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驻训后的第一次战备拉动检验,竟有两成官兵战备物资携带不全,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上山驻训需要准备什么?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上山驻训需要准备什么(个人物资该带啥)

上山驻训需要准备什么

野外驻训后的第一次战备拉动检验,竟有两成官兵战备物资携带不全。

不久前,对照机关给出的问题清单,北部战区陆军某旅三营六连连长周勤悦专门召集骨干开会,要求每名骨干制订整改计划、明确整改时限。

接下来的两周,除了督促骨干做好跟踪检查,周勤悦自己也是逢会便讲、反复强调,之后几次战备拉动,连队再也没出过类似问题。然而,正当他准备松一口气时,新情况又出现了。

连续3天时间,连队快递数量激增。包裹里装的究竟是什么?调查后,周勤悦发现,其中绝大多数是官兵购买的生活用品。

“野外驻训不是过日子,这么多快递实在不像话。”晚饭后,周勤悦召集骨干,打算解决快递泛滥的问题。然而会开了没一会儿,就出现了另一种声音。

“野外驻训毕竟不是打仗,两个多月的时间,人总要生活!”中士庄俊伟说,“虽然我们总强调备战,但生活上的事也要有人管,驻训地周围没有商店,洗发水香皂用完了只能从网上买。”

对于之前机关指出的问题,下士赵建涛也觉得很委屈:驻训期间,制式背心、衬衣这类战备物资自己可能根本不会用到,如果急需也可以临时找到替代品。相反地,背囊里腾出空间放些剃须刀、充电宝等物品,能让生活方便不少。

该旅领导很快也注意到这个问题。如何处理“利于战备”与“方便生活”之间的关系?对此大家众说纷纭。

几经讨论后,声音逐渐归于一致:野外驻训,“训”字当头。在战备和生活发生冲突的时候,必须尽最大努力优先保障战备落实,毕竟打起仗来,快递很难送到战场。他们规定野外驻训剩下的时间里,禁止接收快递。

讨论告一段落,可接下来发生的两件事却让该旅领导感到有些疑惑。

机关检查军容风纪,不少战士因头发太长受到通报。旅里的理发员只有一个,很难满足官兵们的需求。无奈之下,三连文书冯弈晨只得冒着风险再次网购,买了一个推子,给连队战友理发。

一次训练中,二连连长金御的对讲机由于前一晚电站意外停电而没有及时充满,到了训练场不一会儿就电量耗尽自动关机。战术课目演练马上就要开始,关键时刻,下士常昊拿出随身携带的充电宝,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仿佛一枚硬币的两面,战备和生活都真真实实地存在于这片驻训地上,贯穿于官兵们的每一天,任何刻意割裂二者的行为,似乎都是违背客观规律的。这两件事让该旅领导再次陷入思考:他们的做法是不是太绝对了,是否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呢?

参谋长张海滨想起不久前和老战友的一次通话,电话里老战友介绍了他们单位在物资携带方面的经验做法:从旅长到普通一兵,每个岗位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物资清单,上面详细写明了需要携带的各类物资。到达驻训地后,再根据物资种类,在各个范围内进行统一调配。

“也许这就是问题的答案。”张海滨告诉记者,如今,他们还在进一步调研,广泛征求官兵意见,努力寻找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野外驻训,个人物资到底该带啥?相信在该旅很快就有定论。

野外驻训携带物资

参谋周鹏拟制清单几经波折难定稿

野外驻训协调会上,作训参谋周鹏受领了拟定携带物资清单的任务。

野外驻训不同于搬家,物资带多了无用,带少了误事。虽然过去物资携带习惯宁多勿少,但是这次装载物资的车辆数量有限,物资清单必须精益求精。

考虑到各分队的专业和装备不同,在拟定物资清单时,周鹏尽量结合各单位任务特点。勤务保障营负责携带车场围栏和电镐电锯;作战支援营因为负责电缆铺设和掩埋,所以要多携带各类工程机械……

