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小结A

一、易读错的字

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单元知识考点(统编版语文四年级)(1)

二、易写错的字

犹:下边是“尤”,不是“龙”。

卵:左右两边里面都有一点,不要丢了。

稼:左边是“禾”,不要写成“木”。

三、会写词语

潮水 据说 大堤 宽阔 盼望 滚动 顿时 逐渐 犹如地震

霎时 余波 奇观 农历依旧 淘洗 牵手庄稼 风俗 跳跃 葡萄

水稻成熟 柔和 满意 招待 传说一堵墙 鹅卵石 山崩地裂

人山人海齐头并进 坑坑洼洼

四、多音字

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单元知识考点(统编版语文四年级)(2)

五、形近字

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单元知识考点(统编版语文四年级)(3)

六、近义词

依旧—依然 顿时—立刻 霎时—刹那 犹如—仿佛 宽阔—广阔

笼罩—弥漫 屹立—耸立 颤动—震动 淘洗—清洗 柔和—轻柔

跃出—跳出 奇妙—美妙 新鲜—鲜嫩 霸占—强占 纳凉—乘凉

静寂—寂静 微小—细小 模糊—朦胧 漫天卷地—铺天盖地

人山人海—人头攒动 若隐若现—时隐时现 摇摇欲坠—岌岌可危

七、反义词

宽阔—狭窄 明亮—黑暗 美丽—丑陋 奇妙—平常 新鲜—陈旧

静寂—喧闹 微小—巨大 模糊—清晰 风平浪静—风号浪涌

人声鼎沸—万籁俱寂 摇摇欲坠—根深蒂固

八、词语搭配

(宽阔)的钱塘江(柔和)的月光

(高高)的点苍山(明亮)的月盘

(细细)的溪水(灰白色)的鹅卵石

(可爱)的小水塘(新鲜)的花瓣

(密密麻麻)的星星(静寂)的夜

(星群密布)的蓝天(半明半昧)的星

(洒满月光)的小路(漫天卷地)般涌来

九、词语归类

1. 描写人多的四字词语:人山人海 人头攒动 车水马龙 万人空巷 摩肩接踵 络绎不绝 人满为患

2. 描写声音的四字词语:山崩地裂 震耳欲聋 鸦雀无声 万籁俱寂 锣鼓喧天 莺声燕语 婉转动听

3. 形容情况危急的四字词语:摇摇欲坠 迫在眉睫 十万火急 千钧一发 险象环生 四面楚歌 火烧眉毛

4. AABB 式词语:坑坑洼洼 闪闪烁烁 隐隐约约 恍恍惚惚

十、句子积累

1. 比喻句:(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3)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2. 拟人句

(1)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2)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3)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4)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3. 排比句

(1)……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2)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

(3)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知识小结B

一、读准字音

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单元知识考点(统编版语文四年级)(4)

二、写对字形(写一写,并组词)

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单元知识考点(统编版语文四年级)(5)

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单元知识考点(统编版语文四年级)(6)

提示:“卵”字左高右低,第一笔是横撇,稍微写平一点,第二笔是竖提,第四笔是撇,最后一笔是悬针竖。

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单元知识考点(统编版语文四年级)(7)

提示:“淘”字,注意右边里面是“缶”,中间一竖不能出头。

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单元知识考点(统编版语文四年级)(8)

三、形近字

潮(潮水) 堤(大堤) 犹(犹豫)

嘲(嘲笑) 提(提问) 优(优秀)

淘(淘气) 坑(深坑) 洼(山洼)

陶(陶瓷) 抗(反抗) 蛙(青蛙)

跃(跳跃) 稻(稻田) 盼(盼望)

袄(棉袄) 蹈(舞蹈) 扮(打扮)

四、同音字

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单元知识考点(统编版语文四年级)(9)

五、近义词

宽阔 宽广

1.老师像蓝天一样胸怀(宽广),包容我们的缺点。

2.出了三峡,江面(宽阔),眼前豁然开朗。

六、反义词

宽阔—狭窄 新鲜—陈旧 满意—失望

成熟—青涩 静寂—吵闹 柔和—强烈

七、词语积累

人声鼎沸 山崩地裂 漫天卷地 犹如

齐头并进 顿时 霎时 招待 半明半昧

八、词语仿写

若隐若现 无影无踪 人山人海

漫天卷地 顶天立地 惊天动地

九、词语拓展

1.描写声音的词语:人声鼎沸

锣鼓喧天震耳欲聋响彻云霄

低声细语窃窃私语鸦雀无声

2.描写人多的成语:人山人海 摩肩接踵 人头攒动

描写繁星的词语:密密麻麻 群星密布 半明半昧

十、词语搭配

(宽阔)的钱塘江 (蒙蒙)的薄雾

(隆隆)的响声(高高)的点苍山

(细细)的溪水(可爱)的水塘

(灰白色)的鹅卵石(新鲜)的花瓣

(古老)的传说(闪闪烁烁)的星星

十一、重点句段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写观潮人的表现,从侧面衬托了江潮的奇特、壮观。用“闷雷”来形容潮从远处到来时的声音,十分贴切,也暗示出钱塘江大潮气势宏大。把潮头激起的白色水花比喻成一条白线

形象地描绘出江潮从远处而来的形态。

2.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这两句话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具体形象地写了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样子。从形态声音两个方面来描写,使人如身临其境,充分体现了大潮非凡的气势,真是“天下奇观”。

3.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这句话让我们想象到这样一幅画面:潺潺的溪水,穿过碎石、穿过草丛,散发出山草和野花的清香;皎洁的月光映照在水面上,波光闪闪

4.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鹅卵石间的无数个可爱的小水塘倒映着圆圆的月亮,月亮随着微波轻轻摇晃的情景。这个画面可以概括为水塘映月

十二、小练笔

你还记得月下的某个情景吗?仿照着《走月亮》这篇课文写一写。

我记得月下乘凉的情景。月亮发出一束束淡黄的柔光,洒遍奶奶家的小院。微风轻轻地抚摸着我,就像一位慈祥的母亲,爱抚自己的孩子一样。院子里的树隐隐约约,树叶闪着亮晶晶的光。院子里的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晃,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十三、感知课文

1.《观潮》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由、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表达了对钱塘江大潮奇观的惊叹与热爱

2.《走月亮》描写了阿妈牵着“我”的手,在云南洱海畔的月光下散步的场景,全文语言温暖,画面温馨,情景交融,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3.《花牛歌》的作者是徐志摩。他的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

4.《繁星》的作者是巴金,原名李尧棠,著有《家》《春》《秋》等。课文写了作者次看星星,分别是从前在家乡的庭院、三年前在南京住所的菜园、如今在海上

十四、习作

好词

鸟语花香 山清水秀 琳琅满目

湖光山色 层峦叠嶂 烟波浩渺

好句

1.站在山顶放眼望去,山坡的桃花一片绯红,似天边飘落的云霞,光彩夺目,渲染了整个山坡。

2.远远地,听见哗哗的响声,抬头望去,只见一帘瀑布如银色的绸缎悬挂在前方的山崖,水流垂直而下,激起一缕缕的水雾,好看极了。

3.我去过很多好地方,但是我最喜欢山东的威海,那里有蔚蓝的天空,软绵绵、金灿灿的沙滩,一望无际的大海,像仙境一般。

提纲

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单元知识考点(统编版语文四年级)(10)

十五、语文园地

日积月累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首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这首诗的绝妙之处在于以动衬静,清新自然。其中“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两句诗,描写夕阳返照的画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