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来说说这个“垂钓”,我平时没有钓鱼的爱好,但身边有一些钓鱼的朋友。从他们身上我发现喜欢钓鱼都有几个共同特点,他们性格大多都沉稳好静,他们性子不急不躁不紧不慢。也许只有具备这样的平心静气且耐得住性子守得住寂寞才能钓得到大鱼吧。

我没有钓鱼的经历,不懂怎么教大家钓鱼,但我觉得垂钓是一种人生修行的运动,能养成并热爱垂钓的人定是生活中“深不可测”的人,最起码“隐忍”这个人生优点他们是具备的。

垂钓,让我想到“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姜太公72岁出山,在渭水之滨垂钓,后遇到求贤若渴的周文王,最后协助周文王伐商灭纣取得功勋伟绩。回看历史,如果姜太公不爱钓鱼,我想他耐不住72岁才出山。

如果他早早出山,他定遇不到周文王。如果他早早出山或许他早就被荒淫无度的商纣王给灭了,所以姜太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感谢他有这么一个“垂钓”的爱好。

跟“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同理的还有德国哲学家尼采的那句“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我想尼采也是一个爱垂钓的人,即使他身体行为不爱垂钓,但他的思想境界定符合垂钓意境,思想家独来独往好安静这不是跟垂钓差不多吗。

垂钓还跟道家思想也有一定的契合,如道家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句话什么意思我就不过多解释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买本《道德经》看看,不贵才20块钱而已。

垂钓跟儒家也有联系,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达者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垂钓跟佛家当然也有关系,其实垂钓本身就是佛家的一种修行之一。

现实生活中本来就存在各种蝇营狗苟,每个人都想飞黄腾达,每个人都想光宗耀祖,但又有多少人真能飞黄腾达光宗耀祖的,金字塔顶端就那么点地能站多少人,社会的低层还是占绝大多数。

要学会与这个社会共生共存,必须要学会与它握手言和,必须得学会修炼心灵。

修炼心灵最好的方法垂钓可算其一,不急不躁不争不抢,不喜不怒不亢不卑,寻一席山水,静坐垂钓,愿者上钩。

太公钓鱼爱者上钩(垂钓愿者上钩)(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