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礼部尚书殷士儋年轻时,家境贫寒,但素以胆大出名。

他有一个同窗好友是个富家子弟,他家有一处占地几十亩的宅院,楼宇连绵,可是因为里面经常发生怪事,没有人敢住在那里,所以渐渐荒废了,院里长满了荒草蓬蒿,大白天也没有人敢进去。

有一天傍晚,这个富家子弟邀请殷士儋等一众同窗好友喝酒,酒喝到兴头上,这个富家子开玩笑说:谁要是敢去那个院子里睡一夜,我们就再请他喝一顿大酒!

殷士儋听了,笑着说:那有啥不敢的,你们就等着请我喝酒吧!说完拿起席子就往那座宅院走去。

众人也起哄说:我们在门外等你,你要是遇见鬼狐了,可以喊我们来救你。

殷士儋笑着说:要是真有鬼狐,我就捉来给你们开开眼!

聊斋志异之狐嫁女故事(聊斋故事狐嫁女)(1)

那时正值月初,月色昏黄,殷士儋走进院中,看到院里长满荒草,把路都淹没了,好在门户还能看见。

他摸索着走过了好几重院子,才到了后楼,沿着台阶上到月台,见月台光洁干净,就坐下来赏月,可是直坐到月落西山,也没见没出现什么怪事,便暗笑传言都是假的,他索性躺在月台上,头枕着一块石头,看起牛郎织女星来。

躺倒一更将尽,他迷迷糊糊快睡着时,忽然听见楼下传来杂乱的脚步声,他眯着眼装睡,偷眼观看,不一会儿,就看到一个青衣人提着一盏莲花灯上到了月台。

青衣人看到上月台躺着一个人,吓了一跳,赶紧对身后的人说:有生人。后面那人问道:是谁?青衣人回答道:不认识。

过了一会儿,有一个老翁上到月台,仔细看了看殷士儋说:这是殷尚书,他睡熟了,不碍事,我们只管办我们的事,殷尚书是个通情明理的人,不会见怪的。随后,便领着众人相继上了楼,把楼上的门都打开了。

过了一会儿,楼里灯烛辉煌,亮如白昼,进出的人越来越多,殷士儋忍不住翻身打了个喷嚏,老翁听见殷士儋醒了,赶紧出来跪着说:小人今夜嫁女儿,打扰了贵人的好梦,还请您不要怪罪!

殷士儋起身扶起老翁说:惭愧呀,我不知道你家今日有喜事,也没有准备贺礼!

老翁恭敬地说:贵人降临,令这里蓬荜生辉,还能压制邪煞,如果您愿意入席吃一杯酒,就是我们的荣幸!

聊斋志异之狐嫁女故事(聊斋故事狐嫁女)(2)

殷士儋高兴地答应了,进入楼中,见房内摆设富丽堂皇,一个四十多岁的妇人对他行了一礼,老翁说:这是拙妻。殷士儋拱手还了一礼。

过了一会儿,楼下鼓乐喧天,一个仆人急急跑上楼对老翁说:来了!来了!

老翁赶紧站在门口迎接,殷士儋也站在旁边陪同,不一会儿,一队仆人挑着大红灯笼引着新郎上了楼,新郎看起来大概十七八岁的模样,长得俊朗飘逸。

老翁命女婿先和殷士儋见了礼,随后翁婿也互拜了一下,才入席就座。

入席后,殷士儋见房内粉黛云从,众多美艳的丫鬟婢女端着美酒佳肴穿梭在房中,不一会儿,满桌都摆满了金杯玉碗,山珍海味。

老翁敬了宾客几杯酒后,就命丫鬟请小姐出来见礼,丫鬟去了半天,也不见小姐出来,老翁亲自起身,揭开帷帐请女儿出来。

不一会儿,众丫鬟婆子们拥着新娘出来了,老翁让女儿向上天拜了一拜,新娘拜完就坐在了母亲旁边。

殷士儋悄悄看了一眼新娘,发现她容貌风华绝代,头戴凤钗,身披霞衣,翠凤明珰,身上散发出迷人的麝香香味。

随后,老翁携众宾客开怀畅饮,开始是用小酒杯,后来换成了大金樽,一樽就能盛下好几杯酒,殷士儋觉得这个金樽可以当做自己见过狐仙的证据,就偷偷把金樽藏在了袖子里,随后就趴在桌子上装醉。

过了一会儿,新郎起身告辞,楼下鼓乐声大作,众宾客也纷纷告辞,下楼走了。

酒席散后,老翁命人收拾酒杯,发现少了一只金樽,仆人到处找,也没有找到,他们窃窃私语说:可能是这位醉酒的客人拿了!

聊斋志异之狐嫁女故事(聊斋故事狐嫁女)(3)

老翁听到仆人的话,赶紧告诫他们住嘴,唯恐殷士儋听见了。

又过了一会儿,殷士儋感觉周围静悄悄的,他起身一看,周围黑乎乎的,没有一点灯火,只有屋内还残留着酒气和脂粉香气,他抬头看了看窗户,发现太阳快出来了,就整理了一下衣服走到屋外。

他摸了摸袖子,发现金樽还在里面,就带着金樽往院外走去。

出了院门,他发现众同窗好友都在大门口,因为众人怕他夜里偷偷跑了,所以专门在门口等着他。

他拿出金樽给众人看,众人看了大吃一惊,问他怎么回事,他就详细讲述了夜里遇狐仙嫁女的事,众人刚开始不信,后来仔细查验了金樽,发现果然是真金的,不是贫寒人能有的东西,也就相信了他。

后来,殷士儋中了进士,去肥秋县上任,肥秋县的官宦世家朱公宴请殷士儋。

朱公命仆人去取大酒杯,仆人去了很久也没有拿来,这时一个小奴对朱公耳语了几句,朱公看起来面有怒色。

聊斋志异之狐嫁女故事(聊斋故事狐嫁女)(4)

过了一会儿,朱公亲自去拿来了一个金樽让殷士儋饮酒,殷士儋仔细看了看,发现这只金樽的款式和雕刻的花纹和他从狐仙那里拿的金樽一模一样,他很吃惊,急忙问朱公:你家的金樽是哪里来的?

朱公说:我家的金樽一共八只,是我父亲在京城做官时,找精工巧匠制作的,是我家的传家宝,平时从来不舍得用,因为大人您来了,所以才拿出来用,可是刚刚仆人去拿金樽,说只剩七只,我还以为是家里人偷出去了,就亲自去看,但是我发现箱子上多年积累的灰尘还在,不像开封过的,这实在让人不能理解。

殷士儋笑着说:你的那只金樽羽化升仙了,这金樽既然是你家的传家宝,那就不能有失,我倒有一只金樽和你的金樽差不多,我愿意赠送给你。

散席后,殷士儋回到县衙拿出金樽,差人送到了朱公家里,朱公看了后,惊讶的目瞪口呆。他亲自跑到县衙感谢殷士儋,询问这只金樽的来历,殷士儋就告诉了他事情的来龙去脉,朱公惊讶万分,这才知道,狐仙可千里隔箱取物,却不敢长久留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