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26年,赵肃侯薨了,继位者就是他的儿子赵武灵王。这个赵武灵王可了不得,就是他被梁启超誉为“黄帝以后第一伟人”,为什么呢?因为赵武灵王发动的对北方胡人的战争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赵武灵王在与北方胡人作战的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胡人的衣服穿着更贴身利索,不像中原人那么宽袍大袖,拖拖拉拉的,胡人的装扮更适合打仗,而且胡人从小就训练骑马射箭,战斗力很强,不好对付。

怎么办呢?很简单啊,人家有优点,咱就学过来呗。于是,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发起一场史上著名的改革,就是“胡服骑射”。他让赵国人也全部改穿胡服,也全部从小就练习骑射。

准备与儿子相认却被儿子杀死(居然活活饿死了亲爹)(1)

当赵武灵王跟他的大臣们第一次提这个想法时,大臣的第一反应是觉得不可思议。咱们赵国人都要去穿那么可笑的胡服吗?赵武灵王把脸一沉,讲了一句话:“愚者所笑,贤者察焉。”然后,正式推行这个改革。果然,老百姓们都不乐意。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当年清兵刚入关,得了天下,让男子都剃成秃脑门,后面留着大辫子,很多汉人都誓死抵制,结果很多人被杀。后来,民国时要剪辫子,又是很多人都抗拒抵制。

穿衣服也一样啊,世代都这样穿,你说改就改,人们当然都很抗拒,怎么办呢?你不可能挨家挨户去做工作吧,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抓典型。

在所有反对穿胡服的人中,最有影响力的莫过于公子成。他是赵武灵王的叔叔,地位很高。赵武灵王就亲自去找公子成,对公子成讲了三句话,一是“治国有常,利民为本”,意思说治理国家,要推行各种政策,这个政策好还是不好,对还是不对,只有一条标准,就是看它是不是利民。第二句话是“从政有经,令行为上”,是说政务管理有很多原则,但最重要的原则是要令行禁止。你不穿胡服,就是要破坏这个原则。第三句话是“明德先论于贱,从政先信于贵”,意思是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要看普通百姓是否认可接受,而改革的政策必须先取得贵族支持。你必须得支持我,要带好这个头!

这三句话,可以说是连唬带哄,公子成一下子就服了,立即就把胡服穿上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当然,除了改穿胡服,更重要的是,还要搞全民的骑射训练,军事全民化。总之,经过胡服骑射改革,赵国的国力确实强大了很多。慢慢就把北面的东胡和林胡都给占了,跟秦国接壤了。

准备与儿子相认却被儿子杀死(居然活活饿死了亲爹)(2)

赵武灵王并不满足于止步在秦国边境,他还想趁势攻打秦国。这时,他又冒出了个不可思议的想法。将国君之位传给太子赵何。他自己要退休吗?当然不是,他是想自己全力以赴出去带兵打仗,万一战死了,也没有后顾之忧。他不做国君了,人们便称呼他:主父。国主之父。

办完这件事之后,这个赵主父就开始做打秦国的准备。《孙子兵法》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赵主父就想,我对秦国没了解啊,这个仗到底能不能打啊,没把握,干脆我自己去秦国看看他们的山川形势和王公大臣们的情况吧。于是,他假扮成使者的随从就进了秦国,真就面对面见到了秦王。秦王那也是很有眼力的人,一眼就觉得这个随从异于常人。会见结束之后,秦王越想越不对劲,感觉这个随从肯定大有来头,于是派人去追杀。可赵主父已经逃出秦境了。

准备与儿子相认却被儿子杀死(居然活活饿死了亲爹)(3)

听到这,你是不是会想到一个人?是不是感觉他跟普京有点儿像啊?真要比较一下,普京跟赵武灵王还真比不了。普京是先当间谍,再当元首。赵武灵王则是当着元首,就去做间谍,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再过一千年,也不会有。

然而就是这么牛的一代风流人物,最后却是饿死的!

准备与儿子相认却被儿子杀死(居然活活饿死了亲爹)(4)

赵武灵王即位不久,就娶了一个王后,给他生了长子赵章,并立为太子。可惜几年后,这个王后就死了。之后,赵武灵王娶了美女吴孟姚,将其立为王后,因为宠爱吴后,他就把长子赵章的太子之位给废了,另立吴后所生的赵何为太子。甚至,干脆让赵何做了国君,自己做“主父”。

后来,吴后死了,赵主父对赵何的好感也慢慢消退,他又感觉还是长子赵章好,便想分出一块国土给赵章,也立为王。公元前295年,赵主父正犹豫未决时,他的长子赵章早就委屈坏了,竟然发动了政变。

赵章的这次政变,很快被拥护赵何的保王派给击败。他最后走投无路,只好逃到赵主父住的宫里,希望父亲保护自己。

然而赵主父此时说话不管用了。保王派的人们包围了赵主父的王宫,他们不敢动赵主父,谁也不敢落一个弑杀国君的罪名;但是也不敢放赵主父出来。

最终,赵主父独自被困在宫中三个多月,能吃的东西全都吃干净了,最后被活活饿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