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生辰纲的故事可以说是《水浒传》中的重头戏,正是这件事引来了七星小聚义,拉开了各路好汉齐聚梁山的序幕。但当我们再次回顾这件事时,却会发现智取生辰纲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这件事有着诸多疑点。下面船夫就带大家来分析一下。

刘唐公孙胜如何得知生辰纲?

如今我们都知道,想要办成一件事,最重要的就是保密工作,越少的人知道,计划被泄露的可能性就越小。不过按照《水浒传》中对智取生辰纲的背景介绍,我们却发现一个很不合理的地方,那就是像生辰纲这么重要的事情,如何会传入像刘唐和公孙胜这样的人耳中呢?又是谁把这个消息散播出去的呢?

和青面兽杨志有关的故事 青面兽杨志发配大名府(1)

虽然刘唐自己介绍是一位走南闯北的盐贩子,但从其喝醉酒露宿破庙这点似乎又不大相符,因为对于一个经常走南闯北的人来说,不会不知道出门在外喝醉酒的危险,这会把自己变得和砧板上的鱼肉没什么区别,任人宰割。还好刘唐遇到的是官差雷横,不然只要遇到有点歹心的人,刘唐就不知不觉成为刀下鬼了。所以刘唐真的是一个盐贩子那么简单吗?

刘唐知道消息还算能说得过去,但公孙胜一个道士知道就很奇怪了,这里的道士可不是走街串巷的算命先生,而是久居山林的世外高人,为了一堆铜臭下山,来找一帮从未见过的人,去做一件随时都可能掉脑袋的事情,这种事只要是个正常人就很难办出来。

所以根据刘唐和公孙胜都能够得到消息这一点,我们不难猜出,生辰纲的消息是有人故意放出来的。

生辰纲的消息是谁放出来的?

在刘唐向晁盖讲述关于生辰纲的内容时,曾随口说道:

……去年也曾送十万贯金珠宝贝,来到半路里,不知被谁人打劫了,至今也无捉处……

也就是说,梁中书送个老丈人蔡京的生辰纲去年曾经被“劫走”过一次了,且连是被谁劫走了都不知道,至今仍是悬案!按照常理,一个人如果被人抢劫过,第二次就应该更加小心谨慎才对。值得人玩味的是,第一次生辰纲的消息几乎没有几个人知道,却被人劫走了,第二次生辰纲尚未运出来,就已经被江湖上名不见经传的刘唐和公孙胜得知了!

和青面兽杨志有关的故事 青面兽杨志发配大名府(2)

这一切似乎太过于巧合,让人不得不怀疑第一次其实就是梁中书监守自盗,所以江湖上根本就没有几个人知道。生辰纲名为寿礼,实际上相当于蔡京向梁中书收的“保护费”,虽然清朝就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说法,但在宋朝每年都拿出十万贯来,相信对于梁中书也是很有压力的。而且即使是自己的老丈人,年年都这么来一次,身为女婿的又怎么会没有怨言。

所以第一次虽然说是被抢劫了,但实际上就是梁中书自导自演的一出戏罢了。但这样是很难搞定像蔡京这样的老人精。翁婿表面虽然还不错,但心里彼此都开始怀疑了。

这时候第二次生辰纲就很关键,如果再这么不知不觉的搞丢,梁中书就相当于嘲笑蔡太师的智商了,翁婿翻脸是必然。但如果真要送上一年中的大部分收入去“孝敬”老丈人,梁中书心里肯定是一百个不乐意,于是梁中书便心生一计,索性将生辰纲的消息放出去。

是杨志倒霉?只怪他太合适

之所以会怀疑梁中书,是因为正是他力排众议让杨志负责生辰纲。这一点看似合理的安排恰恰是最大的嫌疑。首先杨志和梁中书非亲非故,甚至之前根本不认识。其次杨志本身就是因押运花石纲而获罪的,试问押运生辰纲这么重要的任务,梁中书为何放着大名府诸多亲信下属不用,单单要启用一个曾经有过污点的人呢?

和青面兽杨志有关的故事 青面兽杨志发配大名府(3)

如果说是因为杨志武艺高强,那当初和他斗到五十余合,不分胜败的索超,武义就不在杨志之下。相信诺达的大名府,能力与索超差不多的至少也有一手之数,而且这些人可都是跟随梁中书的亲信。所以梁中书撇下能干的亲信不用,偏偏要让杨志押运生辰纲,并非是因为其武艺高强,而是有别的目的!

其一,杨志是杨家将后人,算得上名门之后,其又是武举出身,曾任殿帅府制使。这是一个什么官呢?殿帅府是京城的一个部门,制使的意思是皇帝派遣的使者。也就是说杨志之前一直是个京官儿,曾经被派出去公干,事儿办砸把官丢了。这样一个人,大家就不会把他打上梁中书亲信的标签。尤其押运生辰纲,即使被盗,大家也不会再怀疑是梁中书监守自盗。

其二,杨志不是梁中书的亲信,自然不知道领导(梁中书)的很多内幕。做到梁中书那种位置,很难说没有见不得人的丑事,这种事对于他的亲信是很难瞒得住,甚至还需要这些人给他擦屁股。所以梁中书想自演自导一场生辰纲大戏,却又不好让自己的亲信去当替死鬼,正好杨志被发配到了大名府。梁中书心里该是多么高兴!

和青面兽杨志有关的故事 青面兽杨志发配大名府(4)

或许正是想明白了这点,杨志才会断了自杀的念头,转而成了山上贼寇!对于落难之人,往往没有平白无故的善意。不是让大家取用恶意揣测别人,而是有多阳光就有多黑暗的社会,需要我们谨慎提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