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1)

那时候我们半工半读,虽然刚开始条件很艰苦,但我们一个个斗志十足,留下了美好的共大回忆,现在想起来都历历在目,甚是怀念!”刘老先生如是说道。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2)

对于他来说,共大的记忆让他永远难忘,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们将最宝贵的青春与共大联系了起来。

而对于广东的李先生来说,他对共大的记忆仅限于父辈的讲述中,“那是父亲的大学,从小就听父亲讲述着共大往事,有一年我还到了江西,专门在父亲曾就读的共大旧址旁看了看。”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3)

共大,又叫江西共大,全称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她是时代在赣鄱大地播下的一粒种子,她是一代甚至几代人的青春记忆,她更是红土地上诞生的奇迹......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4)

尽管往事如烟,随风飘散,她,依旧是无数人心中怦然心动的珍贵印记。


共大往事,赣鄱大地上的劳动大学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5)

浩渺烟波,秀美赣鄱,历史的浪潮在岁月中涌动,风云在此际会,留下了太多赣鄱往事。

江西,自古就是文章节义之邦,这里是白鹤鱼米之国,风景又独好。无论是哪个时代,都有太多江西故事值得去讲。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6)

而当时间回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那些含着珍贵的江西往事或许会在很多人的记忆线里被拉长,共大记忆就是其中之一。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7)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8)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9)

虽然在那个年代,因特殊原因,北大、清华、人大等都曾在江西短暂“逗留”,建过分校,但那些终究还是“匆匆过客”,并不属于这片土地的。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10)

看着它们来去匆匆,真正在这片土地所孕育的共大(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却悄悄在赣鄱大地留下了一个时代的珍贵。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11)

1958年,在“半工半读”思潮下,邵世平、汪东兴等领导结合当时江西情况,提出了创办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决定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12)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13)

决定很快得到了毛主席的赞同与支持,于是由省委书记刘俊秀同志亲自兼任总校校长,副省长汪东兴同志兼任总校党委书记的“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在赣鄱大地“横空出世”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14)

共大的开办,立即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热烈欢迎,工农子弟和农村基层干部也踊跃报考。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15)

同时,报考的学生除来自江西省各地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上海、江苏、安徽、福建、湖南、湖北、河南、四川、广东、广西等20个省、市、自治区。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16)

▲担任“共大”党委书记并兼任副校长的汪东兴主持开学典礼

1958年8月1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1周年的光辉日子里,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总校,还有井冈山、大茅山、九连山、青龙山、武功山、德胜关、西山、黄岗山、彰公山、红星、云山、蚕桑、军山、赛城湖、庐山、桂竹帽、郴池、油山、东固山、金坪、大源、蒙山、五府山、武夷山、武山、五指峰、桑山、红光、太阳、长岭等30所分校同时举行了开学典礼。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17)

▲共大铅山分校原办公楼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18)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19)

此后,这所并没有向国家要钱,而是“靠自己的劳动边劳动边学习”的劳动大学,便在江西孕育而生。

当时的共大开设了农业、林业、畜牧业、农业经济、农业机械、兽医等科系,考虑学员入学时文化程度差异较大,还会根据学员入学时的文化水平,分出预科班,达到要求后才能进入专业课程学习。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20)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21)

很多年后,许多共大学子回忆,虽然当时的条件艰苦,但整个过程他们始终洋溢着“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勤俭创业”的精神,这些也足以让他们觉得那时的回忆弥久珍贵。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22)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23)

当时的社会背景让这种办学模式有了很明显的效果,共大也从刚开始报考入学的二万多人,达到了五万多人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24)

同时,江西共大也得到了中央领导的称赞。周总理亲自为其题写了校名,朱德委员长把他的侄子朱俊书送到这里,国家主席刘少奇同志更是高度赞扬其“半工半读、社来社去”的办学特色。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25)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26)

▲1961年,周恩来在庐山共大分校与大学生亲切交谈

1961年,毛主席写下“江西共大好的很”的赞美,同时又为江西共大写了一封500余字热情洋溢的表扬信,这也就是著名的 “★7.30 指示”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27)