几番协调沟通,就在周鹏将审批通过的物资清单下发基层后,电话突然响起:野外驻训期间要组织军官编组作业和高射机枪实弹射击,演示分队马上抽组,相关物资要立即准备。不用说,物资清单也要随之修改。

清单容易改,可落实起来却很困难。各营的物资都已经装满,很难腾出足够空间。最终,周鹏将编组作业的沙盘和地图分别交给两个营携带,高射机枪射击的靶标和地段指示牌也采取同样的办法落实。等到了驻训场,各营再统一调配,以实现携带物资的最大化利用。

部队即将出发,周鹏的电话再次响起,他得知今年的沙盘堆制不再使用原有的沙盘箱,需要利用考核场地堆制野战沙盘。于是周鹏再次拨通了携带沙盘箱的二营营长胡峰的电话,然而此时车辆已经完成编队封车,沙盘箱装在车厢靠里位置,不便卸车。于是,胡营长婉拒了他的好意。

野外驻训出发在即

列兵左龙平的个人物资依旧没装完

野外驻训开始前半个月,班长曹儒贤就反复叮嘱列兵左龙平:在野外买东西不方便,除去规定要带的战备物资外,个人该带的、想买的要提早准备,想细想全。左龙平特地在笔记本上单独空出一页,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马上记下来。

站夜岗需不需要穿大衣?天热之后要不要铺凉席?野外蚊子多要不要带蚊帐?下雨天要不要穿雨靴和雨衣?接下来的几天里,曹儒贤被左龙平问得哭笑不得,最后只好列出一张物资清单,让左龙平照着准备。虽然有清单,但左龙平的心里还是不托底,接下来的几天里,光是超市他就跑了十几趟。

蚊香、头灯、防沙面罩、护目镜……出发前的那个早上,战友们的背囊都装得满满的。看着自己的背囊,左龙平感觉好像还能再塞点东西。慌乱之中,他再次赶到超市,却又不知道该买些啥。最后随手抓了几个面包、几瓶水,草草结了账。

机关提前一周就通知连队准备好个人物资,可直到出发前,左龙平都不敢拍着胸脯说自己已经完全准备好了。

多次参加野外驻训

老兵张新昌的制式衬衣从来没穿过

野外驻训地的帐篷里,看着自己的枕头包里有些泛黄的制式衬衣,二级军士长张新昌很纠结:这件衬衣在背囊里静静地躺了4年,从未穿过一次,今年依旧如此。

战备物资永远要保持齐全,这是多年来各级高度重视、反复强调的。单兵自热食品、背包绳……这些物资都能在野外派上用场。可当了20多年的兵,张新昌始终不明白携带制式衬衣是干啥用的。虽然搞不懂,但大家的背囊里却从来没有少过。

战备物资要服务战备,照理说实用管用的物资必须带齐带够,不起作用的物资就坚决不带。几年来,张新昌和战友们一同见证了战备物资发生的变化,从蚊帐和白床单一类的生活化物资被赶出背囊,再到睡袋和充气气垫取代了传统的被褥,官兵心里都明白,变的是物资种类,不变的是实战导向。

“首长,我觉得携带制式衬衣不符合实战需要,应该被移出战备物资清单。”打开旅常委的办公信箱,张新昌在战友的见证下写下了这条建议。虽然制式衬衣依旧装在背囊里,但官兵们相信,将其移出背囊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以上稿件均由本报记者宋子洵采写)

快评三两句

■林艺伟

野外驻训开展这么多年,携带物资不该还有“糊涂账”。既要丢掉与打仗无关的“坛坛罐罐”,也要兼顾官兵的日常必需,这个问题的解决说难也不难,关键在于要结合任务实际,坚持实战牵引,逐人逐岗逐装逐单位进行规范。只要做到心中有数,自然就会知道该带什么、不带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