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水产适用技术,奉献实用养鱼信息,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水产养殖技术和基础知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水产养殖技术和基础知识(实现稳产高产和高效益的条件具备和必然要求)

水产养殖技术和基础知识

专注水产适用技术,奉献实用养鱼信息!

一亩池塘能养多少鱼虾,能取得多少产量,如何实现稳产高产的养鱼是大家都很关心关注的头等问题。增加产量,节约饲料,改善水质,防病有效,增创效益,是水产养殖过程中必然的工作和追求的目标池塘单产较低,大多是因为多数建设不规范,主要缺点为面积小、水位浅、塘底漏水、水瘦、深浅不匀、形状多样、水源不足等,这些是完全不符合高产池塘的标准

一、影响产量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供氧和净化

水产养殖对象必须依赖水来生存,它不仅要在水中栖居,还要在水中生活,呼吸水中的溶解氧,而且还要在水中排泄代谢物。因此,要使养殖对象能存活,更好的生长,就必须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维持一个良好的水质条件,主要是想方设法提高水中的溶解氧、降低水中的养殖对象代谢物,溶解氧和养殖对象的生长呈正相关,而代谢物和养殖对象的生长负相关

因此,决定池塘承载能力(或养殖密度)最重要的有两个因素:一个是池塘的供氧能力,另一个是水的净化能力。在没有增氧设备的条件下,养殖产量受池塘供氧能力所限制;在氧不受限制的情况下,养殖产量受氮处理能力的限制。也就是说,池塘的产量由养殖设备(供氧能力)和池塘水处理能力所决定。如果你的养殖密度相应的投饵量超过了池塘的承载能力,要么耗氧因子积累(缺氧、产毒、病原滋生),要么氨氮积累(氨氮、亚硝酸高或藻类、细菌密度高),最终暴发病害。

二、高产池塘必备的基本条件

1、水源充足、水质好。这是池塘养鱼的一个基本条件。水源充足,可以经常加注新水、改善水质,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和浮游生物的繁殖;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排洪安全,鱼类浮头时,有利于急救。无污染的江河、水库、溪流都是比较理想的水源。水源应可靠,水质适合养鱼,水量充足,旱时能供水、涝时不受淹

2、水深适度。鱼谚有“一寸水,一寸鱼”的说法,说明水深与增产有着密切的关系。池水较深,不仅池塘单位面积的水量较大,而且水温和水质也比较稳定,同时也有利于分层养鱼。但池水过深底层水温低,溶氧量低,浮游生物少,不利于底层鱼类的生长。池塘的深度同面积和增氧设备有关。面积较大,设备好,可深些;反之,应浅些。养鱼池塘的深度一般以2~3米为宜

据测定:水深1米亩产可达600斤;2米亩产可达1400斤;2.5~3米亩产可达2000斤以上。水深超过3米后,水中氧气有明显的分层现象,鱼产量不再随水深的增加而成正比例的增加。白遗胜等人指出“太深的池塘下层长期缺氧,水体生产力甚微或完全没有。适合的水深为两米左右”。

3、面积适中。鱼谚说“宽水养大鱼”。水面大,受风力作用大,水的流动和上下对流强,既增加水体溶氧量,又能使溶氧分布均匀,减少鱼泛塘死亡。总的来看,池塘面积大一些为好,但面积过大,操作管理不方便,所以,苗种池1至2亩为宜;养殖成鱼鱼塘的面积多以10~15亩为宜

4、底质良好。水质受池塘底的土质的多方面影响,对养鱼起着重要作用。底质以壤土为好,土质松硬适当,保水保肥力强,通气性也好。这样,池塘中有机质易于分解,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塘底要平坦,并保留适量的腐殖土,可以保持塘水肥度。所以养鱼池塘底部不能全封闭全硬化

5、形状和朝向适宜。池塘以"顺着太阳走"的东西向、长方形为好,长宽比为2:1或3:2。这样日照时间长,有利于水温的提高;夏季东南风较多,受风面积大,能提高池塘水的溶氧量。

