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53年,晋国大夫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灭掉执政的大臣智伯,遂瓜分晋国,50年后(公元前403),周威烈王册封韩虔(qián)、赵籍、魏斯为诸侯,韩、赵、魏三国正式成立,由此,拉开了战国的序幕。
韩景侯(韩虔)创建韩国后,定都于阳翟(zhái),此时,立国初期的韩国就面临强敌环侍,北有魏国、南有楚国、西有秦国、东有齐国,韩国可谓是在夹缝中发展,韩景侯在位期间,为赢得发展空间,把灭掉东南面的郑国作为国家的头等大事,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作为曾经风光一时的春秋小霸王(郑国)也并非不堪一击,在随后的韩郑大战中,双方互有胜负。
直到公元前375年,韩国历经四代君主的努力,韩哀侯终于成功灭郑,韩国携(xié)灭郑余威,迁都于新郑,奠定了战国时期的大国基础,虽然韩国灭掉郑国,实力大增,但在强敌林立的战国时期,相比之下,依然显得弱小,直到第六位国君,韩昭侯即为,韩国才迎来了高光时刻,韩昭侯在位期间,开始富国强兵,任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进行变法,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军备,并主张以“术”治国,加上韩国拥有当时中原地区,最大的铁矿资源(宜阳铁矿)和先进的冶铁技术,使得韩国具有强大无比的军工生产能力。
因此,韩国以其著名的兵器(弩和利剑)为各国所畏惧,所谓“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申不害为相15年,韩国国势强盛,也是韩国最强大的时候,无一国敢侵韩,但“术治”的滥用,为韩国的灭亡埋下了祸根,韩昭侯、申不害去世后,人亡政息,韩国形势直转急下。
凶险的生存环境,造就了韩国在外交政策上的左右逢源,公元前370年,魏武侯去世,韩国趁魏国公子之间争夺王位之际,联合赵国攻打魏国,致使三晋联盟破裂,后又通过合纵联军多次进攻秦国,不过往往都以失败告终,尤其在“岸门之战”中(公元前314年)大败于秦,无奈把韩公子仓送入秦国当人质,被迫向秦国屈服,公元前241年,最后一次合纵攻秦失败后,韩国彻底倒向秦国,主动向秦国称臣。
同时,韩国为了自保,采取了不可思议的“疲秦”战略,目的消耗秦国国力,无力对外扩张,结果却适得其反,阴谋变阳谋,这项“疲秦计划”(修筑郑国渠),不仅没有让秦国走向衰落,反而使秦国变得更加强大,公元前230年,韩国被秦国所灭,成为六国中第一个被灭掉的国家,韩国自公元前403年韩景侯创建,到公元前230年被秦国灭亡,一共历时173年,共传11为君主,其中后五任称王,韩国自立国以来,一直处于四战之地,完全没有发展空间。
所以,领土面积在战国七雄当中是最小的,实力也是最弱的。不过,韩国能跻身于战国七雄,说明还是有一定实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