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不仅有雅趣,还有启蒙的作用,一首“一去二三里”,相信大家念小学时都背得滚瓜烂熟。这首诗妙就妙在里面包含里一到十这些数字,作为启蒙诗歌实在再恰当不过。一起来回忆一下吧:

《山村咏怀》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王安石和司马光的故事,小学时背的一去二三里(1)

相信这首诗的题目就让很多人感到陌生,《山村咏怀》乃是这首诗的正经题目,而这首诗的作者知之者就更少了,此诗是北宋哲学家邵雍在共城(今河南辉县)游玩时写下的。

  • 一眼望去有二三里远啊,四家户人家被笼罩在烟雾中,旁边还有六七座亭台,许多鲜花在一旁绽放。

《山村咏怀》采用“列锦”的表现手法展现出一派优美的田园风光,所谓“列锦”,指的是将名词或名词短语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的图像从而烘托气氛,诗中除了一个“去”字,就再无动词,如丹青染墨,寥寥数笔就随意勾勒出一副山村风景,今人郭彦全先生对此诗有一句评语非常贴切:

顿觉跌君多姿,妙趣横生

王安石和司马光的故事,小学时背的一去二三里(2)

王安石和司马光的故事,小学时背的一去二三里(3)

说起屋子,邵雍根本买不起屋子,他在河南洛阳有一套房子被他称作“安乐窝”,其实是司马光和一些官僚凑钱买来送给他的,邵雍和司马光关系特别好,因为两个人都埋头写书,司马光写《资治通鉴》、邵雍写《皇极经世》,有非常多的共同语言,写书时还相互阅读对方的参考资料,一来二去两人惺惺相惜,因为邵雍比司马光大八岁,因此司马光称邵雍为兄长,结交为挚友。

王安石和司马光的故事,小学时背的一去二三里(4)

邵雍有“安乐窝”、司马光有“独乐园”,两人臭味相投,经常一起出去游玩,相互应和几首诗,邵峰去世时,司马光仍然守护在邵雍床前,这种情谊令人羡慕!

王安石和司马光的故事,小学时背的一去二三里(5)

有趣味,有价值,专注诗歌,弘扬传统文化,欢迎关注小编,看完点个喜欢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