不合。自传之后,若仍前不改,定按国法治尔等之罪。

雍正的意思是说,宜妃虽然病着,但也不是完全不能走路,应该找人搀扶她,而不是让她坐着软轿。宜妃的做法太过僭越,于国礼不合。

一番申斥下来,让本就在病中的宜妃胆战心惊,病情加重。好在恒亲王胤祺(改名允祺,下同)为母求情,雍正才放宜妃一马。

雍正是如何对待宜妃(宜妃受宠45年连丧3子)(14)

几天后,雍正又下旨说,体念恒亲王一片孝心,允许恒亲王将宜妃接入恒亲王府养病。这道圣旨听起来体面,但细思起来,相当于雍正把宜妃赶出了皇宫。

雍正二年,宜妃虽然躲在恒亲王府中,但她的日子并不好过。因为胤禟开始被雍正以各种理由治罪。雍正三年,雍正列出胤禟“纵容下人”、“骚扰百姓”、“怠慢钦差”等罪名,将胤禟革除黄带子,并改其名为“塞思黑”(满语为讨厌的人)。

雍正四年初,胤禟被幽禁于保定,宜妃虽然思念儿子,却不敢提出看望。到了夏天,胤禟身披锁链,被关在一间狭小炎热的封闭牢房中,雍正特地吩咐直隶巡抚李绂:

“一切笔、墨、床、帐、书、字、便冰一块,汤一盏都不得给予!”

就这样,胤禟死在了禁所。关于他的死因,后世不得而知,或许是病逝,或许是中暑,也或许是其他原因。

雍正是如何对待宜妃(宜妃受宠45年连丧3子)(15)

胤禟之死对宜妃来说是颇大的打击,这是她人生中第二次品尝丧子之痛。从此,宜妃一病不起,再未痊愈。

雍正十年,一向与世无争的胤祺病逝,雍正并没有为难这位五弟,下旨以亲王礼厚葬。对于宜妃来说,胤祺是他最后一个儿子,如今,三个儿子尽数丧命,宜妃也因此病入膏肓。

次年,宜妃在孤寂去世,终年73岁。雍正听闻后,并没有任何表示,这和其他太妃去世时完全不同。

可见,即使宜妃已经撒手人寰,雍正对她仍有恨意。

雍正是如何对待宜妃(宜妃受宠45年连丧3子)(16)

宜妃去世后,棺椁一直没有葬入景陵,尽管她的孙子几次上奏,希望将宜妃入土为安,但雍正都没有任何表示。直到雍正去世,宜妃仍然没有“安身之所”。

清朝乾隆二年,乾隆终于下旨将宜妃棺椁葬入景陵妃园,此时,距离宜妃去世已经有5年之久了。

五、“战争”,让女人走开

很多人认为,雍正之所以让宜妃百般难堪,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胤禟。毕竟,九子夺嫡时,胤禟是胤禩的“钱袋子”,他曾一度让雍正吃过太多的亏。

笔者猜测,除了上述原因外,雍正和宜妃或许还有其他冲突,只是现有的史料没有记载。毕竟,若论亲疏,恒亲王胤祺也是胤禟的亲哥哥,但他并没有被雍正为难。

在笔者看来,纵观宜妃的一生,她有两大幸运:第一幸运的是她虽为包衣之女,却能入宫为妃,并且得到康熙的宠爱。第二幸运的是,她的宠爱持续了45年之久,也让她和她的家族体验了四十余年的尊荣。

雍正是如何对待宜妃(宜妃受宠45年连丧3子)(17)

然而,宜妃也有两大不幸,第一不幸的是她虽生三子,但连续三次白发人送黑发人,这对于一个母亲来说,最残忍的事莫过于此。第二大不幸的是,她晚年遇到了一个睚眦必报的雍正帝。

前苏联作家阿列克茜叶维契曾写过一部著名的小说,书名是《战争中没有女性》,后来被译为《战争,让女人走开》,但作者的本意并非书名表面的意思,作者所表达的意思是:战争中本来不应该有女性的参与,但又不可能没有女性。

冷兵器的战争是战争,封建社会的政治斗争、夺嫡之争更是战争。

雍正帝虽然睚眦必报,但宜妃也并非完全无辜。毕竟,她亲自教导的儿子深陷“战争”之中,她又怎会轻易全身而退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