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青年学子

伴着红色基因出生

在红色旗帜下成长

红色是他们的信念之源、

自信之基、立身之本

为庆祝建党100周年

河南各高校

纷纷用自己的方式

弘扬红色精神

绽放青春风采

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我省高校坚持以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突出真学真做,结合本地、本校特色与实际,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把传承红色基因与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度结合,让红色文化成为铸魂育人的精神动力,切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高标准起步、高质量开展,礼赞建党百年。

一、用好身边红色资源 讲好红色党史故事

我省各高校充分利用河南红色资源,发掘发现党史学习教育生动素材,讲好红色故事,丰富党史学习教育方式载体。

郑州大学着力讲好焦裕禄精神的时代故事,建设焦裕禄精神专栏,邀请82岁的郑大一附院(原河南医学院附属医院)专家、担任焦裕禄住院期间管床大夫的杨璧卿讲述焦裕禄“生命中最后53天”,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教育课。同时,组织师生到焦裕禄精神发源地兰考,在焦裕禄展览馆和焦桐树下实景讲学,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传承、弘扬和践行焦裕禄精神。此外,学校主办的“弘扬焦裕禄精神美术作品巡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受到各界广泛关注,被多家媒体报道,单日参观人数最高突破1500人次。

青春一抹蓝(为了青春的一抹红)(1)

青春一抹蓝(为了青春的一抹红)(2)

河南大学2019年与开封市委共建焦裕禄干部学院,成立焦裕禄精神研究院,举办“焦裕禄精神论坛”,不断深化对焦裕禄精神的当代价值研究。坚持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贯穿“一流”大学建设始终,努力让焦裕禄精神在立德树人、办学治校中持续汇聚正能量、发挥大作用。坚持教育引导广大师生用焦裕禄同志的“亲劲、韧劲、拼劲”扛起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撑起干事创业的精神气质。真正地将焦裕禄精神内化为全校师生坚定政治立场、播种思想信念、树立远大理想、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动力,使之成为全校师生更加广泛、持久、真诚的信仰。学好用好红色资源,扎实开展“学习焦裕禄精神,成就出彩人生”“学习焦裕禄精神,不负教育育人使命”等师德师风教育活动,讲好“河大故事”,展现“河大精神”,强化广大教师的历史使命、社会责任和职业自觉。

河南师范大学挖掘校史中的红色资源,组织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和附属小学学生开展“大手拉小手,一起跟党走”活动,把身边的红色故事讲述给小学生。发挥理论人才资源优势,成立由15位专家学者组成的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深入34个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开展宣讲。发挥青年马克思主义社团的引领作用,成立大学生宣讲团,深入学生班级、宿舍面对面宣讲。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走进小学、社区、乡村宣讲党史。

河南警察学院大力弘扬“长霞精神”,锻铸忠诚警魂,举办“学习长霞事迹 弘扬长霞精神”座谈会,并于4月14日任长霞同志牺牲17周年之际,组织党员师生代表前往登封市连天公墓开展祭奠活动,参观任长霞同志先进事迹陈列展。自清明节始,学校在官网和官微同步开通线上祭奠任长霞专栏,全院师生、毕业校友和社会群众纷纷留言,缅怀公安英烈,弘扬英模精神。4月27日,学校又举办“长霞式百名功模校友发布厅”启动仪式暨首场报告会。学校党委班子和千余名师生在国旗广场夹道欢迎,以最高礼遇欢迎功模学子回母校。此外,学校还将通过高标准建设长霞纪念馆、长霞事迹VR体验馆,实施“长霞精神”“三进”工程,举办长霞科技文化艺术节,评选“长霞式最美教师”“长霞式最美学生”,打造系列“长霞 ”品牌等主题内容,赓续“长霞精神”血脉,努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为全面加强河南公安队伍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青春一抹蓝(为了青春的一抹红)(3)

青春一抹蓝(为了青春的一抹红)(4)

二、创新形式,传承红色基因

我省高校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创新方式方法,用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切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高标准起步,高质量开展。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用好教育资源,把红色文化“学起来”。学校建成总面积700平方的“三大文化”教育基地,紧紧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通过图片、文字、视频、实物、场景再现、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丰富内涵,让师生系统化、近距离、体验式学习党史、学习红色文化,打造了师生身边的“红色基地”。

