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历朝历代,豪杰英雄辈出,往往有人乃百年一遇,有豪杰乃五百年一遇,凭借咱们普通人的所见所闻可能几辈子也无法亲眼见到真正的英雄豪杰,以及贤圣之人。不过其实他们到底什么样子从经典文字中可以看出来。

我读《庄子》,《列子》,《道德经》,《参同契》观道家经典之精微。又见闻《论语》《易经》等四书五经,《传习录》等儒家经典,入佛法《楞严经》《楞伽经》《圆觉经》《瑜伽师地论》《宗镜录》等经典。读《史记》,看古今历史,方而有以下之总结!

古圣先贤经典之著(到底古圣先贤是什么样子)(1)

到底古往今来的古圣先贤长相几何,为人几何,比普通人强在何处,到底为何能流传千古,德化天下?

首先第一点:不要高推圣境,《庄子》中说过,所谓古之至人,常人绝不会看出来,所以说古语有言:和其光同其尘,所谓圣人绝不是长相极其出众,或许某方面超常让人能一眼看出来的!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天地之间的大道就是不可穷尽,但高深莫测的。而所谓高深莫测绝不是常人所理解的玄之又玄,绝不是上天入地,绝不是怪力乱神,无所不能的。真正怪力乱神的东西圣人都懂,但是圣人不屑为之,故而子不语怪力乱神。所谓不语并不是不懂或者是不会,而是因为不是光明正道,而且世间之人多好玄奇,多好怪诞,多好谈灾异。如果谈多了只会使世人误入歧途,走向魔道!故而圣人不语也!

古圣先贤经典之著(到底古圣先贤是什么样子)(2)

现在的人们认为子不语怪力乱神是因为孔子不信。这完全是以偏概全。子曰: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也!说明不谈这些鬼神,是有智慧的人。孔子注解易经中说过:精气为物,游魂为变!

古圣先贤经典之著(到底古圣先贤是什么样子)(3)

第二点:所谓古圣先贤之所以能成为一个无所不知之人,并非从学习知识而得,而是通过学习一定的知识,通过观察万物,通过表面的知识推理万物之道而得。所以切莫以为知识懂得越多学问越高。子曰:我有知乎?我无知也,一人问我。空空如也,我扣其两端而竭焉。也就说孔子并不是仅仅因为见多识广,读的书多而成为圣人,而是因为掌握了万物规律,明心见性,从而对一个完全没听过的事情也可以直接说出要害,关键所在。这种迁移能力,这种悟性,佛家讲叫做开悟。

古圣先贤经典之著(到底古圣先贤是什么样子)(4)

第三:这种明心见性的本事,能够闻一知十,能够举一反三,能够处万事万物都能恰到好处,处理得当,对万物规律的把握的能力,这种一通百通的能力是如何来的?古人早就说过了,归根复命,允执厥中,执中守一。首先要绝假纯真,恢复赤子之心,所谓天性赤子之心不过就是绝假纯真,不能掺一点私心,不能掺一点虚伪,不能掺一点做作作秀,不能掺一点愤懑,带有一点欲望之情。

古圣先贤经典之著(到底古圣先贤是什么样子)(5)

所以所谓古圣先贤我们可以知道,他们为人处世是极其率真的,有时候给人感觉像个没长大的孩子,绝不是一板一眼的老学究。另外古圣先贤是,君子不器的,也就是说它没有一种固定的样子,不是说读书人有读书人的样子,不是研究学家一眼看出来是研究学家的样子。所以可能他们书读的很多,但是普通人却感觉他好像没有读过书一样,好像没学问一样。他们遇到什么场合有什么样的样子,如同水一样,没有固定的形象,放到杯子里是杯子模样,放到盆里是盆的模样,他们在做学问时如同一个大学问的思想家,人人都觉得其学问见识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不可穷尽。但是一旦他们不讲课的时候,不知道他们的人还以为他们很肤浅无知像孩子一样浅白。所以圣人是灵活自如的,随物赋形,绝不是一种单纯一种模式。

古圣先贤经典之著(到底古圣先贤是什么样子)(6)

另外所谓圣人在于那颗圣人之心,所谓圣人之心并不是说他们做所有的事情都能做的合世人的眼光,不会像现在明星一样,高尚的很虚假,作秀人设情商高,让不了解他们的人很喜欢很崇拜,但实则一跟他们深入接触,马上知道他们是什么人了,再也不愿交往。但古圣先贤是那种让人一见感到亲切,长久接触感到愈加敬佩,孔子弟子说孔子就是这样的人,别人与他交往越久越觉得由衷敬佩,尊敬!而古圣先贤嬉笑怒骂,发怒的时候也说脏话,开玩笑的时候也不一定讲什么礼仪,做人做事小的方面和普通人没什么不同,但是当他们遇到大的场面马上知道该做什么,立刻能随物赋形,像水一样,做到最好。当他们遇到大的名利抉择面前他们这时才体现出来能人所不能,才能体现出来其中仁义忠恕!古语有言: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也就是说在原则性问题上面他们寸步不让,舍生取义,视疏财仗义,体现出他们的德行!

古圣先贤经典之著(到底古圣先贤是什么样子)(7)

古圣先贤也爱财,不过子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古圣先贤也喜欢名利,不过他们能看到名利背后的危险,故而有些名利不受!古圣先贤也喜欢精美的宫室,优美的音乐。但是他们应物不迷,适当的享受来怡情,但是决不会沉迷,故而: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所以说首先古圣先贤从普通人眼光来看和普通人没有不同,佛经:具足圣人法,圣人不知,圣人若知,即是凡夫。具足凡夫法,凡夫不知,凡夫若知,即是圣人!但是高人一眼就能看出来高人,这正是因为世俗人所重视的,正是高人所轻视的。高人所重视的,世俗人反而却轻视!

古圣先贤经典之著(到底古圣先贤是什么样子)(8)


故而言之曰:有不圣之圣,不道之道,不言之辩,不勉而中,无为而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