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璀璨,烟花绚烂,歌声嘹亮,高潮迭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6月28日晚在国家体育场盛大举行。

这场宏大、热烈的演出中,有镌刻着历史记忆的红色经典歌曲,也有歌咏时代画卷的动人乐章。

请随本文一起走进这些歌曲背后的故事。

鸟巢2023年演出安排(鸟巢伟大征程盛大演出中的这些歌)(1)

启航:“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伟大征程”演出节目:《国际歌》

1888年6月,工人作曲家狄盖特根据巴黎公社诗人鲍狄埃所作诗篇谱成革命歌曲《国际歌》。这首歌颂无产阶级革命的歌曲在世界范围传唱,鼓舞世界人民为独立、为解放奋起斗争。1917年十月革命后,俄文版的《国际歌》成为苏联的代国歌。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

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1923年6月,《新青年》杂志发表了瞿秋白翻译的《国际歌》,并附有简谱。这一年的6月20日,为期9天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根据中共三大代表徐梅坤回忆,“通过决议后,全体代表到黄花岗烈士墓举行悼念活动……由瞿秋白领着大家唱会议期间刚学会的《国际歌》。之后,宣布会议闭幕。”

瞿秋白翻译《国际歌》时,为了“使中国劳动人民和世界无产者得以同声相应,收万口同声、情感交融的效果”,巧妙地采用音译的办法,转译“国际”为“英特纳雄纳尔”,使歌词铿锵有力,和曲子和谐地融为一体。此后,《国际歌》的各种中文译本都采用了瞿秋白的这一译法,也就是现在通用译本中的“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在后来风起云涌的革命大潮中,《国际歌》的历史回响经久不息。从中共三大开始,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式和大型活动中奏唱《国际歌》成为延续至今的传统。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浴火前行:“保卫全中国”

“伟大征程”第一篇章演出节目:《怒吼吧 黄河》

《黄河大合唱》的故乡在延安。它的诞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

1939年2月,诗人光未然将他两次横渡黄河以及沿河行军的切身体会,写成长篇歌词,抒发自己的民族自豪感与抗日救亡情绪。词写成后,光未然立即请冼星海在西北旅社窑洞里开了个小朗诵会。冼星海听了歌词后,极为兴奋,当场表示有把握把曲子写好。历时6天的突击创造,这部抗日战争时期公认的最雄伟的大合唱诞生了。

1939年5月11日,在鲁艺周年纪念晚会上,冼星海指挥百余人首次公演《黄河大合唱》,获得极大成功。他当晚激动地写下一则日记:“当我们演完时,毛主席都跳起来,很感动地说了几声‘好’。”当年7月8日,周恩来同志在晚会上听了《黄河大合唱》,十分振奋,给冼星海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周恩来同志的题词揭示了《黄河大合唱》为什么在当时收获如此强烈反响,为什么至今仍然震撼人心。

《黄河大合唱》唱出了民族斗争的吼声,反映了全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决心,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

浴火前行的战斗岁月,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风雨无阻:红旗颂

“伟大征程”第二篇章演出节目:《开国大典》

交响乐《红旗颂》创作于1965年。在构思和创作的过程中,被捕入狱英勇就义的父亲、慷慨赴死前赴后继的先烈、开国大典上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如同电影画面般浮现在吕其明的脑海中。短短一周时间,几乎足不出户的他奋笔疾书完成了作品的初稿。后来,他不断对乐曲进行修改和完善,让这首以红旗为主题的歌曲更充分地展现对新中国成立和建设伟大历史的深情讴歌。

吕其明曾多次被问起,是如何写出这样经典传世、能引发几代人共鸣的作品的。他回答得朴实:“我不过是做了每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践行我的入党宣誓和承诺,全心全意为党、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用音乐来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人民,歌颂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吕其明正是伴着这首自己创作的《红旗颂》走入人民大会堂的。

风展红旗如画。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激流勇进:“在希望的田野上”

“伟大征程”第三篇章演出节目:《春潮澎湃》

多次赴安徽、四川、广东等地区的农村深入生活,亲眼见到乡亲们用艰苦劳动和辛勤汗水改变着家乡面貌:“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亲耳听到农民在实行“包产到户”后最真切朴素的表达:“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奋斗,为她幸福,为她增光”;亲身感受广大农村男女老幼发自内心的欢悦之情:“老人们举杯,孩子们欢笑,小伙儿弹琴,姑娘歌唱”,词作者陈晓光的脑海里不停地闪过两个金色的大字——希望!

希望在田野上萌发,希望在心底里流淌,正如陈晓光所言,“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农村的改革已经出现日新月异的前景的时候,田野上的希望激发着我们和许许多多文艺工作者按捺不住的创作欲望”。1981年初,陈晓光写就了《在希望的田野上》,还在心中物色到了作曲的最佳人选施光南。

施光南接到电话,《歌曲》杂志的编辑给他读了《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歌词。施光南甚至来不及等编辑把稿件送来,就在电话里一句句地记写下全部歌词。他这样回忆当时的创作情形:拿到《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歌词后,我考虑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体现时代的特点……《在希望的田野上》唱的是觉醒的新农村,实际上是歌颂了整个神州大地新的腾飞。

希望,是这首歌词的词眼。希望,是这个时代的脉搏,是人民群众心中的共同感受。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锦绣前程:新的天地

“伟大征程”第四篇章演出节目:《新的天地》

“我们自信,我们前行,看中华儿女走向新的天地!”

2017年,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的导演找到作曲家舒楠,兴奋地对他说:“我们希望片子传递出中国人的自豪和自信。”看了样片,舒楠感到热血沸腾。经过两个月的奋笔疾书,他五易其稿,同时提供了两个版本的曲谱,最终制作完成了歌曲《新的天地》。舒楠曾在采访中说:“一定要把那种自豪感写透。”“我们赶上了最好的时代,我就是想把老百姓的这种盛世豪情写进歌曲。”

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

“领航!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伟大征程”演出节目:《领航》

无论多久 你都在我们身旁

相依相恋 情深意长

江山就是人民 绘成你胸中景象

为了千秋伟业

为了时代华章

前赴后继 铸就辉煌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风华正茂 山高水长

昂首挺立在新时代的征程上

昂首挺立在新时代的征程上 征程上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乘风破浪 扬帆远航

领航中国在新时代的征程上

领航中国在新时代的征程上 征程上

“领航!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这首歌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的主题曲《领航》。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这一百年来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演出结束,全场起立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演出结束时,等领导同志同全场观众齐声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现场的热烈气氛达到顶点。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历史的证明,这是人民的心声。

这首歌的作者曹火星曾回忆说:我写这首歌是动了感情的。人民的抗战积极性和对共产党的深情,我是亲眼所见,有着亲身体会的。没有共产党怎么会有坚持抗战到胜利的局面,没有共产党怎么会有今天?

歌曲的名字最初叫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1950年的一天,毛泽东同志听到女儿在唱这首歌,便纠正说,没有共产党的时候,中国早就有了,应当改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个“新”字,意义重大。这首歌的名称也就正式定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70多年过去了,这首歌传唱至今,正是因为它唱出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心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有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是中国、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一大幸事!

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回望来时路,一路浴火前行,一路风雨无阻,一路激流勇进。展望脚下路,是一片锦绣前程。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

伟大、光荣、英雄的中国人民万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