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和尉迟恭可谓肝胆相照,尉迟恭最早跟刘武周干,被唐军多次击败后投降了李世民,但是李世民这里待遇不如刘武周那里好,所以叛逃的人很多,许多李唐旧部就劝李世民杀了尉迟恭以绝后患,但是李世民不为所动,有一次把尉迟恭叫到营帐里,摒弃左右,说道,大丈夫做事光明磊落,不用藏着掖着,我这里来去自由。如果你想走,我给发路费。如果你想留,咱们就推心置腹大干一场。尉迟恭当时没有表态,没过几天就在单雄信枪口下救了李世民一命,李世民大喜,你的报答也有点太快了吧。咱们兄弟共事,来日方长。
玄武门之变前夜,几乎所有人都对举棋不定的李世民失去了耐心,包括李世民高参房玄龄杜如晦也劝告无效相继走掉了,只有尉迟恭还在苦口婆心的劝说他。李世民终于下了决心后派人追回房杜,房杜说我们奉圣旨出外公干,如果秦王今天不动手,明天我们就是死路一条,这个险不能冒,于是没回去。李世民大怒,但是很理智,派尉迟恭带着自己随身佩戴的金刀前去追回房杜。此时此刻他是把身家性命都交在了尉迟恭手里。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身穿重甲被李元吉追到小树林差点勒死,也是尉迟恭赶过来杀掉李元吉救了他一命。所以李世民登基后论功欣赏,尉迟恭功劳第一。
但是尉迟恭在李世民当皇帝后自负其功,有点骄狂自大,跟谁都不对付,常常当面讥讽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议论其长短,有时甚至在宫廷之上厉言争辩,于是和这些人关系逐渐恶化。李世民为了稳定大局,就把他派到外面做刺史。过了几年尉迟恭回京述职,大家伙儿坐在一起吃饭,他发现好多以前根本不认识的无名之辈居然身居高位,很不爽,趁着酒劲责问人家有啥功劳居然坐在自己上位,由于尉迟恭恶名在外,所以没人敢接茬,他身边的李道宗觉着跟他关系还行,就试图跟他解释,没想到被他一拳差点打瞎眼睛。照说李道宗也是名将,不会这么菜鸟,所以应该是没想到尉迟恭竟敢在这种场合动手打人,没防备。
李世民当时对此事没有表态,散宴后找了个机会跟他说,我平常看汉书,总是觉得韩信和彭越死的很冤,觉得刘邦这人做事太不地道。韩信彭越是大汉功臣,半个江山都是他们打下来的,可是刘邦却把他们杀了,一直没明白。这几年通过你的所作所为我明白了,原来刘邦做的不是没道理啊。我治理这么大一个国家,靠的就是赏罚二字,太过分的恩惠你不能跟我要求太多,千万不要再做什么傻事,要夹起尾巴做人,否则的话,到时候后悔可就晚了。李世民用韩信彭越给他举例子,就是下了最后通牒,因为韩信彭越犯的是谋反大罪。尉迟恭也听出来李世民的杀意,叩头请罪,保证以后不犯。
后来有人诬告尉迟恭谋反,李世民把这事跟尉迟恭说了,尉迟恭脱下衣服露出伤疤,我当年舍身忘死的时候不谋反,现在天下大定了要谋反,我傻吗。李世民说你不要激动,我也不相信你要谋反,所以才跟你说这事。李世民还想把女儿嫁给他,但是尉迟恭说,我老婆跟我同甘共苦这么多年终于要过上好日子了,我不能对不起他。古人云,富贵了不能换老婆,我虽然没啥文化,但是这句话我记得。李世民只好作罢。
李世民晚年猜忌刻深,对谁都不信任,还杀了好几个功臣,尉迟恭通过李道宗那出事也明白了李世民对自己的忍耐底线,因此晚年跟张良一样迷信道教,终日研磨金石,吞服仙丹,挖池圹建楼台,养尊处优声色娱乐,不跟外人交往达十六年之久,一口气活到唐高宗显庆三年,享年七十四岁。他不仅躲过了李世民晚年的明枪暗箭,而且躲过了长孙无忌上台后对敌对势力的疯狂清洗,在李治和长孙无忌斗法时保持了中立,不得不说是一位智者。其实尉迟恭通书达礼,并不如演义小说写的那样粗狂无文,但是人总有一时不理智的时候,尉迟恭在贞观初年就脑子不清醒过一段时间,但被李世民敲打后如醍醐灌顶,开了窍。要不是那一次,以他的脾气,很可能躲不过李世民晚年的大清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