6、周围环境适宜。池塘四周应开阔向阳,不宜有高大树木和其他建筑物,以利于通风透光。池坎宜种植饲料作物。这样不仅能生产养鱼饲料和肥料,也能保护堤岸、减轻雨水冲刷。

三、合理搭配混养

实行立体养殖,为了充分利用水域空间和天然饵料,要按上、中、下水层立体养殖鲢、鳙、罗非鱼等“肥水鱼”和草、鲤、鲂等“吃食鱼”,上层鱼、底层鱼放养兼备,杂食性与肉食性兼养,野杂鱼有鱼吃(混养食肉性鱼类,比如翘壳、鲈鱼),螺蛳蚌壳有鱼消灭(混养青鱼类),底泥残饵有鱼清理(混养底层杂食性鱼类,比如鲤鱼),水体有鱼调理(混养滤食性鱼,比如白鲢),如此,何愁养不好鱼!

四、保持水体溶氧足够

水中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所必须的条件,而且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还是鱼类生长发育的限制因子。各种养殖对象都有不同的窒息点,水中溶解氧对鱼类的摄食强度、能量代谢、饵料系数都有直接影响。经常保持高氧量的优良生态环境,是提高水体生产力的重要环节;溶解氧饱和度在百分之百以上时,鱼类摄食最旺盛,新陈代谢最快。

据测定:

水中溶解氧在每升4-8毫克/升时,白鲢每尾月增重0.34斤(170克),当鱼类经常浮头,溶解氧长期下降至每升2毫克/升时,白鲢50天每尾平均只增长0.07斤(35克)。

鲤鱼在水温240C时,溶解氧5毫克/升以下摄食量明减少;4毫克/升减少13%;3毫克/升减少36%;2毫克/升减少54%;1毫克/升停止进食。

草鱼在溶解氧高于5毫克/升的水中,增重1斤草鱼只需50斤以下的旱草;而低于3毫克/升的水中,增重1斤需要80斤旱草。

很多人配备有增氧机但舍不得开机,更甚者宁愿花钱购买懒人设备的溶氧监控智能设备来让增氧机只起到"救命机"的作用,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五、配备增氧机

在相似的养殖条件下,使用增氧机强化增氧的鱼池比对照池可净增产13.8~14.4%,使用增氧机所增加的成本不到因溶氧不足而消耗饲料费用的5%。无增氧机鱼产量的极值为:亩产1000斤以下,多为500斤上下。亩产1000斤以上的池塘均需配备增氧机

高产塘配备增氧机的标准为:

亩产1000~1200 斤每亩配备增氧机0.15~0.25千瓦;

亩产1500~2000斤每亩配备增氧机0.25~0.33千;

亩产2000 斤以上每亩配备增氧机0.33~0.5千瓦。

增氧机运转,看似可能斤鱼的电费成本提高了,但亩效益也会增加的。常开增氧机的池塘,水质大多良好,基本上无须平时调水。鱼儿健康成长,减少发病机率,用药成本会减少很多。高投入高产出还能创造高利润

六、水温和气温的科学调控

鱼是变温动物,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鱼的摄食量越大,新陈代谢快,生长也就越快。

在自然条件下,池塘的水温和气温有着很大关系,另外和光照也有关系,在同一面积情况下,池塘水越浅,太阳出来气温逐渐升高,水温上升就快,而池塘水越深,水温上升就慢,因此水温和水深呈负相关。因此,我们在生产过程中可以灵活掌握,在每年的养殖前期即春末和夏初,水深可保持浅一些,以尽量提升水温;到了热天三伏夏季,水深可尽量保持越深越好。这样可以达到最佳利用气温和太阳调节水温的效果。

另外,对于刚投放苗种的群体密度和个体重量均较少,池塘单位载鱼量也不是很大,可以水体适当浅一些,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鱼体和重量不断增长,水也应该随之逐渐加深

水产实践人士,共谋渔业繁荣!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头条号@渔人刘文俊,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水产养殖# #绿色食品##养殖##农资##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