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东征西讨,手下人才济济,其中秦琼、尉迟恭,都是不可多得的“万人敌”。玄武门之变,尉迟恭亲手杀死李元吉,胁迫唐太祖李渊,将李世民送上了皇位。可以说,没有尉迟恭,也就不会有唐太宗。但李世民晚年,尉迟恭却闭门谢客16年,整天学习音乐,炼丹修道,换来了子孙200年富贵平安。


李世民愿意用十座城池换尉迟恭(李世民驾崩前尉迟恭闭门16年)(1)


刘武周乱,以为偏将。与宋金刚南侵,得晋、澮等州,袭破永安王孝基,执独孤怀恩等。

尉迟恭,本是刘武周的部下,他们占领了李渊起兵的太原地区。盛怒之下的李渊,派遣唐将李孝基、独孤怀恩、于筠、唐俭等人,率军收复山西。尉迟恭、宋金刚,大败唐军,生擒李孝基、独孤怀恩、于筠、唐俭等人。

李世民得知消息后,命令秦琼、殷开山,在美良川截杀尉迟恭。美良川一战,尉迟恭惨败于秦琼之手。唐军不仅救回了俘虏,还剿灭了尉迟恭的大军。

武德二年,秦王战柏壁,金刚败奔突厥,敬德合余众守介休,王遣任城王道宗、宇文士及谕之,乃与寻相举地降,引为右一府统军,从击王世充。

第二年,宋金刚逃亡突厥,李世民派人招降尉迟恭。李道宗、宇文士及,奉命入城,劝降尉迟恭。寻相、尉迟恭,走投无路,决定归降李世民,合击王世充。


李世民愿意用十座城池换尉迟恭(李世民驾崩前尉迟恭闭门16年)(2)


行台左仆射屈突通、尚书殷开山曰:"敬德慓敢,今执之,猜贰已结,不即杀,后悔无及也。"王曰:"不然。敬德必叛,宁肯后寻相者邪?"

寻相等昔日同僚,纷纷逃离李唐,害得尉迟恭备受猜忌。屈突通、殷开山等人,劝说李世民:尉迟恭武力超群,和咱们不是一条心。要尽早除掉,以绝后患。

尉迟恭永远忘不了,那一天李世民,解开了他身上的绳索,将他带到了自己的房间。那个还有着几分青涩的少年,握着自己粗糙的手掌,说道:“大丈夫意气相投,这点委屈不必放在心中。我不会听信谗言,害死你这样的英雄的”!

是日猎榆窠,会世充自将兵数万来战,单雄信者,贼骁将也,骑直趋王,敬德跃马大呼横刺,雄信坠,乃翼王出,率兵还战,大败之,禽其将陈智略,获排槊兵六千。

李世民带着,归降不久的尉迟恭,扮成猎人勘察地形。看着身旁的李世民,尉迟恭觉得,心里暖洋洋的。这就是被信任的感觉吗?从那时起,尉迟恭的心中,只有一个李世民。谁要伤害李世民,就先从尉迟恭的尸体上,践踏过去。


李世民愿意用十座城池换尉迟恭(李世民驾崩前尉迟恭闭门16年)(3)


突然,一阵马蹄声传来,单雄信率领骑兵,追杀而来。后面,还跟着王世充的几万步兵。危机关头,尉迟恭猛拍李世民的战马,自己则冲向了单雄信。

尉迟恭大吼一声,将单雄信击落马下。正好秦琼,带领援兵而来,他们联手冲向了王世充。唐军与郑军,展开了激战,王世充大败。唐军擒获了陈智略,活捉了6000郑军长矛兵。

王顾曰:"比众人意公必叛,我独保无它,何相报速邪?"赐金银一箧。

庆功宴上,李世民满眼含泪,对众将说道:你们都说尉迟恭会反,可我还是保下了他。今日尉迟恭舍命就孤,因果循环何其之快?从此,尉迟恭成为李世民心腹。


李世民愿意用十座城池换尉迟恭(李世民驾崩前尉迟恭闭门16年)(4)


隐太子死,敬德领骑七十趋玄武门,王马逸,坠林下,元吉将夺弓窘王,敬德驰叱之,元吉走,遂射杀之。

后来,玄武门之变中,尉迟恭义无反顾的站到了李世民身旁。他劝秦王不要坐以待毙;他抓来了房玄龄、杜如晦,让他们出谋划策;他一箭射死了李元吉;他带甲面见了李渊;他看着李世民登上了皇位。

