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孙海清 云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教授,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发展集体经济助力乡村经济振兴?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发展集体经济助力乡村经济振兴(壮大集体经济推进乡村振兴)

发展集体经济助力乡村经济振兴

作者 孙海清 云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教授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探索建立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服务体系,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2018年9月21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要把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方向,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路径选择。要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坚持以农民为中心,坚持以市场为主体,坚持以人才为支撑,充分发挥集体所有制优势,向共同富裕迈进。

云南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随着市场化步伐的日益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有的地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滞后,出现了“无钱办事”的集体经济“空壳村”,直接影响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治理体系的构建。集体经济的强弱关系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解决质量,关系到党在农村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如何实现集体经济壮大和提升集体经济自我发展能力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云南省乡村振兴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省乡村振兴开局良好。通过建立股份合作机制,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全覆盖,深入实施集体经济强村工程,引导支持村级集体经济整合各类资源要素,通过组建公司或与龙头企业合作等方式建立股份合作机制,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2021年,全省投入资金7.5亿元,实施1500个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集体经济5万元以上的村占72.31%。35个县1387座村级光伏电站发电4亿千瓦时、收益3.05亿元,2012个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增长。

从农民收入结构来看,与2010年相比,2020年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维持在40%以上,来自农业和二三产业的家庭经营性收入从48%降到只有35%左右,其中来自农业的收入降到20%左右,财产性收入只有2%左右。由此可见,单纯依靠增加农产品产量和提高价格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从收入来源的角度看,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一般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一部分人的劳动力素质或者说人力资本低,另一方面是一部分人的财产或者说前期财富积累低,而现实中恰恰这两个群体高度重合,而且绝大多数都集中在农村地区。人力资本和财产性积累的不足,不论是对他们的当期收入还是未来收入增长,都构成了极难突破的屏障。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理论和实践表明,只有依靠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和实现产业兴旺,才能确保所有人都有发展机会,确保在共同富裕之路上没有农户被遗漏,才能为最终实现农村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

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发挥集体所有制的优势,不仅富裕了低收入农户,更提高了他们的内生发展动力;集体经济壮大了,不仅能够实现所有成员共同分享收益,也明显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起到了聚人心的作用。农村地区人心聚起来,也才能够更好地实现乡村治理有效和乡风文明,也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因短利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从而实现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态宜居的总要求。也就是说,发挥农村集体所有制的优势,不仅在物质上实现共同富裕,更能进而实现精神上的共同富裕。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全过程中,全面提升农村党组织领导力、组织力、号召力、执行力,让党建真正落在实事上,把农村党员培养成带富能手,把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选优配强“过得硬、懂经营、善带富”的领头雁队伍,用组织振兴的力量把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推进共同富裕的方方面面融为一体。完善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管理体系。建立增值考核激励机制,把壮大集体经济作为村级班子年度目标考核和任期目标考核的主要指标,与村干部年度考核、评先选优、提拔任用相挂钩。对壮大集体经济中涌现出的“有功之士”给予相应的奖励,让村级组织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集体经济和增加群众收入上来。建立健全“支持干事者、保护发展者、宽容失误者”的用人机制,打消干部求稳怕乱、不想发展、不敢发展的思想包袱,增强干部主动担当、主动发展的意识,解决畏难情绪和“等、靠、要”思想。

坚持以农民为中心

完善农村集体收益分配制度

要克服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最艰巨和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和农民。在我国现阶段和未来较长一个时期内,贫富差距最主要表现为城乡贫富差距过大,其主要原因是农村收入过低,而不是城镇收入过高的问题;农村内部贫富差距过大,主要不是富裕农户收入过高的问题,而是农户收入过低的问题。要实现共同富裕,就必须在农村和农民问题上下大功夫。要尊重农民主体地位,支持农民创新创造,着力构建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的联结机制。推动农民参与集体经济发展,充分活化农民的资源、资产、资金、技术,让集体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同向而行。完善农村集体收益分配制度,以集体增收带动农民收入增加,让农民真正成为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发展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

