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谷今天来细说下产于闽南安溪的铁观音。

安溪铁观音在民国时,已兴盛一时,在东南亚一带的茶行就多达一百多家。

但那时候,穷,吃不饱。

安溪人只能以种植粮食为主,少量种点茶叶。

改革开放后,安溪人挺近了闽南、潮汕地区,甚至走出国门,安溪铁观音得到市场热捧。

至此,安溪铁观音茶园就飞速发展起来。

只要你开车走一走,你会发现哪里都是绿油油的茶山,叠叠悠韵。

片片的茶树,被人们修剪得整整齐齐,一垄垄沿着山势而上,远望去像绿色海洋里起伏的波浪,又像一级级延伸至天空的绿色台阶。

你会发现那茶美极了。你会忍不住想立马停下来,喝一口那鲜爽甘香的铁观音。

什么样的铁观音茶味浓(铁观音茶味中的花香深韵)(1)

市场黯淡,在起落里守一份来之不易。

20世纪90年代,尤其到1995年后,安溪铁观音市场需求量急剧增加,可谓是供不应求。

于是安溪人开始在田地上种茶,林地里种茶,房前房后种茶。茶围起了安溪人那份骨子里的爱。

可是市场刺激,也让安溪铁观音黯淡了下来。

追求新工艺,“拖酸”、“消青”、“消正”,却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再加上有许多茶农为了获得更多茶叶,在茶园里大量使用农药。

喜欢铁观音茶的茶客们,开始担心茶叶残留农药,也担心喝安溪铁观音会伤害,也有很多人流传安溪铁观音之所以出口不了,就是农药超标等等。

也因为如此原来“喝茶喝到怕”,四面而来的茶商纷纷涌入安溪,开始渐渐冷却了下来。

安溪铁管观黯淡还有一方面原因是,每几年茶树就得清除重种,破坏土壤,也会造成了水土流失。

什么样的铁观音茶味浓(铁观音茶味中的花香深韵)(2)

红色的土壤裸露得厉害,土壤的肥力,杂草,病虫害,如何有效治理,成了安溪人要面临的问题。

也有人开始停止修剪茶树,开始让草生长,不施肥,不打农药,让茶园 里的草与林木长得更旺。

他们开始寻求与万物和谐共存共荣的永续经营的自然农发,让与众不同的茶树,换发出无限的生机。

自然农法,当然不是不管,放任自由。他们把修剪下来的茶叶用来滋养土壤,种更多的树来固定水土,遮阴,抵挡虫害。

他们相信这样为让黯淡下来的铁观音重新获得市场的认可。

这几年的安溪铁观音逐渐在市场打开。

什么样的铁观音茶味浓(铁观音茶味中的花香深韵)(3)

铁观音那独特的芬芳,弥漫在岁月中。那奇特的韵味,早已在许多茶客中深深埋下了。

“未尝甘露味,先闻圣妙香”。“满室生香”,茶性温和,香沉汤底,韵味悠长,深红的茶汤里,那浓稠味道的陈年老铁。让很多了感受到岁月的温情。

好的一杯铁观音水路细腻,汤感稠厚,滋味饱满,回甘快而且明显。

观音韵,其独特的观音韵,谁喝上一口,谁能舍得下?

什么样的铁观音茶味浓(铁观音茶味中的花香深韵)(4)

小谷觉得安溪铁观音,经过岁月的蜇伏,修养生息,那些茶树早已养精蓄锐,等你来。

满满的春意流动,一叶、两叶,叶叶都跳跃着生机,呼唤着蜕变,采茶人也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你看“喊山开茶”后,循着悠扬的茶歌,“茶仙子”拿起竹篓,进入茶场,走向茶园,纤手在茶叶中“跳跃”,用她们的指尖触碰茶叶脉间的春意流动,向人们展示她们轻巧熟练的采茶技艺,穿花蝴蝶般的动作,让平凡的劳动也有了美感,从高空俯瞰,就是一幅壮观的采茶美卷。

“安溪铁观音的制茶工艺与红茶、绿茶不一样,其工艺要复杂得多。

”中国制茶大师王艺生介绍,安溪铁观音吸取了红茶全发酵和绿茶不发酵的制造原理,采用的是“半发酵”乌龙茶制茶技艺,历经3大阶段、10道工序、36个小时连续制作,引发出独特的色香味,具有清香、浓香、陈香等三种香型。

什么样的铁观音茶味浓(铁观音茶味中的花香深韵)(5)

每一种香都寄托着安溪人的深情。

那片山,那些茶树,那份深情,谁不陶醉?

小谷喜欢铁观音,我喜欢是每一片叶子都牵着太阳的情弦。

我喜欢那一杯香里都有生活的叙说,每一口里都有我们向往太阳的思念。

在茶中,一杯香里,我们两颗心就近了,就浓了。

,