论功为第一,赐绢万匹,举齐府金币、什器赐焉。除右武候大将军,封吴国公,实封千三百户。

玄武门之变,尉迟恭首功,除了大舅哥长孙无忌,秦王府再无一人,如他舍生忘死。看着万匹丝绸、满屋金银,做了吴国公的尉迟恭,并没有太多兴奋。

他渐渐地意识到了:当年解开他绳索的那个青年,已经彻底长大了。经过玄武门的洗礼,他可以独自面对一切困难了。他不再需要掣肘了,尉迟恭想做最后一件事,让他更快成为一位圣君。

尝侍宴庆善宫,有班其上者,敬德曰:"尔何功,坐我上?"任城王道宗解喻之,敬德勃然,击道宗目几眇。

酒席之上,尉迟恭“发疯”了,他一拳打在了劝架李道宗的眼上。他酒气熏熏,摆起了老资格,一副居功自傲的模样,大声嚷叫:“你们有什么功劳,凭什么坐在我上面”?


李世民愿意用十座城池换尉迟恭(李世民驾崩前尉迟恭闭门16年)(5)


太宗不怿,罢,召让曰:"朕观汉史,尝怪高祖时功臣少全者。今视卿所为,乃知韩、彭夷戮,非高祖过。国之大事,惟赏与罚,横恩不可数得,勉自脩饬,悔可及乎!"

李世民“发怒”了,他大声说道:我以前看汉史,总觉得刘邦屠戮功臣,刻薄寡恩。今天看了你尉迟恭的所作所为,才明白韩信、彭越之死,并不全是刘邦的过错。你要明白,一个国家,是有法度的!尉迟恭低着头,告罪离开了,但他的心中无限欢喜。他从李世民的身上,看到了无上的威严;也从群臣眼中,看到了深深的恐惧。

敬德晚节,谢宾客不与通。饬观、沼,奏清商乐,自奉养甚厚。又饵云母粉,为方士术延年。

一场酒席,不欢而散,尉迟恭成了李世民,告诫众多功臣的榜样。从那之后百战猛将尉迟恭,消失在了长安城。16年,整整16年,尉迟恭将自己锁在了宅院内。他不见宾客、不谈国事,终日学习音乐,迷恋方士之术。长安城中的人们,都要忘却这位大唐名将了,可李家人却记住了尉迟恭。


李世民愿意用十座城池换尉迟恭(李世民驾崩前尉迟恭闭门16年)(6)


显庆三年卒,年七十四。高宗诏京官五品以上及朝集使赴第临吊,册赠司徒、并州都督,谥曰忠武。给班剑、羽葆、鼓吹,陪葬昭陵。

唐高宗显庆三年,尉迟恭病逝,享年七十四岁。唐高宗李治,罢朝3日,昭告所有五品以上的京官,赴尉迟府吊唁。追封他为司徒、并州都督,谥号“忠武”,陪葬昭陵。

从李世民解开绳索起,尉迟恭就陪伴秦王左右。他力战单雄信,搏命玄武门,之后拳打李道宗,闭门十六年。李世民需要的时候,他是最勇猛的将军;唐太宗继位之后,他成了被遗忘的臣子。尉迟恭用一种粗狂的智慧,在李世民和继任者心中,种下了感激的种子。


李世民愿意用十座城池换尉迟恭(李世民驾崩前尉迟恭闭门16年)(7)


他死之后,儿子尉迟宝琳接任,鄂国公之位。孙子尉迟循毓,担任过潞王府参军。孙女尉迟氏,嫁给了秦琼的儿子秦有道。余后诸者,虽未青史留名,但也都是官宦子弟,平安富贵200年。

权力是一时的,智慧是永恒的。中国历史的伟大之处,就在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周朝之后,再无贵族,或者说人人都是贵族。我们失去了,一群拥有贵族身份的人;却产生了一片,可以传承智慧的净土。

人人皆可为君子,人人皆可雄如龙,而其中关键就是——智慧。书本上的、书本外的、帝王将相的、平民百姓的,各有各的智慧,各有各的生存方式,这就是我们的文化根基。

李世民愿意用十座城池换尉迟恭(李世民驾崩前尉迟恭闭门16年)(8)


曾国藩曾经说过:“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他能以中人之资,而成一代“圣贤”,就在于日夜勤学苦读。曾国藩的书桌上,常年摆着一本奇书——《智囊全集》。此书为明代冯梦龙所作,从先秦到明代,记录着1238则名人智慧故事,取材于帝王将相、士子儒生,专门分析他们的锦囊妙计。


李世民愿意用十座城池换尉迟恭(李世民驾崩前尉迟恭闭门16年)(9)


曾国藩日夜捧读,纪晓岚倒背如流,康熙只允许内部流传,都是为了传承《智囊全集》中智慧。因为,唯有智慧,才是“英雄不问出处”的立身之本。

需要《智囊全集》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横条,直接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