坚持以市场为主体

加快农村基层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只有集体资产股份自由流转,才能显示其作为生产要素的潜在市场价值。要加快探索农村集体资产权益流转模式,推动赋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特别法人资格政策落地,加快配套政策调整,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化改造,使其成为真正的现代市场竞争主体。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要整合农村集体自身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探索生产服务、电商、旅游、健康、物业等产业与集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新型业态。具有土地、林地、滩涂、水面等资源优势的,要以集体经济组织为主导把农民合理、有序地组织起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设施农业,形成规模优势;通过“集体 生产服务”模式,大力发展生产服务型经济,集体以提供统一管理、有偿服务等形式,领办创办各类服务实体,为农民提供技术、信息、物资、流通、仓储等服务,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企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有偿服务,增加集体经营收入。在特色农业发展基础比较好的地区,针对农产品销售难题,探索“集体 电商”模式,利用电商平台,发展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将周边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民个人种植生产的水果、蔬菜、中草药、花卉等特色农产品汇集到电商平台,由集体组织专人经营管理,收取一定比例费用,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在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优美的村落,探索“集体 旅游”模式,以村集体为主导大力开发特色旅游资源,发展休闲农业、观光旅游、体验旅游等。在解决旧村改造、“空心村”等开发建设中,针对空巢老人、留守老人的养老需求,探索“集体 养老”模式,利用集体用地或闲置的村办公用房、校舍等场所,发展养老事业。在城郊接合部、中心镇村,探索“集体 物业”模式,大力发展物业经济,鼓励村集体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对闲置的村办公用房、校舍、旧厂房等场所,进行更新改造出租,提高存量资产利用率,增加村集体资本经营收益。另外,随着电子商务发展,如果能够以县(市、区)、镇为单位,联合电商或物流企业,以村(社区)公共中心为节点,建立遍布县(镇)的仓储、物流、销售网络,能有效降低企业进入农村市场的成本。村集体可以通过利润分成、场地租赁费、广告墙(栏)租赁费等形式获得收益。壮大集体经济的模式应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可以集体开发林场、果园、养殖场等增加集体收入;采取“公司 合作社 农户”“基地 品牌 市场”等经营模式,开展有偿服务,统一提供苗木、技术培训,统一管理、销售一条龙服务,按照比例从收入中提取分成,增加集体收入;集体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或收购公司,使农副产品在加工、储藏、运销等环节中实现多次增值,实现集体收入与农民收入同步增长;依托资源优势,开发农田林网、矿山资源、光伏发电等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集体收入……但无论采取哪一种模式,都必须考虑可持续发展,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不可只顾眼前、短期行为,不能搞竭泽而渔、“一锤子”买卖。

坚持以人才为支撑

加强农村集体经济人才培养

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人才。多次对人才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农业农村人才是强农兴农的根本,建设现代农业,首要的是解决好人的问题。

要结合乡村人才振兴工作,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头人的引进和培养,切实提升带头人能力素质。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聘请职业经理人充实带头人队伍;鼓励外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城市离退休人员等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干事创业,参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切实解决现行基层干部组成问题,一些农村村(居、社区)干部年龄偏大,且观念落后、思想保守,工作思路老套,常规工作压力大、任务重,整天疲于应付,没有把精力和心思放在增加群众收入和壮大集体经济上。有的乡村干部缺乏长远眼光和经营能力,担心如果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失败了,会遭到党员群众的埋怨和斥责,甚至会丢选票;有的乡村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足,缺乏信心,在发展集体经济上畏首畏尾,裹足不前,不敢先行先试;有的乡村干部不懂农业、农村,导致有集体经济不会管,有资源条件不会用。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既是中央部署的工作要求,也是基层实践的迫切需要。要对壮大集体经济无举措、无思路、无成效的乡村干部进行调整,同时把更多优秀人才选拔到村党支部书记岗位,提高村级党组织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水平。采取从本村致富能手、农民经纪人、合作社负责人等优秀人才中选拔的办法,着力把一批懂经营、善管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意识强的能人选为村干部。坚持把有头脑、有眼光的外地务工人员请回来,用他们的先进理念,影响和带领群众致富强村。注重培养青年农民和后备队伍,把青年农民中思想政治素质好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将有奉献精神、有管理能力、有经营头脑的年轻同志充实到村班子中,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供人才支持和组织保障。依法将村党组织书记选举为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社长(董事长),切实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强化党对壮大集体经济的领导力。同时,采取集中示范培训、普遍轮训、相互观摩、外出考察等方式,不断提高乡村干部适应市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能力。

(责任编辑 李 雯)

2022年第3期《社会主义论坛》“特别策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