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第一时间》)现在不少老人家都试过买保健品,甚至有些是“一买成瘾”。广州一位婆婆退休前是大学心理学教授,退休后却迷上了买保健品,多年来,已经花了至少40万元了!不过,后来她渐渐醒悟,于是以自己为案例写出了防骗“真经”,解读推销保健品的各种“套路”。

大爷上当后反套路保健品骗局(心理学老教授掷40万买保健品)(1)

今年87岁的黄秀兰婆婆曾是心理学教授,退休后回到广州海珠区生活,经济条件不错。由于长期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她买了各种保健品,多年下来,她花在保健品或器材的钱超过40万元,各种形式的宣讲会、推销会都参加过,亲眼目睹各种骗局。

大爷上当后反套路保健品骗局(心理学老教授掷40万买保健品)(2)

黄秀兰婆婆:推销员她编了个故事,说她和妈妈如何如何悲惨,老太婆都上去给她擦眼泪送纸巾,最后说到她没有父亲,就跪在讲台上,喊大家叫爸爸妈妈,大家就很感动,所以很快上百份单就买了,一份单5000多元。

大爷上当后反套路保健品骗局(心理学老教授掷40万买保健品)(3)

据记者了解,黄婆婆购买的这些保健品很多都声称是“特供品” ,但这些保健品的包装都相当粗糙,上面也没有QS标识。而这些保健品的价格却往往要几百元甚至上千元。 黄婆婆介绍,几乎每种保健品都会请来所谓的“专家”,其实很多是临时演员扮的,将保健品功能有多厉害“吹”多厉害。有一次推销员在卖一种养生酸奶粉,声称“效果可比企鹅奶”,黄婆婆一听就发现了破绽。

黄秀兰婆婆:企鹅是鸟类,怎么可能有奶呢,哺乳动物也不是全部有奶的,所以我就知道他说的大话太离谱了。

老人内心孤独 最易被推销员“俘获”

目睹种种“坑老”的套路后,2012年黄婆婆开始从心理学角度,以自己为案例,撰文写书。老人之所以会买保健品,出于对保健品“神奇”功效的期待,同时也恐惧疾病加重而导致的死亡,而最重要的还是源于老人的孤独感。

黄秀兰婆婆:对老年人来说,都怕孤独,所以保健品公司的男生女生,就抓住老人这种心理,很关心我们的,有一个保健品公司的小伙,来教我玩电脑,又送机器给我,经他手的保健品就花了20万元。

大爷上当后反套路保健品骗局(心理学老教授掷40万买保健品)(4)

卖保健品的人主要打“亲情牌”

预防老人被骗 子女是最好的防火墙

黄婆婆说,预防老人买保健品被骗,子女是最大的“防火墙”,同时,老人也要积极参加健康活动。

黄秀兰婆婆:尤其是现在要进入老龄化社区,如何帮助老人,有些稍年轻的老人,可以组织他们做志愿者,去幼儿园、小学门口,放学时帮手看看,或者像北京大妈巡逻,总之老年人有些事情做,他就很欢喜。

(本文编辑:魏园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