安阳师范学院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丰碑”——红旗渠建造者专题摄影展。“丰碑”摄影展将镜头对准红旗渠建设者,以人物肖像和环境肖像为主要展片形式,是安阳师范学院师生历时3年,行走千里山路,探寻林州456个村落,走访500多位修渠老人,从8万多幅照片中挑选出来的精彩作品。展览分为“团结协作”“英模竞彩”“无私奉献”“群英璀璨”四个篇章,展现了红旗渠建造者迎难而上,战天斗地的奋斗历程。

青春一抹蓝(为了青春的一抹红)(5)

青春一抹蓝(为了青春的一抹红)(6)

青春一抹蓝(为了青春的一抹红)(7)

青春一抹蓝(为了青春的一抹红)(8)

信阳农林学院挖掘大别山红色基因,以“精”为品,打造“七个一”工程。读一本党史书籍、参观一处红色教育基地、看一场红色电影、讲一个红色故事、唱一首红歌、做一件好事、写一篇学习教育心得体会,学校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七个一”系列活动,紧贴大学生实际特点,通过看红色革命电影,听红色革命故事,唱红色革命歌曲,让红色精神代代传。

青春一抹蓝(为了青春的一抹红)(9)

青春一抹蓝(为了青春的一抹红)(10)

河南工程学院深入挖掘伟大的民族英雄、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人民军队的杰出将领杨靖宇将军作为学校杰出校友这一红色资源,深入打造弘扬杨靖宇精神的“六个一工程”,即:建成一个“青年杨靖宇纪念馆”并组织参观,观看一场《杨靖宇》红色电影,打造一台青年杨靖宇主题话剧,培养一支“靖宇国旗护卫队”,动态遴选命名一批“靖宇班”,集中表彰一批“靖宇标兵”。在此基础上,积极拓展“靖宇故事会”“靖宇精神论坛”“靖宇故事绘本”“靖宇故事微电影”“靖宇小道”“靖宇广场”等内容建设,形成了“尚德讲吧”等一批有内容、有特色的思政工作成果。

青春一抹蓝(为了青春的一抹红)(11)

青春一抹蓝(为了青春的一抹红)(12)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联合焦裕禄干部学院、红旗渠干部学院、大别山干部学院,成立了河南红色文化传承研究中心。研究中心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传承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和大别山精神为目标,以打造“看得见,触得深,有影响,有效果”的河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为任务,积极推动红色文化进校园,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在校大学生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青春一抹蓝(为了青春的一抹红)(13)

青春一抹蓝(为了青春的一抹红)(14)

平顶山学院组织师生代表来到宝丰县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思政课实地教学活动,大家参观红色场馆,聆听授课讲解,重温红色历史,感悟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在纪念馆大型浮雕地图前,平顶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培文老师现场授课,分别以《中原局机关为何转移进驻豫西》《宝丰会议及其重要意义》为题,结合实物详细讲解了这段历史和重要事件。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建成全省高校唯一的以党章为主题内容的大型党史学习教育基地,中心面积700余平方米,分6个展厅和党章知识测试室、党员活动室、接待室等部分,是全校党员党章学习教育、党性锻炼、廉政警示、支部活动、主题党日、思政课现场教学等集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平台。4月21日,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传广为学校党章学习教育中心揭牌,高度肯定学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创新性举措。目前,已有多个厅局单位、高等院校、社会团体等来校参观交流,在全校营造了学习党史、尊崇党章、维护党章的浓厚氛围。

三、开展实践活动,用红色文化筑牢立德树人之魂

为让党史学习教育生动起来,确保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我省高校不断探索创新,开展实践活动,开发研学课程,讲好讲活党史,用红色文化筑牢立德树人之魂。

洛阳师范学院依托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简称洛八办)纪念馆,组建由思政课教师和历史学专业教师组成的红色研学课程开发团队,深入挖掘纪念馆各类文物、展品背后的红色故事及所呈现的历史价值、精神价值、时代价值,成体系开发了《刘少奇与〈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组织的威力》《信仰的力量》等12门红色研学课程。红色研学课程坚持以点串线,把“洛八办”纪念馆的点位和展厅进行有机串联,分别在12个不同的教学点位进行讲授,起到与纪念馆场地背景、文物展品交相呼应、相互映衬、互为补充的效果,构建起情与景统一、事与物结合,寓学于游、寓教于乐的“立体式”党史情境教学体系。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及各部门各单位负责人来到豫西公学,开展实地体验式教学,并举行“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历史溯源地——豫西公学(旧址)”及“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德育实践教学基地”揭牌仪式。位于三门峡市渑池县果园乡杨村的豫西公学脱胎于抗日烽火之中,原为1945年3月中共豫西二地委、二专署、二军分区创办的一所抗大式学校,是抗战后期党在豫西创办的一所干部学校,专门为抗日根据地培养德才兼备和军政兼优干部。豫西公学多次易址,多次更名,但红色薪火仍传承不息,不仅在党的革命、建设、改革时期为党和国家培养一大批优秀人才,而且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丰富的营养剂。

