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人们都特别爱说歇后语。

歇后语是文人的叫法。百姓叫它俏皮话。实际上,歇后语只是俏皮话之一。俏皮话包括歇后语,歇后语不代表全部的俏皮话。

“歇后”这一叫法,最早出现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人们说歇后语,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中的“亡羊补牢,未为迟也。”,就属于我们今天所说的歇后语体。

花样多的歇后语(歇后语有荤有素)(1)

歇后语,大多来自民间生活,多属于百姓创造,充分体现普通百姓的思维敏捷与联想睿智。

如:老太太蹲墙根儿喝粥,背壁无齿下流(卑鄙无耻下流);

老太太吃柿子,专捡软的捏;

老太太交头接耳,走漏风声;

武大郎卖豆腐,人怂货软;

屎壳郎戴花儿,臭美;

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

花样多的歇后语(歇后语有荤有素)(2)

因为旧时劳苦大众又大多文化低,少情趣,偏重性,所以歇后语中往往有一类荤的歇后语。荤的歇后语,话糙理不糙,有的比素的歇后语还生动贴切。

如:

大姑娘的屁,零纠儿。

百岁思春,想也白想。

花样多的歇后语(歇后语有荤有素)(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