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听雨声闲看落花(雨下落花声临其境)(1)

芙夫

疾风呼啸,端详雨丝飘下落花的淡蓝色封面,右首写着书名《细雨下点碎落花声》,作者为美学大师宗白华。生于上上个世纪90年代的宗白华教授,与同时代叱咤风云的政治人物和著述丰厚的学者们比起来,留下的身影似乎过于单薄,但其思想的价值绝不可小觑。对人类生活的睿智见解,使他的美学思想一直走到今天。

比较一下他的代表作《美学散步》与这本书,会发现两者有很多相同的篇幅。这位以中国艺术里的精神和境界为研究对象的学者,秉持探寻“使人生生活成为艺术品般的创造”的基本立场,自有他特殊的价值追寻——从生命情调入手,改造机械、自私的人生。

我们的人生或者人格真的可以改造吗?

书中或多或少给出了答案。宗白华教授认为,生命情调与自然景物交融,成就了艺术的“意境”。而意境被他称为艺术家创作的中心之中心。正是审美让我们沉浸在大自然和艺术家创造的灵境内,从而改造了自己的生命。《细雨下点碎落花声》中,处处蕴藉着雨下落花声声碎的美境,必使身临其境的读者获得身心无比愉悦的感受。

全书分为四个部分:从独处中发现美的起点,到寻找美,从静观中体察各式各样的美,再到感悟一切都在美中。作者似乎在告诉读者,不必追,美无处不在。

孤独时为何有美?此时最易看出我们思想智慧程度的高下,一个思想丰富的人丝毫不会觉得寂寞。孤独时寄情于诗、音乐、雕塑、建筑和文学中,尽力使我们的人格得以发挥,使自我在对象中充分表现,这个过程成为人类人格上进化的阶梯,而美自在其中。于是书中提到有哲学家赞美歌德:极尽了人性,如此伟大,鼓动我们努力向前做一个人。

美从何处寻?美存在于我们的生活里。回溯中华五千年文明,它渗透在中国文化的精神中。敞开心扉,用心感受,会在先秦工艺美术与古代诗、画、文学,以及敦煌壁画的原始境界,还有晋人浪漫、史诗般的个人生活史里发现它。

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艺术的美,一是自然的美。作者在这一部分做了大量文学上的引用,甚至包含他自己的一首流云小诗,用以说明万事万物和文艺流光无不诠释着美。

艺术源于现实,它根基于对万物的酷爱,诞生于自由深沉的自我。在第三部分中,聚焦中国艺术意境、文艺境界,艺术与社会生活、与自己的关系,由认识世界进而认识自己,才知歌德所说“人生,无论怎样,它是好的!”在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中,作者写道: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而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

艺术境界主于美。所以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

宗白华教授字里行间流露的思想光芒,像穹顶孤星般闪耀,照亮我们寻美的历程。我们通过阅读和这位美学大师相遇,从此在艺术人生中展开对美的感悟,也在生命的中心去做发挥自身人格的创造。

在人心普遍浮躁的现代社会,《细雨下点碎落花》用美的范畴重新估定人生的价值,使我们能返于“失去了的和谐,埋没了的节奏”,重新获得生命的中心,得真自由、真生命。

(《细雨下点碎落花》 宗白华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