永城职业学院先后两次组织全院党员及领导干部代表赴永城淮海战役陈官庄纪念馆开展“追寻红色足迹 缅怀革命先烈 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及“学党史、忆先烈、守初心、担使命”主题党日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学院先后举办了两次党委理论中心组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学习、领导干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党委理论中心组“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读书班研讨会,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学院创新教育形式、载体,用大学生话语体系讲党史,定期组织师生集体观看党史专题片,并在观影后及时召开交流会。创新“党史 艺术”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史学习教育和系列文化活动,让广大师生在创作表演过程中感受红色文化的滋养。

四、结合专业特色,打造另一种“红”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省各高校结合自身行业特色,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河南农业大学党史学习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学校结合省领导到校宣讲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调研工作精神,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学习,并依托“乡村振兴研究院”,采取有效措施,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五大振兴”和省委提出的“五个走在前列”,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优势,就畜牧类优势专业发展、原阳实验基地建设、扩大校地合作、发展花卉蔬菜基地等进行整体谋划。牵手南乐县打造“西红柿”小镇,与郸城县人民政府共建河南现代农业研究院,与林州市政府、红旗渠干部学院三方共建红旗渠乡村治理研究院。与兰考县人民政府签订校地合作协议,通过共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现代农业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围绕黄河流域文化传承,与郑州市委外办共商共建黄河流域乡土文化研究中心,与中国农业银行河南省分行签约共建黄河生态绿色发展研究院,积极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河南工业大学党史学习教育飘出粮食味儿。粮油食品是河南工业大学传统优势学科,学校深挖党史中的粮食文化,以学科专业特色引领党史学习教育走实走深。开展建党百年《5·18 红色粮政专题展》,展览中国粮食博物馆馆藏的2000余件红色粮政展品,引导广大师生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战胜饥饿到吃得饱,再到吃得好的战斗历程,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厚植师生的爱国情怀。学校开展思政课在线开放课程及网络微党课建设,丁建波老师的《老丁讲党史》系列党史微课,围绕中国共产党如何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从取消公粮到种粮发钱的历史性转变、土地革命等主题,录制了十余期粮食文化党史微课,微课视频网上浏览量已超过了500万次。

青春一抹蓝(为了青春的一抹红)(15)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将航空报国精神嵌入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开设“航空文化中的党史”栏目,以对话航空报国先锋、讲述航空文化故事作为青年学子学“四史”的切入点,推出航空报国系列故事,引领师生从航空报国先锋和时代楷模身上汲取“为国、爱国、报国”营养。围绕“讲述航空经济、奋进强国梦想”的主线组织开展“航空经济与强国梦”系列专题党史学习教育公开课,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宽度与深度。充分发挥航空文化馆爱国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的作用,讲好航空故事,赓续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

青春一抹蓝(为了青春的一抹红)(16)

青春一抹蓝(为了青春的一抹红)(17)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深入开展中原铁路红色文化的研究和挖掘,将其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在团干部和思政课教师的带领下,由“好道理”宣讲团、“青马工程”学员等组建“中原铁路红色文化青春寻访队”,顺着中原铁道线,寻访铁路红色文化,将中原铁路红色资源串点成线,凝练出“播下火钟、革命起源、浴血斗争、攻坚克难、负重前行、唯难必克、连通世界、沧桑巨变”8个主题,打造了洛阳机务段、郑州机务段、郑州北站、百年站史馆、中铁联集等10个铁路红色文化寻访地,形成了一条沿着铁道开展实践育人的“线路图”,让河南铁路“好故事”成为“成长营养剂”。“中原铁路红色文化”青春寻访行动已成为学校党史学习教育的亮点、思政教育的着力点、实践育人的好途径。

青春一抹蓝(为了青春的一抹红)(18)

红色是青春靓丽的底色

代表着生生不息的希望、

指向着光辉前程的方向

青年学子必定会

在红色精神的感召下

用自己的行动

助力祖国的伟大事业

向前推进

青春一抹蓝(为了青春的一抹红)(19)

统筹 | 朱荣玉

审核 | 杨晓谜、黄发强

责编 | 赵浩男、贾元格

整理:张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