▲毛主席的《七·三〇指示信》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28)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29)

▲1962年3月,朱德来到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云山分校视察,并与学生们一起听课。

1964年,江西共大的分校达到历史最高峰,各地开办的分校达到108所。这种办学模式也引起了海内外人士浓厚的兴趣。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30)

▲《人民日报》对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报道

有人认为江西共大是中国教育的“乌托邦”,也有人认为这是值得借鉴的一所在试验摸索中前进的大学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31)

据相关资料记载,从1963年起,江西共大就被外交部列为对外参观点。仅仅1968年至1980年,就有86个国家和地区的549批外国朋友共7496人到共大学校访问考察。

美国学者苏珊·佩由在共大逗留期间更是称赞道:“共大是符合中国实际的富有创造性和具有鲜明特色的大学。”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32)

另一位教育专家还说道:“江西共大是一块独特人文历史价值的校牌,可谓意义非凡!”

同时,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江西共大为代表的教育模式还被联合国表彰为发展中国家的典范。

确实,当时共大的重要性与地位性都是不言而喻的。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33)

而对于江西共大来说,这是其中的一份荣耀,除此之外,自然少不了1978年其被为全国重点大学


共大往事,留在赣鄱大地的青春回忆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34)

时代车轮缓缓向前,把诸多岁月故事碾成往事。再辉煌的江西共大,也抵不过岁月的洪波。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35)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36)

就这么一所传奇的学校,仿佛在一夜之间“改旗易帜”,“总校加分校、半工半读”的办学模式也随之“瓦解”。

1980年,江西共大南昌总校改制为江西农业大学。原各个分校根据各地具体情况相继更名,有的取消或归并其它学校。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37)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38)

比如,共大时期较好的两所分校云山分校庐山分校分别变成了今天的江西垦殖学校(江西省通用技术工程学校的前身)和九江师专(九江学院的前身)。

就这样,从1958年创办到1980年改制,历时22年,江西共大已成岁月往事,只留下青春回忆与时代奇迹。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39)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40)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41)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42)

江西共大,她曾创下开办127所分校、学校遍布全省各地的纪录;她曾拥有21万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毕业生(其中总校毕业生为10563人,分校为202966人);她曾是全国占地最大、地域最广、学生最多、国家花钱最少的学校......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43)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44)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45)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46)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47)

这些在我国的教育史乃至世界教育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也足以让她成为共和国教育史上的奇迹。

现如今,共大早已不复存在,但她用实践确实为办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48)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49)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50)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51)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52)

她还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给无数奋斗于此、学习于此的“共大学子”留下了珍贵的青春回忆。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53)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54)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55)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56)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57)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58)

以至于现在还有很多经历过共大岁月的学子一回想起那段往事,都会激动与骄傲不已,甚至怀念到泪流不止。

虽然那些记忆已成往事,但时隔多年他们依旧会相聚、重逢;虽然那些奇迹已消逝在岁月中,但始终都是赣鄱大地上一笔重要的时代宝藏。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59)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60)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61)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62)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63)

▲2018年“上山下乡50周年大聚会”(摄影黄海涛)

至于这里的一切,从这里走出去的“她的孩子们”会怀念她,历史的回眸里也会有她与众不同的回声。

时光一去不复返,那些留下青春往事的人们也开始满鬓斑白,但故事始终还是要讲下去,正如文章开头的描述所言:“那是父辈的大学,那是属于父辈们的激情燃烧的岁月。”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64)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65)

他们的青春记忆早已与共大交织在一起,他们的讲述,是精神的传承,也更是青春的延续。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记忆,不同时代之下,我们都会在弥足珍贵或是难以启齿的青春往事中回忆、深思、留恋、感叹。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66)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67)

我们怀念的也许仅仅只是青春,也或许是一整个时代。

谨以此文,纪念诞生于赣鄱大地的江西共大,回眸那个时代的岁月往事。

*本文由楚秋说江西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江西##江西省##共产主义劳动大学##70后##60后#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68)

赣鄱大地多风流(赣鄱大地上的共产主义大学)(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